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3 日,Scientific Reports 上刊登了一篇很「有趣」的論文。
在這篇題為《Study of defensive behavior of a venomous snake a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 snakebite》的文章中,來自巴西布坦唐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的若昂 · 米格爾 · 阿爾維斯-努內(nèi)斯(Jo?o Miguel Alves-Nunes)報道了他的團隊如何用「踩踏」的方式誘導毒蛇攻擊自己,來探究毒蛇攻擊動作的影響因素。
這篇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后由于其新奇的研究內(nèi)容與獨特的實驗設(shè)計引發(fā)了學界與吃瓜群眾的關(guān)注。

圖片來源:Science
同月,Science 對若昂進行了專訪,并在其新聞欄目中對這項研究進行了報道。但就在今年二月,這篇文章卻因違反動物實驗倫理要求被 Scientific Reports 撤稿,再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祖?zhèn)魍嫔摺?/strong>
若昂玩蛇的功夫并不是他的首創(chuàng)。
在蛇類研究中,用手戳無毒蛇類本就是常見的互動方式。而若昂的祖師爺,也就是他老板的老板,在 1988 年的研究中首創(chuàng)了用自己的腳去激怒蛇類,以此研究蛇類的攻擊行為。
只不過祖師爺?shù)姆椒ㄖ皇怯媚_輕輕在蛇周圍制造擾動,并沒有直接接觸毒蛇。
青出于藍勝于藍的若昂使用的研究方法則激進得多-在穿上特制的護具之后,若昂在直接通過「輕踩」蛇的不同部位以觀察毒蛇的攻擊行為。
其所收集的 116 條蝮蛇 Bothrops jararaca 是巴西毒性最強的一種蛇類,包括 75 條成年蛇,13 條幼蛇,以及 29 條出生兩周的新生蛇。
通過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位置進行「輕輕踩踏」,若昂得以發(fā)現(xiàn)在溫度、性別、年齡以及踩踏位置的因素對蛇咬行為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靠近蛇頭,他更有可能被咬
圖片來源:Science
巴西布坦唐研究所在毒蛇研究領(lǐng)域頗有建樹,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布坦唐研究所以毒物以及抗毒血清的研究聞名于世。
布坦唐研究所的若昂之所以要進行這類研究,是因為全球每年有超過五百萬起蛇咬事件,其中有上萬起會導致人類死亡或者殘疾。
研究毒蛇的攻擊行為與抗毒血清,其意義不亞于研發(fā)一款抗腫瘤藥物。為此,若昂對 116 條毒蛇進行了超過 40000 次踩踏。
在一次用響尾蛇的模擬實驗中,毒蛇的尖牙穿透了他特制的防護靴的皮膚。
盡管若昂立即注射了提前準備的血清,但他意外地對蛇毒異常敏感,這次事故差點帶走了這位年輕學者的生命。
可若昂并沒有因此退卻,在請了半個月病假后,他立刻開始另外一個課題,以研究為什么響尾蛇能夠咬穿蝮蛇不能穿透的護具。
在 40000 次踩踏毒蛇之后,若昂發(fā)現(xiàn)高溫會增加蝮蛇的攻擊行為,而雌性與幼蛇也比成年蛇的攻擊性更強,這些結(jié)果能夠更好地幫助各地的防蛇咬教育,以及協(xié)助政策制定者在更熱的地區(qū)傾斜更多的防蛇咬資源。
可盡管諾昂的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價值,這篇論文還是被撤稿。
蛇寶寶的福祉
經(jīng)過 Science 的「宣傳」,大量讀者關(guān)注到了該研究使用了兩周大的新生蛇以及踩踏的研究方法,并對該研究的倫理審評流程提出了質(zhì)疑。
Scientific Reports 對其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布坦唐研究所倫理委員只批準了用金屬蛇鉤按壓蛇身與穿著靴子接近蛇的研究方法。
在這份倫理審評批準書中,并沒允許研究人員穿著靴子踩踏蛇身。
在本文的通訊作者提供給《撤稿觀察》的辯護書中,作者提到他們認為使用包裹有泡沫防護的靴子輕踩蛇身是兩種被批準研究方法的結(jié)合。
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是發(fā)現(xiàn)蛇鉤對蛇造成了傷害,而采用靴子輕踏是一種傷害更小的方式,所以沒有重新申請倫理審評;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研究人員和倫理委員會不當溝通導致的。

若昂和他的特殊實驗動物 圖源:Science
而另一條被挑戰(zhàn)的點是,倫理委員會并未批準使用新生蛇用于該研究。
對此研究人員解釋道在研究中期他們申請了使用 30 條新生蛇用于該研究,但該申請由于若昂被響尾蛇咬傷,并對蛇毒過敏的經(jīng)歷被倫理委員會拒絕。
在研究人員將實驗的執(zhí)行人員變更后,倫理委員會回復了「批準」。但正是這個簡單的「批準」二字,被認為是僅批準了人員變更,但并未批準新增 30 條新生蛇的研究計劃。
由于新增研究對象的申請與人員變更的同時性,研究人員自以為新增 30 條新生蛇的計劃也獲得了批準。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綜合上面兩項,Scientific Reports 出版社在所有作者都反對的情況下,對這項研究作出了撤稿的決定。
研究團隊認為對于倫理審批合規(guī)性的問題更多的是溝通問題與程序疏漏,這些錯誤并未影響結(jié)果的真實性與該研究的結(jié)果,其在實驗過程中也正是因為考慮到「減少傷害」的動物倫理需求,才改為自認為傷害更低的「輕踩法」,不存在主觀上規(guī)避倫理監(jiān)管的意圖。
目前研究團隊已經(jīng)在與出版社正式表達對撤稿的反對,并希望取消該論文的撤稿決定。
善待實驗動物
誠然,若昂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付出了很多,并一度危及自己的生命,對其研究進行撤稿讓他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但我們不得不重申動物實驗倫理審評程序的重要性。
這些看似繁瑣的流程,都是建立在實驗動物的血淚之上的。

1959 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用恒河猴進行了著名的「鐵娘子」試驗,在這個實驗中,哈洛將幼猴與母猴分離,并用「鐵絲媽媽」與「布料媽媽」證明了身體接觸在育兒過程中的重要性,并推論對應的結(jié)論在人類中同樣適用。
這項研究至今依然是心理學領(lǐng)域最重要的試驗之一。但也正是這個試驗,造就了一批孤僻的「自閉猴」,這在動物倫理領(lǐng)域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直接推動美國在 1966 年出臺了《動物福利法》。實驗動物的保護,也自此開始正規(guī)化。

圖片來源:Nature
盡管各國監(jiān)管部門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違反實驗動物倫理制度導致論文撤稿的案例依舊頻出。
2018 年,刊登在 Nature 上的一篇論文就因小鼠腫瘤尺寸顯著高于動物實驗倫理所允許的范圍被撤稿。
這些夸張的腫瘤尺寸損害了整篇的文章的可信度,使得 Nature 編輯部在作者兩次進行勘誤后依舊撤下了這篇論文,這再次強調(diào)了動物實驗倫理審評的重要性。
實驗動物們是推動生物醫(yī)學研究的基石,也是藥物研發(f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正是它們的「犧牲」,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才得以研發(fā)出拯救無數(shù)人的藥物,它們,值得人類的善待。
參考資料:
Don’t tread on me: Snake paper retracted for 『soft-stepping』 technique – Retraction Watch
Researcher steps on deadly vipers 40,000 times to better predict snakebites | Science | AAAS
題圖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投稿合作:生物學霸招聘兼職作者,待遇豐厚,有意者請發(fā)簡歷和作品集至郵箱:linina1@dxy.cn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lǐng)域的專業(yè)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jīng)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lǐng)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lǐng)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nèi)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yǎng)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qū)表(2025 年最新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