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稱關稅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可歷史上真有僅靠收關稅就實現國家崛起的例子嗎?關稅究竟是保護經濟的利器,還是傷人傷己的雙刃劍?今天咱們就來徹底聊透關稅這事兒,看看特朗普所說的關稅,到底能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首先科普個概念,關稅是什么呢?

簡單說,關稅就是某國對外國進口商品征收的稅款。從收錢方式上,關稅分3種:進口關稅、出口關稅和特別關稅。這3種,按字面意思理解就行。特朗普常說的加關稅,指的是進口關稅,也就是對外國進口到美國的貨物征收的關稅。進口關稅又有4種計算征收方式,分別是從價稅、從量稅、復合稅以及滑準稅。

這時候可能有人好奇,為啥要把進口關稅分成這4類呢?統(tǒng)一按一個價格標準收不就得了,這么細分是不是多此一舉?

其實這么分是有道理的。世界上所有商品價格都會波動,有些商品短期內波動還很大。要是單純按價格原則收稅,外國進口商品就可能利用價格波動逃避部分稅款。加關稅的核心目的是保護本國商品不受外國產品沖擊,外國企業(yè)要是靠價格波動逃稅,加關稅保護本國產品的意義就沒了。所以,針對進口產品得有補救式的關稅方法。下面咱一種一種介紹。

第一種是從價稅,征收方式簡單直接,根據商品價格比例收關稅。比如,一個價值100美元的商品,征收10%的關稅,那從價稅就是10美元。

第二種是從量稅,按照商品的數量、重量或者體積來征稅。比如進口一噸鋼鐵,征收50美金的從量稅。

第三種是復合稅,從字面就能理解,它結合了從價稅和從量稅的特點,對商品同時征收這兩種稅款,也就是兩頭都收。

第四種是滑準稅,這個稍微復雜點。簡單說,就是隨著市場價格波動來調整關稅的制度。當進口商品價格下降,滑準稅就提高稅率,防止低價貨物沖擊國內市場;當價格上漲,滑準稅就降低稅率,防止商品賣太貴,起到穩(wěn)定物價的作用?;瑴识惖哪康氖钦{整進口商品價格,保障本國產品銷售環(huán)境。

那征收關稅對一個國家有好處嗎?當然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保護本國產業(yè)。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避免國內相關產業(yè)受國外產品沖擊。比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進口輕型卡車征收25%的關稅,也就是“雞肉稅”,目的就是保護本土汽車制造商。

第二,增加財政收入。關稅提高了,政府收入自然就多了。

第三,調節(jié)貿易平衡。通過調整關稅稅率影響進口商品數量,調節(jié)貿易逆差或順差??梢哉f,關稅是調節(jié)國家經濟和財政的重要手段。

美國在不同時期采取了不同關稅政策,這種差異反映了不同時期美國政治和經濟的考量。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美國聯邦政府把關稅作為主要財政來源,當時關稅主要用來保護本土新興工業(yè),避免與歐洲成熟工業(yè)直接競爭。

南北戰(zhàn)爭時期,南方主張低關稅促進農產品出口,北方則支持高關稅保護工業(yè)。這里提一下,美國共和黨發(fā)源于北方,民主黨大本營在南方,所以現在共和黨特朗普大力加關稅就好理解了,歷史上共和黨就這么干過。南北戰(zhàn)爭時期關稅政策的分歧,加劇了南北方矛盾,最終導致美國內戰(zhàn)。

到了1930年,美國通過《斯穆特 - 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關稅稅率,想以此保護國內產業(yè)。然而,這引發(fā)了全球貿易動蕩,加劇了經濟大蕭條的程度。這事兒現在看是不是很眼熟?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轉向支持自由貿易,參與建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逐步降低各種關稅壁壘,促進了全球貿易發(fā)展。

直到特朗普上臺,美國開始采取一系列關稅措施,試圖重塑美國貿易格局。2018年,特朗普政府依據301條款,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隨后又對價值2000億美金的商品加征10%關稅。之后,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依據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關稅,旨在保護美國鋼鋁產業(yè)。2025年,特朗普簽署《互惠貿易和關稅備忘錄》,要求對每個貿易伙伴實行對等關稅,即雙方稅率相等,試圖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就像往全球經濟池塘里投了顆石子,激起大片漣漪,影響深遠。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消費者,關稅導致進口產品價格上漲,抬高美國物價。比如,從中國進口一輛原本售價10萬美金的卡車到美國,因特朗普加征25%關稅,價格就漲到12.5萬美金。

其次,美國企業(yè)利潤受損。如今美國很多企業(yè)依賴進口原材料,加關稅使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yè)成本增加,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多年的背景下,沒有國家能做到完全自給自足的供應鏈,美國很多企業(yè)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關稅提高了這些原材料成本。

第三個影響是美國就業(yè)市場。特朗普的關稅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本國企業(yè),部分行業(yè)因關稅保護受益,增加一些就業(yè)機會,但出口行業(yè)會因他國報復性關稅受損,導致就業(yè)崗位減少。所以,在就業(yè)和企業(yè)利潤方面,關稅是把雙刃劍。

那么,特朗普實行的關稅政策到底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短期看可能利大于弊,但從長遠眼光看,關稅對美國經濟傷害很大。特朗普加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制造業(yè),可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國,經濟結構本質是消費型,而非生產型,美國制造業(yè)早就空心化了。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制造業(yè)逐漸外包到其他地區(qū),因為海外有人工成本更低、供應鏈更完整的優(yōu)勢。比如,現在蘋果手機在美國設計,卻在富士康組裝;耐克鞋是美國品牌,生產線基本在東南亞。美國逐漸形成“品牌 + 技術 + 金融”的全球經濟模式,把生產環(huán)節(jié)外包給全球代工廠。

所以,特朗普想通過加關稅讓美國制造業(yè)回流,完全是一廂情愿。全球一體化貿易格局已形成幾十年,像iPhone零部件、汽車配件、家電芯片都來自全球各大供應鏈,一加關稅,生產成本上升,企業(yè)只能提高產品價格,最后還是美國老百姓買單。而且美國企業(yè)也會受損,像蘋果、耐克、特斯拉等公司依賴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會壓縮企業(yè)利潤。

關鍵是,加了關稅,就業(yè)崗位也回不來。制造業(yè)外遷不是因為沒有關稅保護,而是美國的人工成本和生產結構不再適合重建制造業(yè)。舉個例子,就算把蘋果工廠搬回美國,造一臺蘋果手機成本得多高,大家心里都有數。

還有個關鍵因素是美元。要是問美國最牛的是什么,那一定是美元,它是全球貿易最大的結算貨幣。截至2024年11月,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占比為47.7%,近一半的全球貿易都用美元結算。特朗普頻繁加關稅,給全球貿易增加壁壘,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占比還能這么高嗎?在全球的流通量還能這么大嗎?長此以往,人民幣、日元、歐元的占比就會逐步增大,美元全球貨幣的寶座還能保住嗎?

所謂全球貨幣,就是美國印的紙能換別國的貨,還有什么金融手段比這更厲害?結果特朗普為了保護本國那點制造業(yè),開始瓦解自己的美元體系,這不是傻嗎?就像中國現在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把人民幣拓展到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市場。2023年中國對東盟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加速,沖擊美元霸主地位。目前,中國和沙特、俄羅斯、巴西等國貿易結算已大規(guī)模使用人民幣。

特朗普加關稅會加快全球供應鏈去美元化和去美國化趨勢,美國通脹持續(xù)增加,供應鏈斷裂,國內經濟壓力增大。而且這么做還會使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被加關稅國家會對美國采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很多企業(yè)為規(guī)避關稅調整供應鏈布局,增加運營成本,貿易壁壘不斷增加,全球經濟增長受到抑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