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并稱此舉是“經濟獨立宣言”,旨在重塑美國制造業(yè),推動經濟復興。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受此影響,美股期貨集體跳水。美國股市當日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當地時間4月3日,美股三大指數均大幅收跌,納指跌5.97%;標普500指數跌4.84%;道指下跌1679.39點,跌幅3.98%。截至發(fā)稿,蘋果、亞馬遜、Meta、英偉達、特斯拉等美科技股股價暴跌,市值蒸發(fā)逾萬億美元。多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并引發(fā)了對通脹再次加速、經濟增長放緩甚至經濟衰退的擔憂。

關稅落地,市值狂瀉

特朗普展示了一張標注“對等關稅”的大幅表牌,寫有美國計劃對哪些貿易伙伴征稅以及征多少關稅。其中,英國10%,巴西10%,澳大利亞10%,菲律賓和以色列17%,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印度26%,南非30%,瑞士31%,印度尼西亞32%,斯里蘭卡44%,越南46%,柬埔寨49%。

對等關稅直接反映在美科技股的股價上,在當地時間4月3日的交易中,蘋果公司收跌9.32%,亞馬遜跌8.98%,創(chuàng)下2022年4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其他巨頭如MetaPlatforms、英偉達、特斯拉、谷歌A和微軟也分別下挫8.96%、7.81%、5.47%、4.02%和2.36%。AMD跌8.90%。幾大科技巨頭自對等關稅頒布后,市值蒸發(fā)超萬億美元。

其中,作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企業(yè),蘋果首當其沖,其供應鏈多元化策略因越南(46%)、印度(26%)等國被加征高額關稅而受挫。

軒?;鹂偨浝砩w宏分析:“此前,蘋果將約10%的供應商轉移至越南,生產AirPods、Mac等產品,然而,此次關稅使越南工廠成本激增?!?/p>

彭博社分析指出,iPhone、iPad等核心產品占蘋果營收的75%,若無法通過提價轉嫁成本,毛利率可能下降3—5個百分點。當地時間4月2日蘋果股價一度下跌7.9%,創(chuàng)2020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英偉達、AMD等芯片制造商也面臨雙重打擊。英偉達的Blackwell芯片雖在美國投產,但關鍵封裝環(huán)節(jié)仍依賴中國臺灣和東南亞。高盛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設備進口成本因關稅可能上升12%,影響AI芯片產能擴張計劃。

據高盛測算顯示,美國科技企業(yè)將供應鏈轉移至本土或墨西哥的成本是原方案的1.8倍。蘋果若將25%的iPhone產能回遷美國,需額外投資120億美元建設工廠,且面臨得州Mac Pro生產線曾出現的熟練工人短缺問題。瑞銀警告稱,供應鏈調整可能導致2025年美國科技行業(yè)資本支出下降15%,拖累GDP增速0.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通脹壓力加劇消費疲軟,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對等關稅”將使美國核心PCE通脹率上升0.8個百分點,電子產品、汽車等耐用品價格漲幅達4.2%。花旗分析指出,消費電子需求可能因此萎縮7%,蘋果、三星等企業(yè)庫存周轉天數將從35天延長至50天。

全球產業(yè)鏈或將重構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雖然關稅政策對美股科技股造成了短期的沖擊,但從長期來看,科技行業(yè)的基本面仍然強勁。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將繼續(xù)推動行業(yè)的增長。而且,一些科技公司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來應對關稅政策,如調整供應鏈、提高產品價格等。

歐盟委員會緊急啟動“芯片聯合采購計劃”,德國博世、法國意法半導體等企業(yè)聯合組建采購聯盟,試圖繞過美國關稅體系。博世在4月4日聲明:“已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協(xié)議,通過聯合采購降低稀土關稅成本?!盇SML 4月5日投資者會議紀要稱:“歐盟聯合采購計劃將緩解20%的供應鏈壓力?!?/p>

愛德蒙德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盡管短期內市場情緒可能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但長期來看,科技行業(yè)的結構性增長趨勢并未改變。他們建議投資者關注科技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增長潛力,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左右。

高盛在研報中也表示,雖然大型科技股近日的下跌讓人想起2000年時互聯網泡沫刺破后的股市大跌,但如今占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與科技股泡沫時期的公司之間一個關鍵區(qū)別在于,其目前的估值遠沒有那么極端,而且科技行業(yè)的基本面也強勁得多。“我們依然認為,科技行業(yè)并未處于泡沫之中,而且仍存在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蓋宏認為,對等關稅政策不僅是貿易戰(zhàn)的升級,更是全球科技產業(yè)鏈的重構。短期來看,美科技股將面臨成本上升、利潤承壓的挑戰(zhàn);長期而言,技術自主化和地緣博弈將重塑行業(yè)格局。

(編輯:張靖超 審核: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