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我國的每年的煤炭消費量高達50億噸左右。去年全國煤炭開采量47.8億噸,從海外進口5.43億噸,進口金額3717億元,換算成進口單價,折約684元/噸。其中,進口印尼的煤炭2.4億噸,俄羅斯的煤炭9500多萬噸,澳大利亞煤炭8300多萬噸,這三個國家占到我國煤炭進口總量的近8成。

出乎意料的是,2024年,我國從菲律賓進口了766萬噸煤炭,總金額36.3億人民幣,在進口來源國中排名第七。實際上這760多萬噸煤炭跟我國龐大的進口量相比可謂是可有可無,占比僅為1.4%左右。為何我國還要從菲律賓繼續(xù)進口煤炭呢?
海運成本上的優(yōu)勢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極不均衡,西北、華北地區(qū)集中了全八成的探明儲量,而工業(yè)密集的東南沿海地區(qū)資源匱乏,需求缺口巨大。從西北向東南運輸煤炭需依賴鐵路或公路,運輸成本高昂。以山西至廣東為例,陸路運費可達每噸300元以上,而菲律賓至中國東南沿海的海運成本僅為每噸50-70元人民幣。即便計入關稅和裝卸費用,菲律賓煤炭的總到岸成本仍顯著低于國內長距離調運。

菲律賓的煤炭跟競爭對手相比,在地理區(qū)位上的優(yōu)勢同樣明顯。菲律賓到我國浙江沿海的距離約1500公里,到廣東、福建就更近了,只有1100公里左右。其主要煤礦區(qū)如塞米拉拉煤礦至中國港口的海運時間僅需2-3天時間,遠短于印尼、澳大利亞(10-15天)或俄羅斯遠東(7-10天)。這種時效性在電力需求旺季或突發(fā)性能源短缺時尤為重要。
價格上最為便宜
菲律賓煤炭以褐煤為主,熱值普遍在4000-5000大卡/千克,雖低于澳大利亞高熱值動力煤(5500大卡以上),但價格低廉,適合用于燃煤電廠的基礎負荷發(fā)電。我國從2016年開始大規(guī)模進口煤炭,當時國際煤炭價格處于地位,菲律賓4700大卡煤到我國華東港口為310元/噸多。煤質和印尼煤差不多,但價格便宜了不少。

2021年末開始,國際煤炭價格上漲,菲律賓的煤炭價格依然極具性價比。以2024年為例,雖然煤炭價格相比前兩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不低。從印尼、俄羅斯、澳大利亞、蒙古進口的煤炭,平均每噸的進口單價分別為509元/噸、817元/噸、815元/噸、720元/噸,菲律賓的煤炭均價是最低的,為473元/噸。如此高的性價比優(yōu)勢,使其成為我國沿海火力電廠的重要補充。
進口多元化的風險對沖
長期以來,我國的煤炭進口主要依賴印尼、俄羅斯等幾個大國,過度集中可能受制于出口國政策變動。增加菲律賓的煤炭進口可分散風險,雖然進口總量仍較低,但已形成“多源并進”的供應鏈韌性。

受益于這幾年對華煤炭出口,其煤炭年產量已經超過了1600萬噸,除了自用外,基本上全都出口到了中國。只可惜當前菲律賓探明的煤炭儲量不到30億噸,如果它的煤炭儲量能破百億噸,我國對菲律賓的煤炭進口量還將會更多。因為這也有出于貿易平衡的需求,我國去年對菲律賓的貿易順差超過3600億人民幣,進口一定數量的煤炭,也有助于減少貿易摩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