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村里的老鐘在自己的葬禮上站了整整三天。他用透明的眼睛注視著哭泣的妻子和孩子,看著人們點燃紙錢,焚燒紙扎的房子和車子。

直到第四天,他才慢慢理解:原來自己已經(jīng)死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并非唯一一個在自己葬禮上觀看的亡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林嫂跪在兒子的遺照前,抖動的手指撥弄著香爐里的灰燼。今天是文杰去世的第四十八天,明天就到了佛經(jīng)上所說的七七四十九天。她掐著指頭數(shù)了一遍又一遍,生怕算錯了日子。

"媽,別守了,休息吧。"女兒的聲音從背后傳來。

林嫂搖頭。眼皮沉重,卻不敢合上。自打兒子走后,她日日守在靈位前,吃飯就在這張小桌子上,睡覺就在一旁的躺椅上。

"聽說人死了四十九天就會轉(zhuǎn)世,你哥明天就要投胎了。"林嫂低聲說,"今晚我得守著他。"

夜深。林嫂終于挨不住累,靠在椅子上睡著了?;秀遍g,一個熟悉的影子立在她面前。

"媽,我來看您最后一面。"文杰穿著出事那天的白襯衫,笑容一如往日溫暖。

"明天我就要走了,要去投胎了。別太想我,別太傷心。"

林嫂猛地驚醒,夜空泛白,已是拂曉。淚水打濕了她的衣襟。

第五十天清晨,林嫂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放在供桌上。這是文杰生前最愛吃的。

"來,兒子,多吃點。"她把碗擺正,聲音低得只有自己能聽見。

林嫂閉目念誦經(jīng)文,突然感到一陣冷風掠過。睜開眼時,她呆住了——碗里的面條少了一半。林嫂顫抖著伸出手,碗還是溫熱的。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趕緊四下張望。就在這一瞬,她似乎看到文杰站在供桌旁,嘴角微微上揚。

"兒子?"林嫂試探著叫了一聲。房間里安靜得令人發(fā)慌。

正當她懷疑自己是否眼花,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門外站著鄰村的老李,上氣不接下氣:"林嫂!出了怪事!我侄子家昨天生了個兒子,那孩子長得...長得跟你家文杰小時候一模一樣!"

林嫂握緊門框,額頭沁出冷汗。

"不可能!文杰剛剛還在家里!"她脫口而出。

老李愣住了:"你說什么?"

林嫂拉著老李進屋,指著那碗被吃掉一半的面條:"你看!這是剛才......"

老李臉色大變:"這不對勁。佛經(jīng)上說人死四十九天就轉(zhuǎn)世,你兒子怎么可能既投胎又..."

林嫂跌坐在椅子上,眼前浮現(xiàn)出文杰在夢中說的話,又想起剛才供桌前的身影,再聯(lián)想到鄰村那個剛出生的嬰兒。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林嫂喃喃自語,心中的疑惑猶如潮水般涌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林嫂握著那半碗面條,站在省圖書館門口。女兒托朋友找的那位楚教授在電話里要她帶上"證據(jù)",她便把那碗面用保鮮膜封好,裝進了保溫袋。

楚教授在閱覽室等著她。六十多歲的老人,頭發(fā)稀疏,但精神矍鑠。他翻開一本厚重的古籍,指著上面的文字。

"《西藏度亡經(jīng)》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楚教授說,"最早是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士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帶到西藏,后來為避戰(zhàn)亂,被藏在地下。六百年后才被一位修行者從色丹河畔的甘布達山重新發(fā)掘出來。"

林嫂眨了眨眼睛,不太理解這和她兒子有什么關系。

楚教授示意她別急,繼續(xù)解釋:"這部經(jīng)書提到,人死后會進入'中陰身'狀態(tài),這是生命結(jié)束到下一世開始之間的過渡階段。"

"就是俗稱的鬼魂?"林嫂問。

"不完全是。"楚教授搖頭,"在佛教看來,中陰身是六道輪回中的一種生命形態(tài)。"

他拿出一張手繪的圖表,上面分了三個階段。"人死后的四十九天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中期和后期。"

"初期大概是前七天。這時候,亡者的意識剛離開肉體,但還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了。他們能看到親人的哭泣,聽到周圍的聲音,卻無法與人交流。"

林嫂想起文杰葬禮那天,她一直感覺兒子就站在身旁。

"中期大約是第八天到第三十五天。這時候亡者會經(jīng)歷一次完整的'生命回放',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記憶都會重現(xiàn)。"

"后期是第三十六天到第四十九天。這是決定轉(zhuǎn)世去向的關鍵時期。通常在四十九天結(jié)束時,中陰身會尋找新的投生之處。"

楚教授合上書:"所以,民間才有了'頭七'的說法,認為亡者會在第七天回來看望親人。然后每隔七天祭拜一次,一直到'末七',也就是四十九天。"

林嫂拿出那碗面條:"那這個怎么解釋?我兒子已經(jīng)過了四十九天,卻還能......"

楚教授皺起眉頭,盯著那碗面看了半天,突然站起身:"走,帶我去你家看看。"

回家路上,林嫂問:"真有這么邪乎嗎?人死了就是死了,哪來那么多講究?"

楚教授嘆了口氣:"林大姐,咱們中國人祭祀祖先幾千年,你覺得是空穴來風嗎?古人的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

林嫂沉默了。她想起兒子小時候做噩夢,總說夢見已故的爺爺來看他。當時她只當是孩子胡言,現(xiàn)在想來,或許真有什么她不了解的事情。

車在雨中前行。窗外,雨水模糊了世界的輪廓,就像生與死之間那道若有若無的界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楚教授帶著林嫂走進了清林寺的大門。雨停了,空氣中彌漫著檀香和濕潤的泥土氣息。按理說,楚教授只是個研究佛學的退休教授,卻熟門熟路地穿過叢生的雜草,繞過倒塌的院墻,徑直走向寺院深處一座看似廢棄的偏殿。

"這寺廟不是荒了嗎?"林嫂加快腳步跟上。

"表面上是。"楚教授推開虛掩的門,里面竟然點著一盞昏黃的油燈。

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僧正盤坐在蒲團上。他睜開眼睛,仿佛早就知道有人要來。

"方丈,這位是我跟您提過的林嫂,她兒子的事..."楚教授欠身行禮。

老僧點點頭,示意他們坐下。他的目光在林嫂臉上停留片刻,然后輕聲道:"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叫善財?shù)纳倘俗印K赣H去世后,第四十九天那晚,他夢見父親說要轉(zhuǎn)世投胎。"

"第二天,善財在祭臺前看到一個影子,形狀像極了他父親。更奇怪的是,他放在祭臺上的果品少了一半。"

林嫂眼睛瞪大:"這..."

"就在同一天,城北傳來消息,說有戶人家生了個男孩,和他父親幼時一模一樣。"老僧繼續(xù)道,"善財困惑不已,就去求見佛陀。"

"佛陀怎么說?"林嫂急切地問。

"佛陀說,眾生死后,神識進入中陰身狀態(tài)。第一個七天,亡者意識恍惚,看得見家人但無法交流。第二個七天到第五個七天,亡者會經(jīng)歷生命回放,看到過去所做的一切。"

老僧停頓了一下:"到了第六個七天,亡者開始尋找投生之處。若因緣具足,第七個七天就會投胎。但投胎不代表意識完全消失。"

"怎么講?"楚教授追問。

老僧閉上眼睛:"物理學講量子糾纏,兩個原本相連的粒子分開后依然互相影響。人的神識也是如此。"

"所以我兒子既已投胎,又能回來...?"林嫂聲音顫抖。

"非也。"老僧睜開眼,"善財聽完佛陀的話,還是不明白。佛陀就帶他去見一位通曉六道輪回的天眼比丘。"

"天眼比丘告訴善財:'世間之事,哪有這般簡單?你所見的景象,乃是一種特殊的生命現(xiàn)象,源于...'"

老僧的聲音戛然而止。他抬頭望向殿外,窗外天光忽暗,烏云密布。

"方丈?"楚教授疑惑地看著老僧。

老僧搖搖頭:"有些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特別是那些親歷過的人。"

林嫂跪了下來:"求求您,告訴我實情。我兒子到底..."

老僧嘆了口氣:"自古以來,有三種情況下亡者會呈現(xiàn)'分裂'現(xiàn)象:一是怨念未消,二是牽掛過重,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