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日,昨天還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想著今年不會出現(xiàn)“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場景,誰知半夜就是瓢潑大雨,或許,雨,真的是親人的淚。
小時候,每年清明,總會在父親的張羅下,跟著他上墳祭祖。印象中,只拜祭他的父母,他的祖父祖母,再往上,沒有。
記得某年上墳時問他,他的曾祖父以及再往上的祖輩,為什么不拜祭。他說,墳都不知道在哪兒,怎么拜祭?
如今,我們長大,父親老了,母親也在多年前因病去世。如今的清明節(jié),父母不再張羅,也不再上墳,關(guān)于祭拜的事,都由我們操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只是潛意識,絕非故意,清明祭祖,我們也只是對母親以及祖父祖母進(jìn)行祭拜,再往上的,竟絲毫不曾想起。
我們歷來講究傳承,但在祭拜一事上,基本不過三代,更多的人,或許只是兩代——父母輩,祖父祖母輩。說來有些慚愧,但事實確實如此。
人生百年,塵歸塵,土歸土,記憶與懷念,終究只在兩三代人之間。突然想起有些人的“傳宗接代”觀念,若干年后,誰還記得你,可笑。
對于很多人而言,有生活交集的先祖,方在清明祭祖時祭拜,而完全沒有一絲交集的,后人怎么祭拜?這,或許是只祭拜兩三代人的唯一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實就是這樣,有印象,有共同生活的經(jīng)歷,方有懷念,方有追思。除此之外的先祖,道理上是祖宗,但在情感上,卻是陌生人。
有人曾說,親人去世時的遺像,也就追悼會上用一下,然后在墓前燒掉,不要掛在家里。對于你來說是至親,但到了你的下輩下下輩,你讓他們怎么處理這照片?
祭拜不過兩三代,懷念也不過兩三代,這話或許很傷人,但誰又不是呢?在時光的更迭中,我們終究只是一把黃土,無人知,無人識。
親愛的朋友,清明祭祖時,你會拜祭幾代?歡迎討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