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國旗下講話

3月31日上午
我校在中心廣場舉行升旗儀式
歷史教師鐘付容
以“敬我不能,盡我所能:致敬那些為信仰獻身的英烈”為題發(fā)言
引導同學們向為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
獻出生命的英烈們
致以崇高的敬意、深切的哀思



敬我不能,盡我所能
致敬那些為信仰獻身的英烈
歷史教師 鐘付容

YAN JIANG

鐘付容,女,歷史學碩士,湖北省歷史學會會員,黃岡中學高二年級歷史教師。曾獲湖北省“基礎教育精品課”一等獎,黃岡市中學歷史精品課比賽一等獎等。工作以來,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能力,奉行“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與學生共同成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他們用生命點燃信仰的火炬,用鮮血澆灌理想的花朵。他們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卻為我們迎來了燦爛的朝陽。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時代的豐碑,是我們心中永不熄滅的明燈。今天,我們一起致敬那些為信仰獻身的英烈,在緬懷中寄托哀思,于回憶中積蓄力量,在追問中修正方向,敬我不能成為的那些英烈,盡我所能的勇敢前行。
一是致敬“堅定信念,救國救民”的高尚品格,從“甘將熱血沃中華”的堅守中涵養(yǎng)愛國情懷。百年前,列強環(huán)伺,山河破碎。革命先驅(qū)不忍百姓受難,于暗淡世間振臂吶喊。陳延年寧死不跪,自信社會主義必將抹除時代之恐怖黑云;李大釗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進前而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點燃思想火炬使其燃遍曠野;方志敏強忍痛楚,鐵骨錚錚,以無限的赤誠書寫對祖國美好的憧憬,堅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那時候的中國貧窮落后,他們卻心懷救國理想;那時候的他們一無所有,卻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也許他們不會想到今天繁華盛世的模樣,但他們一定堅信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未必會輝煌一時,卻將永遠存在”,因為他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二是致敬“踐行初心,無私奉獻”的珍貴品質(zhì),從“擇一事而終一生”的堅守中牢記責任擔當。盡管先烈的英勇事跡已經(jīng)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與我們之間橫亙著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時光,卻仍可以穿透歷史感受他們堅守初心的不易。我們青年人,有著遠比先烈們當年更優(yōu)越的條件。站在更高的起點,由黃岡中學出發(fā),我們不缺弘德尚學的的毅力,更擁有篤行致遠的前途。但新時代的我們,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力不從心之時,在面對誘惑時,會不會把信仰理想初心當成交易的籌碼?會不會因為失望懷疑而隨波逐流變成“精致利己主義者”?會不會變成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人?我們是否依然有勇氣看護好我們現(xiàn)在的激情和理想?是否有能力承擔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是否有熱忱聽從自己內(nèi)心,找到真實而充盈的自己?
三是致敬“克難攻堅、敢于作為”的崇高品行,從“歷經(jīng)風雨骨更硬”的磨礪中汲取奮進力量。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沒有一蹴而就的質(zhì)變,只有不畏艱險的拼搏。從“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到“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到“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再到“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黃文秀,他們面對艱難險阻敢于斗爭,將平凡的事業(yè)做到極致,成就不平凡的業(yè)績。如今,我們依然會面臨著新時代的各種艱難險阻,或許成績不盡如人意,生活似乎平淡無奇,未來也覺得遙不可及,會因為一時挫折而陷入自我懷疑,感到背負了巨大的壓力,但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向前,生活就有意義。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英烈最好的致敬,是把先烈們的事業(yè)不斷向前推進。我們黃高學子要主動將個人追求融入時代使命,不局限于“小我”,常懷“國之大者”,即便在抱守缺憾的灰暗時光,經(jīng)歷歲月的磨礪,仍然能追求一種可能性和精神生活,也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迎接人生的月朗風清!

供稿 | 鐘付容
編輯 | 王 惠
審核 | 王建文 / 陳 劍
終審 | 劉伯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