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筑客HOME(ID:hizhuke)
本文已獲得授權

曾幾何時,紅磚房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誰家蓋起紅磚樓,定要擺三天流水席慶賀,這是財富與體面的象征。
老匠人常說:“青磚千年不腐,紅磚百年不倒”,這種用黏土高溫淬煉的建材,冬暖夏涼、價格親民......然而正是這“國民級”建材,卻被國家明令禁用。究竟觸碰了哪些不可逾越的紅線?

.01
廣東男子的紅磚房火了
江湖早有傳言廣東富豪低調,穿著背心汲著拖鞋,身價可能上億。關于廣東人建房,也有一句精準吐槽:里面豪裝,外面毛坯。
這棟三層高的自建房走紅網(wǎng)絡,直接以紅磚砌筑清水墻,外觀不用傳統(tǒng)瓷磚、涂料,就搭配裸露的混凝土框架,性價比杠杠的。

為什么明明有錢,卻偏偏要用紅磚呢?
這就要夸夸老廣務實的做派,自己住的舒服就好,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網(wǎng)友@熊二:廣東這天氣,每年回南天都潮到懷疑人生。但住紅磚房才發(fā)現(xiàn),這墻 是會"喘氣"!去年梅雨季鄰居家墻紙全起泡,我家紅磚摸著還是干爽的。老師傅說紅磚有細密小孔,吸濕散熱。

網(wǎng)友@晨曦:當初不貼外墻瓷磚,省了快8萬塊錢。這筆錢我直接升級了斷橋鋁窗和全屋防水。
重點是根本不用維護,我家紅磚墻淋了兩年雨,反而越來越有老房子的韻味。上次拍給城里朋友看,還以為我專門做了復古設計。

除此之外,還有隔熱效果,夏天正午外墻曬得發(fā)燙,但屋里比鄰居家低3-4℃。村里老人說以前老宅都用紅磚,比現(xiàn)在的水泥墻更透氣。

.02
禁止使用紅磚建房?
這兩年回老家蓋房的人都有體會,跑遍建材市場也買不著紅磚。從備受推崇到被禁止,紅磚為什么遭遇了兩極反轉?
其實從2012年起,全國就開始禁用紅磚蓋房,實在是它的危害巨大:

1、偽結實:安全隱患
有一種說法是紅磚使用壽命長,以黏土為原料燒制,可保持 100 年以上結構穩(wěn)定性,不然為什么故宮等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呢。
這是指老輩人手工燒的青磚,現(xiàn)在機械壓制的紅磚早不是那回事了:小磚窯為省煤,燒制溫度偷工減料,抗壓強度不達標。

2、環(huán)境污染嚴重
80后應該記得磚廠大煙囪冒的黑煙,那是燒紅磚排放二氧化硫。更嚇人的是重金屬污染。
江西某縣磚廠老工人80%有塵肺病?,F(xiàn)在霧霾天都知道戴口罩,當年可都是拿命在燒磚。

3、看著便宜實則坑
表面看紅磚單價便宜,可要算總賬就肉疼:墻體必須砌37厘米厚才保暖,新型建材24厘米就夠。每年得給外墻勾縫補洞,10年維護費夠換全屋門窗。
更別說現(xiàn)在取土越來越難。磚廠老板倒苦水:現(xiàn)在一噸黏土價格翻了兩番。反而空心磚,雖然單價貴三毛,但省工省料還保溫,綜合成本反而更低。

.03
砌墻到底用什么磚?
網(wǎng)友@東東:我家開始砌墻了,物業(yè)要求裝修不能用紅磚,要用輕質泡沫磚,通過對比,我是強烈抗拒的。一塊紅磚大概7.8毛到樓上,是輕質磚的好幾倍。對比輕質磚除了重量輕,施工方便外一無是處。

這個做法遭到了鄰居的激烈反對:
如果墻下面有梁,可以用紅磚,如果墻下面沒梁,樓板的承重是放滿的條件下每平方200公斤,一個2米7高2米長的紅磚實心墻可以輕松破一噸,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

這個紅磚墻到頂,地震時紅磚墻一定會參與抗震,加大結構剛度,會導致結構整體所受的地震力增大。
整棟樓要是大家都這么干,這棟樓地震時別說有沒有梁,有梁其實對整體危害更大。

網(wǎng)友@陽光:今天把我家砌的墻發(fā)在業(yè)主群里,鄰居說我家的墻不符合規(guī)定!說輕質磚墻要用紅磚加固,不然不結實。
我馬上就問工長是不是真的,總結一下:輕質磚和紅磚收縮率、吸水率不同,混砌在溫度濕度變化下,收縮率不一樣墻體會開裂。
此外,重量分布不均勻和規(guī)格不一樣,也會導致墻體結構不穩(wěn)定。

國家規(guī)定,墻體是不允許混砌的,很多裝修公司為了讓裝修小白認為他們更專業(yè),把混砌稱為一種可以加固墻體的工藝。
我家的墻體都是根據(jù)當家的工藝標準砌的:底部300毫米青磚打底、頂部蜈蚣腳收口、新舊墻植入鋼筋、滿掛鋼絲網(wǎng)。而且泥工師傅砌墻的時候用了水平儀,很專業(yè),砌的墻又平又直。

現(xiàn)在室內(nèi)砌墻都用輕質磚,也叫泡沫磚。成本比普通磚要低,砌起來速度也很快。而且保溫、隔音、防火。
砌輕質磚就不能承重,不能掛熱水器不能打釘子,如果需要承重要砌紅磚墻,可以承重熱水器和掛墻洗手池,墻裝吊柜那些。

衛(wèi)生間這類潮濕區(qū)域,如果用輕體磚砌筑,必須要澆筑地梁,當然用紅磚砌筑兩三層也可以,因為輕體磚是吸水的,地梁和防水,是對衛(wèi)生間滲漏的雙層保障,考慮到基本防水措施和沉降導致的錯位,需要兩重保護。
另外擔心墻體開裂,注意新砌墻后抹灰掛網(wǎng)時,務必掛網(wǎng)延伸到老墻大于15cm,新舊墻體交接處才是開裂風險最大的。

- End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