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電視劇《封神榜》中姜子牙的扮演者。

他白天是一知名演員。

晚上卻是一名地下特工。

他隱姓埋名75年,無人知曉他的身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2021年,他被授予七一勛章,他也是唯一被授予七一勛章的文藝工作者。

他的名字叫藍天野。

01

藍天野出生于河北饒陽縣的一個小康家庭,家里以做綢緞生意為生,他剛滿月后就跟著做綢緞生意的祖父遷居北京。

因為體弱,所以從小性格內向,為了讓他性格變得外向一點,母親經(jīng)常帶著他看戲。

在母親的影響下,藍天野迷上了看戲,尤其是武戲,回到家還模仿練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青年藍天野

藍天野家住在一個胡同里,一天胡同口開了一家武館,母親得知學武能強身健體,就給他在武館報了名。

學了幾節(jié)課,老師就夸他動作掌握快,還以為他有武術基礎,實際上都是他在武戲中偷師學藝學到的。

幼時的藍天野有父親的關注,祖父的寵愛,家境殷實,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祖父還經(jīng)常將他叫到跟前講書,內容包括:《包公案》、《西游記》、《水滸傳》等。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城淪陷,藍天野沒有來得及逃出,不得不在淪陷區(qū)繼續(xù)生活。

在日軍的燒殺擄掠下,藍天野的父親、祖父和祖母相繼離世。

此后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失去至親的痛苦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憎恨日本侵略者的種子。

雖然每天只能吃上一種叫“混合面”的東西,所謂的“混合面”里面沒有一點與面粉有關的物質,只有玉米核磨成的粉面和麥麩。吃多了還會肚子發(fā)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年輕時的藍天野

他仍然冒著危險去學校讀書,還考入了北平市第三中學。在第三中學,藍天野學習了美術,并于兩年后考入了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但淪陷區(qū)的百姓擔驚受怕,心情壓抑,謹小慎微,晚上也不敢點燈,怕日軍發(fā)現(xiàn)突然闖入家里。

藍天野在采訪中回憶說:那個時候我真正體會到了淪為亡國奴的日子。

所以,他奮發(fā)學習,希望有一天能報效祖國。

02

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藍天野本來學習的是油畫專業(yè)。

聽說學校有一個“沙龍劇團”,主要拍攝進步劇。

他便申請加入,并利用業(yè)余時間排練,并且參演了《日出》等話劇。

但是又機緣巧合的加入了一個“沙龍劇團”,他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排練,演出《日出》等揭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丑陋現(xiàn)實的話劇。

藍天野通過出演話劇的方式,宣傳和傳播著新思想。

1945年,三姐石梅的回家,使藍天野真正有了報效祖國的機會。

三姐是一位地下黨員,她回來的目的是為了在北京開展地下工作。三姐還帶回了《新民主主義論》等書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藍天野三姐石梅

在三姐及三姐帶來的進步書籍的影響下,藍天野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了先進的革命思想。

藍天野開始幫助三姐完成革命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美術專長,為三姐刻蠟版,印制傳單。

在三姐忙不過來時,他就主動擔負起地下交通員的工作,幫三姐運送情報文件和物資。

就這樣,藍天野也加入了革命的隊伍中。從此,藍天野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地下黨員。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北平成為了國統(tǒng)區(qū)。

為了配合解放工作,藍天野徹底放棄了他的美術愛好,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四處參加話劇演出,宣傳解放思想。

1946年,在北平地下組織的開展下,北平戲劇團體聯(lián)合會成立,其中包括職業(yè)劇團,半職業(yè)劇團,以及學生團體,北平劇聯(lián)黨支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藍天野在話劇中的形象

藍天野就是黨支部的一員。

為了增加劇聯(lián)的知名度,劇聯(lián)準備演一部大家喜聞樂見的劇目,經(jīng)過群策群力,大家最后以《青春》這部劇目作為首演。

雖然在劇中藍天野因為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沒有獲得出演主角的資格,只是出演了一個叫“紅鼻子”老更夫的小角色。

出乎意料的是,藍天野卻因為這個小角色奠定了他在演藝界的地位。

03

當時,藍天野并沒有因為老更夫是個小角色而忽視他。他到農村去學習,去向農民請教。

按理說讓年僅十九歲的他演一個老更夫實在是有些難度,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觀察,加上美術化妝功底,藍天野在《青春》這部劇里的老更夫形象深受好評。

在這部劇里,藍天野飾演的老更夫這個小人物,插科打諢的形象深入人心。

隨著《青春》劇目的爆火,北平劇聯(lián)的名氣越來越大,同時國統(tǒng)區(qū)當局也開始注意到該劇聯(liá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保存實力,上級指示骨干成員分散隱蔽,藍天野進入了周總理和郭沫若領導的抗敵演劇二隊任演員。并且成為了周總理領導下的一名特工。

他也在這個時候改名換姓,由王潤森改為藍天野。

他打入敵人內部,一邊演話劇,一邊開展秘密地下工作。

他表面是在《孔雀膽》和《大雷雨》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演員,實際上以劇團演員的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工作,秘密發(fā)展黨員,直到全國解放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藍天野到天安門廣場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后,很多隱姓埋名的同志都改回了原名,但藍天野說,他的名字不用改,他說自己以前年紀太小,沒有為黨做很多事情,今后他隨時會響應黨的號召,為黨做更多事情。

他沿用這個名字75年,大家都只知他叫藍天野,而不知他還有個名字叫王潤森。

一個本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演員道路的人,卻因為革命工作走上了演藝道路,并且在演藝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精益求精。

04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剛剛成立,藍天野成為了劇院的第一批演員。

為了精進自己的演藝才能,進一步塑造好深入人民心中的好角色,藍天野幾經(jīng)周折報名參加了蘇聯(lián)專家授課的干部培訓班。

通過不斷的學習,藍天野在《茶館》、《蔡文姬》、《北京人》等多部名劇中塑造了秦二爺、董祀、曾文清等經(jīng)典藝術形象,奠定了他在話劇界的地位。

并以副導演的身份指導完成了《關漢卿》的工作后,藍天野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的身份轉換。

他還成功塑造了《王昭君》中的匈奴呼韓邪單于,《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等深入人心的角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藍天野扮演的姜子牙

有觀眾評價說:看藍天野演的姜子牙,感覺到就是姜子牙本人。

藍天野本著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演戲態(tài)度,為新中國演藝事業(yè)培養(yǎng)出了一批新話劇人才,宋丹丹、梁冠華、濮存昕、馮遠征、楊立新等老一輩實力派演員都是他發(fā)掘培養(yǎng)出來的演藝人才。

他們發(fā)揚并傳承著藍天野的精神:體驗生活,扎根人民。

2015年,88歲的藍天野還執(zhí)導拍攝了瑞士作家迪倫馬特的《貴婦還鄉(xiāng)》,為了規(guī)范年輕演員的肢體動作,他甩掉手里的拐棍,親自上場示范。

他嚴肅治戲,堅韌不拔的精神不斷敲擊著年輕演員的心靈。

2021年,藍天野被授予七一勛章,他也是當年29位獲得者之中唯一的一位文藝工作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藍天野獲得七一勛章

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呢?

因為我在藍天野身上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一種為革命獻身,為藝術獻身,忠誠于自己的信仰。

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再為生存掙扎的時代,談獻身和信仰,似乎是空談。

但我們在藍天野身上看到了,獻身和信仰的具象化。

戰(zhàn)爭年代,獻身和信仰是戰(zhàn)火中的舍生取義;和平年代,獻身和信仰是對專業(yè)主義的極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