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有外國人在網(wǎng)上問:“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其實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里,祭祖,或許相信的并不是鬼神靈魂,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里。

科學雜志《自然》有一篇文章,講述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遺忘,是大腦的預設功能?!?/p>

意思是說,遺忘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為了記住,中國人發(fā)明了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中元節(jié),還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節(jié)、下元節(jié)……

每一個祭祖的節(jié)日,都是為了不遺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清明,是仲春與暮春之交,這一日天清氣明,萬物皆顯,所以早先它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

清明節(jié),別稱寒食節(jié),更準確的說寒食在清明的前一、二日,這一日禁煙火、吃冷食,潔凈自身是表達對先人虔誠的思念。

后來因其與清明相近,人們便統(tǒng)一在這清明掃墓祭祖,所以每年清明,全家人得齊聚在一起,追思逝者的恩澤,感恩現(xiàn)世生活的美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節(jié)至,不少人不遠萬里趕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隊伍。

記得兒時,長輩領著我們?nèi)吣辜雷?,長大后,我們領著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齊齊,像往年一樣清理雜草,用紅漆描涂碑上的字,點香,燒紙,祭拜。然后轉過頭,告訴我們的孩子,和他們講祖先的故事,然后一步不落的點香,燒紙,祭拜。

清明時節(jié),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慢慢地,你自會明白: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祭祖是為記住

人最初沒有故鄉(xiāng),所謂的故鄉(xiāng),不過是祖先漫長流浪的最后一站。他們把定居下來的地方名作為自己的姓,有的將讓自己生存的職業(yè)作為姓。

于是,我們才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己的親人。我們學會了用祭祀的方式,感恩先人給了我們今天這個家。幸福地活在這片故土上,是祖輩們對我們的最好祝福。

小時候跟著長輩們踏青掃墓時,他們總會領著我去到這個那個墓碑前,講著先人們的故事:這是你高祖父的二哥,中過榜眼;你太爺爺是香港賣茶葉的富商,當年抗戰(zhàn)給國家捐了不少錢,建國那會兒就被邀請到天安門觀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前只覺得那些傳奇的故事有趣,但也不懂大人為什么要講。

后來離開家,去到很遠的城市生活。擠公交,等地鐵,穿梭在高樓林立之間,應酬著形形色色的人,慢慢的,會忘了最初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隨著年歲漸長,舉頭望著天上的月亮,有時甚至會忘了自己是誰。

常年漂泊人容易忘了自己從哪來、可以回哪去。這些時候卻會想起那些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每當自己的姓名被喊到時,心里總會充滿力量,因為這個名字帶著祖先的祝福;又會感到有種使命在召喚自己,因為不想讓祖先的期盼落空。

在中國人的生命里,祭祖,是為了記?。河涀∧愕男眨挥涀∧愕拿?;記住你從何而來;記住你又為何而出發(fā)。

唯有記住過去,我們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祭祖是以愛的方式告別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網(wǎng)友她說,每年清明給外公掃墓,旁邊那一家的墳,草總是長得比墓碑高。

她外婆會讓舅舅給那家的墳清干凈草,拿用剩下的紅漆順手涂一下碑上的字。走之前,外婆會把帶來的花送到旁邊那家墳上,在點上一炷香。

她問外婆為什么要這樣做。外婆說,“如果你外公在的話,他也會這樣做。他總想看到每個人都好?!?/p>

中國人祭祖,或許相信的不是鬼神靈魂,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在我們心里留下的回憶,也不會消失。

所以就算去世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還是希望自己的親人在別的地方活得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豐子愷記憶中,他幼時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墳。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楊莊墳”;清明正日,同族五條村,租上兩條大船,上“大家墳”;最后一天才是他們一家?guī)卓谏稀八郊覊灐薄?/p>

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里,父輩們談論家長里短,孩童們嬉笑玩鬧,何嘗不是在告慰祖先:兒孫滿堂,家族興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后,當年的三歲小兒慈玉,已成白發(fā)老人豐子愷,但這些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讓他以愛與溫柔活了豐盈的一生。

清明祭祖,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勿忘清明,且惜當下

有人說:

“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里,節(jié)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景,把情緒調(diào)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懷,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這漫長時間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療愈。

又到清明了,最近每次刷手機視頻,最怕看到的、聽到的,就是一個又一個人離開我們的消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家馮友蘭說:人理智上知道親愛的人死了就是死人。可是人心情感上,我們希望死人能夠復活,希望有個靈魂會繼續(xù)存在于另外一個世界。

可我更愿意相信,很多年前外婆在世時對我說過的話:

“人死后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星星會在天上守護著我們?!?/strong>

人終會死去,但只要有人還記得,我們所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就像這清明雨上,他們會化作這人間風雨,守護在你我身旁。

年年清明,念念清明,

文末點個“在看”吧,

提醒身邊人勿忘清明,且惜當下!

▼今日推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