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外婆家棠佳閣文家,是人丁興旺,人口甚多的大家庭。毛主席兩歲時即由外祖母接去撫養(yǎng),直到八歲時才回到韶山讀私塾,因而對外祖母家充滿感情。再后來到湘鄉(xiāng)、長沙求學(xué),也常利用假期來看望外婆家的親人,并有諸多書信往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7年11月27日,毛主席在延安致信表兄文運昌:“我為全社會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愛的外家及我家鄉(xiāng)一切窮苦人包括在內(nèi)的,我十分眷戀我外家諸兄弟子侄,及一切窮苦同鄉(xiāng)……”

毛主席與外婆家的親戚關(guān)系如此親密,可謂情深誼厚。

當(dāng)文家兄弟子侄生活上遇到困難時,毛主席總是用稿費慷慨接濟(jì),還接他們到北京晤談敘舊,游覽京城名勝。但是,當(dāng)文家親戚請求毛主席為他們及其親友解決參加工作或幫助入學(xué)等問題時,毛主席卻斷然拒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毛主席先后拒絕表兄文南松、文澗泉為文運昌、文凱及一些親戚推薦工作或幫助入學(xué)的請求后,“十六哥”文運昌仍不甘心。

他想,對于個人的某些要求,毛主席身為國家主席,可能不便出面解決,也無暇辦理這些瑣事,這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如此,那就找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出面解決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4年7月20日,文運昌給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寫信,請求為文家十多名親屬推薦工作或安排升學(xué),信中附有“學(xué)生表一紙”, 開列了毛主席外祖父文藝儀、伯外祖父文芝蘭、叔外祖父文芝祥的后裔共15人的名字、年齡、文化程度,請?zhí)锛矣⒆们榻鉀Q。其中有:

文澤湘(文泮香之孫,文賜生之子),17歲(1937年12月生),初??;

彭述英(文賜生之媳),18歲(1936年12月生),高?。?/p>

文仁山(文泮香之孫),14歲(1940年生) ,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星山(文泮香之孫),12歲(1942年1月生),初??;

周力仁(文砥蘭之媳,文平山之妻),又名周玉蓮,17歲(1937年生),高?。?/p>

文商山(文南松之孫),12歲 (1942年6月生),初??;

文錫祥(文東仙之子),15歲(1939年9月生),初小(曾就讀于韶山學(xué)校,1959年6月在韶山受到毛主席接見并合影留念)。

此外,還介紹了文期深、文上國、文上為、文上元、文葭知、文愛蘭、文美秀、文杰娥等文家親人的基本情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信的末尾,文運昌寫道:“以上14名(實為15名)均為高小生(注:也有初小生),體格強(qiáng)壯,可為技工學(xué)徒;內(nèi)商山一名,可入育才學(xué)校;葭知和愛蘭二女子‘最優(yōu)等’,可深造。均請?zhí)锩貢矣⒃O(shè)法培植一下,并候指示祗遵。”

接到文運昌的來信后,田家英看到毛主席外婆家有這么多人要求參加工作或升學(xué),深感事關(guān)重大,便將此信轉(zhuǎn)呈毛主席閱示。

毛主席一看,又是這個“搖鵝扇的”人的點子,便猶豫了。說實在話,在文家親人中,也確實不乏有學(xué)識、有能力的有用之材,有的人為國家、為革命做出過貢獻(xiàn)甚至流過血(如文炳璋、文平山、文潞湘等)。但是,這么多人要求解決工作、入學(xué)問題,是有累清德的。

于是,他在信上批示道:許多人(要求)介紹工作,不能辦,人們會要說話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這樣毛主席再次拒絕了文運昌的請求,他深知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要說話的。

他如果帶頭為親屬開后門,那各級黨員干部上行下效,豈不又回到了解放前?

時刻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不搞任何特殊,不利用職權(quán)為自己和親人謀取私利,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