這兩天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死亡的事件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對于事故致死的真實原因還在緊鑼密鼓地調查中,目前還沒有定論!雷軍也正面進行道歉表態(tài),公眾急迫需要一個真相。

看到這個新聞后,Pro哥也第一時間在家庭群里提醒了家人,因為妹妹家也買了一輛小米SU7,并且也一直在用著智駕,這個事故給他們敲醒了警鐘,也希望給所有人一個警示。
那對于這件事呢,Pro哥作為一個消費者,也作為一個汽車媒體從業(yè)者發(fā)表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個人是支持智能駕駛發(fā)展的
我試駕過很多帶智駕功能的新車,華為乾崑ADS和天神之眼全系都有試駕過,高速NOA、城市NOA各種場景都體驗過,說實話,試駕的時候還挺緊張的,至少說不是很放松,神經(jīng)一直緊繃著,時刻準備接管車輛,但這么多次體驗下來,都比較順利,可能也是沒遇到特別極端的場景吧。那從個人體驗角度來看,我覺得大多數(shù)智駕功能還算是比較靠譜,至少說在大多數(shù)場景下是能夠減輕駕駛疲勞的。
另外,從電動化到智能化,這一路走來,中國的汽車產(chǎn)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目前我國的智駕水平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既然用下來還不錯,技術發(fā)展又領先,那就不應該因噎廢食,出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加大投入把技術做得更好。
第二,部分廠商過分夸大智駕能力
現(xiàn)在的新車如果沒有智駕功能,那基本就是落后時代的產(chǎn)品,這恐怕是目前的汽車營銷給每個消費者的感受,特別是今年以來,比亞迪提出了“全民智駕”后,所有的品牌都在跟進,有實力要上,沒實力也硬上,用啥上?用嘴上唄!各種天花亂墜,各種專業(yè)術語,聽的人是不明覺厲。但真正落地靠譜的又有幾家呢?另外,就是很多新車宣傳時夸大了智駕的能力,風險提示不足,還拿汽車當手機來OTA解決BUG,這不是純屬扯淡么!
當然,這事光呼吁譴責還不行,你指望賣家老老實實介紹自家的產(chǎn)品這不現(xiàn)實,得需要相關部門管一管,整頓一下,殺雞儆猴,來一場行業(yè)整風運動。
第三,用戶對新技術一定要懷敬畏之心
現(xiàn)在很多人買車都是沖著智駕去的,但對智駕的等級、配置以及工作原理一點也不做了解,看著海報上的宣傳語、聽著銷售員的話術稀里糊涂就把車買了,然后立馬就上手用起了智駕,你說你這心是有多大啊,不出事還好,萬一出點事,這對自己對家人是一點都不負責!
所以,如果你對智駕功能有需求,可以先了解下自己到底需要哪個級別的配置,比如說帶不帶激光雷達啥的;智駕的安全應用場景又有哪些?而不是大大咧咧的拿自己當小白鼠來替汽車品牌做試車員。
這次事故中的3個年輕人如果能多了解一些這些,可能事情還不至于壞到如此地步。逝者已逝,說再多也是馬后炮。但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一定要調查到底,還大眾一個真相,給行業(yè)浮夸的風氣降點溫。
如今DeepSeek、AI、人形機器人這些高科技的產(chǎn)品和應用都很火,而且發(fā)展的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頭部序列,輿論的大肆宣傳很容易給普通消費者造成了技術發(fā)展一日千里,未來已來的錯覺,而喜歡嘗鮮本就是年輕人的特性,再加上部分廠商不負責的一吹噓,消費者一上頭就過分相信、依賴智能駕駛,特別容易釀成不可預估的后果。
Pro哥在最后規(guī)勸一句,不管智駕未來發(fā)展到哪個級別,請把方向盤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因為命是自己的,誰都沒法對它負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