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沱江籠罩在薄霧中,柴油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一響起,滿載著背簍菜農、摩托騎手的鐵皮渡輪緩緩劃開水面。伴隨著江面上的粼粼波光,這座臨江場鎮(zhèn)“渡輪趕場”的煙火圖景再次上演……

渡輪趕場:時光擺渡里的最美記憶

4月2日早上7時許,記者來到臨空經(jīng)濟區(qū)臨江鎮(zhèn)昆侖渡口時,“川資陽拖0019”號渡輪早已穿梭于沱江之上,正往返兩岸接送著過江的群眾與車輛。

群眾們乘坐渡輪“趕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群眾們乘坐渡輪“趕場”。

“船老大”嚴長勇今年65歲,駕駛這艘渡輪往返兩岸已有10多年?!耙坏健陥鎏臁?,岸邊就堆滿了車子,去趕場買東西、做生意的人多得很?!?a class="keyword-search" >渡口對岸是雁江區(qū)保和鎮(zhèn)的東安場,每到國歷雙號“逢場”時段,便是嚴長勇最為忙碌之時。

“每天早上7點到9點,人是最多的。以往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往返四五十趟,接送四五百人?!睋?jù)嚴長勇介紹,沱五橋開通之后,坐渡輪往返兩岸的車輛少了許多,如今主要是方便一些上年紀的、去對岸“趕場”的鄉(xiāng)親。

“只要還有老鄉(xiāng)要坐船,我這渡輪就會繼續(xù)開下去。”說罷,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嚴長勇開啟又一趟的鳴笛啟航。

昆侖渡口處有一道急彎,據(jù)說是沱江自簡陽上游進入資陽的第一彎,因此也有人稱這里為“回頭灣”。兩岸擺渡傳統(tǒng)與自然共生,漲水時居民從容搬遷避讓,待江水退去又重返故土,年復一年的潮汐沉積出沃土,如今一岸是連片的蔬菜基地,另一岸是亮麗的田野景致。

臨江鎮(zhèn)先鋒村村民王前貴擺攤售賣自己培育的蔬菜秧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臨江鎮(zhèn)先鋒村村民王前貴擺攤售賣自己培育的蔬菜秧苗。

坐上渡輪行至對岸,一上岸便看見臨江鎮(zhèn)先鋒村村民王前貴的“翡翠畫卷”早已鋪開,葉子浸著晨露、根須裹著泥土的蔬菜秧苗正列隊待售?!拔沂亲约嘿I的種子來育的苗,大海椒、小海椒、茄子、番茄各種菜苗,逢場的時候就坐船過來,擺上一兩個小時,基本上就賣完了?!鼻皝磉x購秧苗的客人絡繹不絕,看著不一會兒便賣出了一大半的秧苗,王前貴滿臉笑意。

再往前走,升騰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竹籠間,雞鴨幼崽的叫聲此起彼伏,賣禽老人正托著只小鴨子向來往的客人展示;背簍里,鮮翠欲滴的時令蔬菜印證著“水潤土肥”的自然饋贈;人流中,老茶客正悠閑地往茶館踱步而去……

一趟趟的時光擺渡,見證著屬于周邊群眾“渡輪趕場”的時代記憶。

刀尖傳承:五代人守護的“白味”絕技

穿過熙攘的集市,街角的一家百年老店里,“云白豆腐絲”第四代傳承人袁希華正在將泡發(fā)好的10斤黃豆,放入磨漿機里進行打磨。

袁希華正在進行瀝豆渣環(huán)節(j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袁希華正在進行瀝豆渣環(huán)節(jié)。

“祖輩傳下來的,要經(jīng)過十幾道工序,必須用柴火灶熬漿、草木灰吸干水分、木炭火微微烘烤,這樣做出來的豆腐才能切出細絲?!痹HA今年71歲,自26歲起跟著岳父學習“云白豆腐絲”的制作技藝,對整個工序早已爛熟于心。

“以往有人說這道菜‘離了東安就吃不到’,我們還是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讓更多人吃到這份美味。”在袁希華心中,“云白豆腐絲”是五代人共同守護傳承的“白味”絕技。

袁古城正在切豆腐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袁古城正在切豆腐絲。

十幾道繁雜工序中,最考究的是豆腐的品質和廚師的刀工。袁希華的兒子袁古城從小耳濡目染,在父親的教導和影響下,熟練掌握了這門技藝。如今父親年事已高,握刀的手已經(jīng)沒那么穩(wěn),于是他便主動接下了切絲、炒制的任務。手起刀落之間,一根根乳白細絲呈現(xiàn)在菜板之上;當豬油和高湯在鍋中交融,細若銀絲的豆腐瞬間舒展開來……

“從記事起就知道‘云白豆腐絲’一直在傳承,以前除了跟我父親學習,我還去拜師學藝,學的時候很艱苦,需要有耐心、能堅持?!痹懦钦f,自己如今也帶了不少徒弟,希望能夠繼續(xù)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隨著科技進步和生活方式變革,父子倆也在堅守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創(chuàng)新。比如,在黃豆磨漿環(huán)節(jié),將從前的石磨更換為自動分渣磨漿機;為滿足食客的多元化口味需求,增加了白味、紅味的不同選擇……

炒制出鍋的云白豆腐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炒制出鍋的云白豆腐絲。

代代接續(xù)傳承,在至簡至鮮的本味中,“云白豆腐絲”聲名遠揚。

如今,這道起源于清朝咸豐年間的宮廷菜,距今已有160年的歷史,在麻辣當?shù)赖拇ú讼抵歇殬湟粠?,以“鮮香嫩滑、入口化渣、油而不膩、無煙奇燙”的白味美學,延續(xù)著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從渡輪碼頭到煙火集市,東安場的每個角落都流淌著時光的韻律。

“這里既有不慌不忙的慢時光,也有代代傳承的傳統(tǒng)技藝,渡輪滿載的不只是趕場人,更是江岸煙火的時代印記?!痹谶@個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不妨乘渡輪穿越沱江,感受千年農耕文明與現(xiàn)代生活的奇妙共振,讓東安場的煙火故事在時光長河中繼續(xù)流淌。

全媒體記者 李好 蒲敏 劉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