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近日,隸屬我國的人民海軍可謂是賺盡了全球軍事媒體的頭版頭條,原因無他,只是三艘軍艦在澳大利亞家門口的南太平洋上,來了一次光明正大的“航行自由”。
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南太平洋海域自由航行,很多西方國家表示接受不了,甚至在不少國人眼中,海軍此番舉動也是“驚人之舉”。
回想自新中國建國后經歷的多次臺海危機,如今海軍艦船卻能夠在遠洋海域上彰顯大國風范,前后幾十年的巨大反差,也是真正讓國人能夠揚眉吐氣一番了。

但就在網(wǎng)上“強國派”怒贊國家海軍硬實力、“臺海一統(tǒng)近在眼前”的同時,也有另一股看似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他們強調:臺海危機歷歷在目,美國手里仍有王牌。
從實際出發(fā),雖然近年來我國陸??杖姼鞣N新式武器裝備層出不窮,但真的要和軍力世界第一的美國發(fā)生戰(zhàn)爭,還是需要慎重,特別需要注意美國人手中暗藏的殺手锏。
1996臺海危機
“航母”這一軍事重武的出世,要從1918年老牌強國英國宣布“競技神號”航母的面世開始,自那時開始,海戰(zhàn)從原有的堅船利炮戰(zhàn)術,轉而向??樟Ⅲw化戰(zhàn)術進行快速演變。
而二戰(zhàn)之后,英、法等國元氣大敗,美國這個“軍火商”成為二戰(zhàn)最大贏家,和蘇聯(lián)共同爭霸全球,航母這類國家重器自然也成為美國海軍王牌中的王牌。
至于蘇聯(lián)轟然解體之后,美國認為不需要繼續(xù)所謂的“聯(lián)中抗蘇”戰(zhàn)略,于是便有了上世紀90年代中美關系緊張、臺海危局的發(fā)生。

1995年5月,“臺獨”李登輝竄訪美國,并大肆宣傳“兩個中國”的分裂國家陰謀,對此,我國人民軍隊用連續(xù)4次臺海地區(qū)的軍事演習,向一切隱藏暗中的臺獨分子表明態(tài)度:來戰(zhàn)!
“李登輝訪美”的事件出現(xiàn)的很突兀,因為就在1995年的4月,當時的美國外長,就已經向中方駐美大使李道豫先生承諾,絕對不會允許李登輝此人踏上美國國土。
短短1個月,堂堂美國外長竟然出爾反爾,很難不讓人對美方的圖謀進行猜測,美國在失去了名為“蘇聯(lián)”的強大對手之后,已然把新興的中國當做下一個“蘇聯(lián)”,如今此舉,只不過是希望能夠試探一下中國在臺海問題上的紅線所在。
在很多美軍退休高官的記憶中,關于1996年的臺海危機,他們的印象始終都圍繞在“航母”一詞,因為只要美軍的航母編隊在臺灣海峽附近,中國海軍只能面臨“無能為力”的窘境。
對比當時中、美兩國在臺灣海峽的海軍戰(zhàn)力,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一個殘酷的事實:兩國的海軍實力差距很大,甚至是跨越兩三個代差的程度。
按照美軍的軍事部署,游弋在臺灣海峽的是美海軍麾下的“尼米茲號”航母和“獨立號”航母編隊,并且是整整兩個航母編隊,如F-14A、F/A-18的三代戰(zhàn)機之流足足有上百架,另外還有包括E/A-6這種先進的電子戰(zhàn)機中隊支持,總體實力堪稱恐怖。
反觀當時的我國海軍,滿打滿算總共也就只有48架剛從俄羅斯買回來的蘇-27,哪怕是新機型,但一旦飛上天,幾乎就是美軍的活靶子。
原因也很簡單,老美有電子戰(zhàn)機和預警機的空戰(zhàn)輔助支持,我軍卻沒有,兩相比較之下我軍的防空漏洞簡直大的令人害怕,空中對抗的劣勢相當明顯。
此外,老美為了進一步加強在臺海地區(qū)的威懾力,除兩個航母編隊外,另有1艘“貝洛伍德號”為首的遠征打擊群在周圍環(huán)伺,意圖對可能發(fā)生的沿岸陸戰(zhàn)進行及時打擊。

但事實上,我軍從1995年到1996年的幾次軍事演習,卻是對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外交挑釁的最強有力的回擊,不僅臺軍恐慌,就連毗鄰的日本都在恐慌,生怕中、美大戰(zhàn)爆發(fā),殃及日本。
眼見中國已經快到動手的地步,導彈都已經試射了好幾次,聲厲色茬的美國人也趕忙平息了臺海地區(qū)的緊張態(tài)勢。
不過,也正是由于美國人當年開著航母,在我們的臺海耀武揚威,更加激勵了我們的人民軍隊,快步走上“強軍之路”。
2012攻守易型
很多人認為,中國海軍硬實力真正走上“世界一流”水準的時間錨點,應該定在2013年“遼寧艦”航母戰(zhàn)斗群的組成,自那以后,052D、055大驅、039B等海軍重器紛紛面世,中、美兩國間的臺海斗爭態(tài)勢,慢慢開始了“攻守易型”。
雖然“遼寧艦”不是我國自主建造,原型是千辛萬苦從烏克蘭弄來的蘇聯(lián)遺產“瓦良格號”航母,但我國能夠在一個航母殼子的基礎上,組裝航母,服役下水,這仍然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看一下“遼寧艦”的相關參數(shù),滿載排水量為6.75萬噸,可裝備殲-15數(shù)量超30架,作為庫茲涅夫級別的航母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有了“遼寧艦”作為我國航母的開山之作,國內軍工造船廠也有了經驗,隨后便出現(xiàn)了2019年下水的“山東號”,2023年下水海試的“福建號”,從無到有,從一到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