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壹點報道,中國反制!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征10%~15%關稅,涉雞肉、小麥、玉米、棉花等;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白宮(資料圖)
美國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其全球三個主要貿易伙伴國——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加征關稅,招致反擊。中方果斷出臺了關稅及一系列非關稅反制措施,以堅定維護自身利益。中國公布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美關稅。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fā)布公告宣布,決定自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包括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關稅。
由于美國是中國主要的肉類進口來源國之一,加征關稅可能導致進口成本上升,進而推高國內市場的豬肉、牛肉和雞肉價格。如果國內供應無法迅速填補進口減少的缺口,價格可能會持續(xù)上漲,尤其是在需求旺盛的時期(如節(jié)假日)。加征關稅將提高進口肉類的價格,使國內養(yǎng)殖企業(yè)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可能刺激國內養(yǎng)殖業(yè)的擴張。隨著進口肉類價格上升,國內養(yǎng)殖企業(yè)可能會獲得更多投資,用于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升技術水平和改善供應鏈。
美國加征10%的關稅,表面上是對中國施壓,但實際上,這也暴露了他們對中國產業(yè)鏈的高度依賴。中國不僅在全球產業(yè)鏈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善的產業(yè)生態(tài)。從原材料到加工,從零部件到成品,中國幾乎可以實現全產業(yè)鏈的自給自足。這種能力,讓其他國家在面對中國時,不得不掂量再三。而中國15%關稅回擊,也不是簡單“以牙還牙”。這背后,是中國對自身經濟實力自信,更是對產業(yè)鏈韌性的底氣。無論是芯片、新能源,還是高端制造,中國都已經有了自己的 “殺手锏”。

特朗普(資料圖)
據中國駐美大使館消息,第二屆吉米·卡特中美關系對話會在杭州舉辦,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應邀以視頻方式發(fā)表致辭。謝鋒指出,過去幾年,中美關系歷經波折、挑戰(zhàn)重重,更需要我們守初心、行大道,在歷史長河中找到關乎中美關系根本的有益啟示。認清中美兩個大國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認清互利共贏是中美關系的本質特征,認清平等對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落實好中國領導人同特朗普總統(tǒng)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
探索新型大國關系模式是長遠之策。中美需要超越零和思維,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對抗中保持對話。通過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溝通機制,逐步構建起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新型關系框架。中美關系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并非注定走向對抗。通過理性對話、務實合作,兩國完全有可能找到共存之道。這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中美關系的健康發(fā)展需要雙方展現智慧、勇氣和擔當,共同探索出一條新型大國相處之道。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擅自更改全球規(guī)則,已經開始反噬美國資產,美國曾以長期經濟增長和相對穩(wěn)定的政策走向吸引全球資本,但當前政府的“沖動與混亂”正使美股、美元等“美國資產”同步承壓。在中國的強硬反制下,世界各國認清美國嘴臉,紛紛對美國加征關稅采取反制措施,已經有31個國家與地區(qū)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包括美國的鐵桿盟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國,美國距離分崩離析不遠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