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1938年除夕,長沙城萬人空巷。人們不是為了過年,而是蜂擁趕往刑場。

只因一位號稱能“起死回生”的周大仙即將被處決。

眾人翹首期待:這位曾讓死去的公雞重獲新生的“神仙”,能否在槍口下演繹最后的神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一九三八年除夕,寒風刺骨。長沙城內街道空空蕩蕩,各家各戶卻沒有張燈結彩、準備年貨的熱鬧。

人群都涌向了城南刑場。

天還沒亮,刑場周圍已經(jīng)擠滿了人。小販們端著熱氣騰騰的姜湯穿梭叫賣,搭起的木臺上,幾個年輕人爭搶著好位置。寒風中,人們搓著手跺著腳,目光卻死死盯著那根豎立的木樁。

“周大仙真要被槍斃了?”人群中不時響起這樣的疑問。

“怎么可能!”一個穿著藍布棉襖的老者擠開人群,“我親眼見過周大仙的本事。前年在魏老板家,他讓一只死去的公雞活蹦亂跳地站了起來。這樣的神仙,子彈能打得死他?”

“可不是么!”旁邊有人應和,“去年我還看他表演過密室逃生。被鐵鏈捆得結結實實,塞進箱子里,眨眼功夫就跑出來了。這次肯定也能逃掉!”

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說周大仙曾在八仙桌下變出活魚,有人說他能掐會算、預知禍福,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說他會點石成金的仙術。

突然,人群騷動起來。

一輛囚車緩緩駛來,四個持槍的士兵圍在車邊。車廂里,一個身影若隱若現(xiàn)。這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周大仙?

“讓開!讓開!”士兵推開圍觀的人群。囚車停穩(wěn),車門打開。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個身材瘦削的中年人被押了下來。他穿著一身破舊的灰色棉衣,頭發(fā)凌亂,臉色蒼白。這副模樣,哪里還有半點神仙的風采?

有人失望地嘆了口氣。但更多的人仍然期待著奇跡。他們記得周大仙說過:真正的仙術,都是在最危急時刻才會顯現(xiàn)。

人群中,一個老婦人突然高聲喊道:“周大仙,快顯神通?。 ?/p>

這聲吶喊像是引燃了導火索。越來越多的聲音響起,此起彼伏:“周大仙!周大仙!”

周仲評抬起頭,目光掃過沸騰的人群。他的嘴角微微抽動,卻始終沒有說話。

天空開始飄起小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二十年前的湖南小山村,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蜷縮在破廟角落。這就是日后威震長沙的周大仙——周仲評。

那時他剛滿八歲,父母雙亡。沒有親人愿意收留他,他只能靠乞討為生。夜里躲在破廟里,聽著風聲呼嘯,盯著月光下廟里泥塑神像慢慢睡去。

一個雨夜,一位瞎眼老人摸索著走進破廟避雨。聽見角落里孩子的啜泣聲,老人停住了腳步。

“孩子,過來?!崩先说穆曇舫銎娴販睾?。

周仲評猶豫著走近。老人伸手摸了摸他的臉,突然說:“你天庭飽滿,印堂發(fā)亮,是個有大造化的?!?/p>

這位瞎眼老人是方圓百里有名的算命先生。他收養(yǎng)了周仲評,將他帶回家中。從此,周仲評有了遮風擋雨的住處,也有了一口熱飯吃。

老人雖然眼睛看不見,卻對周仲評格外嚴格。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背誦《易經(jīng)》,午后練習書法,傍晚跟著老人去街上算命。

“記住,”老人常說,“算命不是算命,是看人?!?/p>

周仲評天資聰穎。短短幾年,他不僅熟記了各種卦象,更學會了察言觀色的本事。十二歲那年,他就能準確說出找來算命人的穿著打扮。

老人欣慰地笑了:“你這雙眼睛,比我以前的眼睛還要亮?!?/p>

但老人沒有想到,周仲評學得最快的,是街頭賣藝人的把戲。當老人在攤位前算命時,周仲評總是溜到不遠處,偷偷看著江湖藝人變戲法。

漸漸地,他學會了讓銅錢在指間翻飛,讓彩綢在空中舞動。他把這些技藝藏在心里,沒有告訴老人。

一天,一個富戶來算命,周仲評突然拿出一個空碗,口中念念有詞,竟變出一條活魚來。富戶大為驚奇,給了一大筆賞錢。

老人聽到動靜,皺起眉頭:“仲評,你學了些什么?”

“師父,”周仲評輕聲說,“我只是想讓算命的生意更好做些?!?/p>

老人嘆了口氣:“江湖術士的把戲,終究是虛的?!?/p>

但周仲評心里明白,正是這些“虛的”,才能讓人心服口服。他開始在算命之余表演這些“仙術”,名聲漸漸傳開。

老人去世那年,周仲評已經(jīng)學會了更多令人驚嘆的把戲。他收拾行囊,決定到更大的舞臺上一展身手。

臨走時,他最后看了一眼老人的墳墓,輕聲說:“師父,您說我有大造化,我一定要找到它?!?/p>

長沙,正在等待著這位“神仙”的到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三十年代初的長沙,馬王街上人來人往。周仲評支起一張方桌,桌上放著一個銅錢和一本破舊的《易經(jīng)》。

剛開始,沒人愿意在這個陌生人面前停留。周仲評不慌不忙,從袖中變出一朵鮮花,遞給路過的小姑娘。這一手輕巧的戲法,立刻吸引了幾個看客。

“這位先生,也會算命?”一個商人模樣的人停下腳步。

周仲評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盯著對方的臉看了幾眼,輕聲說:“先生近來為一樁生意煩惱,是關于綢緞鋪子的事吧?”

商人吃驚地張大嘴。周仲評繼續(xù)說:“三天前,有人想要低價收購您的鋪子?!?/p>

這話正說到商人心坎里。其實,周仲評早就打聽清楚了這條街上每家商鋪的情況。但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神乎其技的“預言”。

從此,找他算命的人越來越多。周仲評索性在小瀛洲租了間店鋪,掛出“周大仙”的招牌。每天只接待三個客人,卻開出天價,反而更顯神秘。

轉機出現(xiàn)在一個雨天。當時在交通銀行當經(jīng)理的魏云千登門求算。周仲評看出這是個機會,決定大顯身手。

他讓人搬來一個大木盆,倒?jié)M清水。念動咒語后,木盆里突然游出一條活魚。魏云千目瞪口呆,又看見周仲評手一揮,魚兒騰空躍起,落入早已準備好的空碗里。

“神仙手段!”魏云千當場拜服。

有了魏云千這個敲門磚,周仲評很快打入上流社交圈。他在每次聚會上都準備不同的“仙術”表演,或隔空取物,或奇人逃脫,場場都引起轟動。

更絕的是,他從不重復同樣的把戲,每次都留下幾分神秘。私底下,他還會適時“泄露天機”,為這些權貴指點迷津。

一位叫易君左的文人,在《湖南日報》上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稱贊周大仙“通天徹地,法力無邊”。這篇文章讓周仲評的名聲達到頂峰。

然而,事情的轉機發(fā)生在一個深夜。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找上門來,自稱是省銀行的出納科長戴運鴻。他說自己賭債纏身,想請周大仙幫他一個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