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艾青山
編輯| 劉漁
圖片來自官方
3月31日晚間,"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團披露收到《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被立案調查。
有分析指出,此次立案或使皇氏集團面臨超3.9億元的巨額賠償,甚至可能觸發(fā)股票停牌或退市風險。
市場對此反應十分強烈,公告發(fā)出后皇氏集團連續(xù)吃了兩個跌停板,市值蒸發(fā)約20%。

皇氏集團此次立案調查的核心,在于一份長達4年未披露的《補充協(xié)議》。 根據公告,2019年11月11日,皇氏集團原子公司皇氏數智與泰安市東岳財富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簽訂《合伙協(xié)議》及《補充協(xié)議》,共同設立泰安東岳數智股權合伙企業(yè)。 次日,皇氏集團僅對《合伙協(xié)議》進行披露,而對《補充協(xié)議》則未予以公開,直至2023年11月收到相關訴訟材料后才披露。
簡單來說,該《補充協(xié)議》實際形成了對東岳財富投資本金3.1億元的長期資金占用,其中約定東岳財富出資3.1億元并享受年化6.5%的保底收益,若實際投資收益低于約定值,皇氏數智需承擔差額補足義務。
此外,協(xié)議還約定,如泰安東岳數智股權合伙企業(yè)未能在2025年度實現不低于4億元的凈利潤,東岳財富有權要求皇氏數智收購其全部基金份額,涉及金額為3.1億元。
2023年,因合同糾紛案,一審判決皇氏數智需向東岳財富支付投資轉讓款、差額補足款共計超3.68億元,皇氏集團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盡管皇氏集團提出上訴,但仍需在2024年報告期內計提預計負債1.26億元,進一步加劇了財務壓力。
問題在于,皇氏集團的業(yè)績本身就已經嚇了市場一大跳。
皇氏集團于1月22日發(fā)布的2024年度業(yè)績預告顯示,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6.2億元至6.8億元,同比下滑超過1000%;扣非后凈虧損擴大至4.94億元至5.54億元,這將成為公司連續(xù)第五年扣非凈利潤虧損。
多重負面消息之下,皇氏集團在公告中強調:"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然而,不少投資者對此表示一定質疑。

皇氏集團的困境,主要源于公司上市后的多元化擴張。
作為2010年登陸深交所的"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團本應依托獨特的水牛奶資源鞏固乳業(yè)地位,但卻在2014年開始頻繁跨界并購。
2014年,皇氏集團高溢價進軍影視文化產業(yè),斥資6.83億元收購御嘉影視,并以7.8億元收購盛世驕陽。隨后,公司又以3.36億元收購互聯網信息企業(yè)浙江完美,涉足母嬰跨境電商領域,并投資臻品悅動及易聯視訊。
2017年,公司繼續(xù)以4.65億元收購移動信息服務商浙江筑望科技。2020年至2022年間,皇氏集團又先后布局人工智能及光伏產業(yè)。
然而,這些跨界投資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017年至2021年,僅影視板塊便計提商譽減值7.45億元,資產處置損失6.23億元。
具體到各項并購,2018年,皇氏集團對盛世驕陽計提1.91億元商譽減值,并以7.31億元出售其全部股權,承受1.29億元的資產處置損失;2019年,對御嘉影視計提5.54億元商譽減值;2020年至2021年,對筑望科技共計提1.93億元商譽減值;2021年,對浙江完美計提商譽減值1.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公司持續(xù)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董事長黃嘉棣多次高位減持套現。據市場消息,黃嘉棣于2016年、2022年、2023年等通過大宗交易、協(xié)議轉讓和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套現近10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皇氏集團2023年營收增長微弱,僅0.07%至28.93億元;凈利潤為6734.52萬元,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扣非凈利潤為-1.52億元,同比增虧42.80%。2024年上半年,公司三大業(yè)務板塊營收全面下滑,乳業(yè)、信息服務、光伏所屬業(yè)務分別同比下滑32.85%、26.7%、75.64%。
不過在2024年,皇氏集團終于宣布了回歸乳業(yè)主業(yè)。
根據2024年業(yè)績預告,公司通過產銷分離、挖掘To B端茶飲渠道、開拓會員制倉儲式超市和嬰童連鎖渠道、優(yōu)化虧損渠道等策略,乳業(yè)板塊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毛利率有所提升。
回歸主業(yè)能否扭轉皇氏集團的頹勢,尚待時間檢驗。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多元化擴張留下的傷痕依然深重,皇氏集團走了很長一段不該走的彎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稿件內容溝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