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女士,老家是甘肅天水的,她在江蘇上大學后,就留在了江蘇,嫁到了江蘇常熟,常熟是蘇州的一個縣級市,經濟文化都非常發(fā)達。
這位女士的丈夫是個混混,又賭又嫖又吸煙又酗酒??梢哉f,幾乎沒有任何優(yōu)點,這個做丈夫的還喜歡打這位女士,用煙燒、用鞭子抽、掐老婆,把這個女的折磨得體無完膚,身上到處都是傷痕。
妻子喜歡被丈夫毆打
以前,這位女士的父母不知道他女兒被丈夫折磨,他們從甘肅來常熟,一看他女兒到處都是傷,就問她咋回事?女兒一開始不愿意說,后來說是她老公打的。
父母心疼女兒,要求她離婚。父母質問女婿說:“你為什么要這樣打我女兒?”
丈夫說:“她喜歡讓我打?!?/p>
我們一般人很難相信有人喜歡被人打、被人折磨。她父母就問女兒:”你真喜歡你老公打你嗎?“
女兒說:”沒關系,夫妻之間打打罵罵很正常?!?/p>
打成這個樣子了,怎么能叫正常呢?
這個女士的爸爸媽媽來找我,他們兩個都是我的粉絲。我一聽就懷疑這位女士是受虐癖。但是我不能完全確定,因為獲得的信息不足,就建議他們把女兒帶來。我跟這位女士一交流,就100%確定這位女士是一個受虐癖。


什么叫受虐癖?就是喜歡被某個人折磨,被某個人打,還離不開別人折磨他,別人不折磨他、不打他,他就不舒服。
”受虐癖“這個概念來自于古希臘,原來的名字叫痛淫。痛苦的痛、淫亂的淫,為什么叫痛淫呢?古希臘人認為這一類有痛淫心理的人是通過別人折磨他,給他制造痛苦來滿足一種欲望,一般來說就是性的欲望。
其實這是一種變態(tài)的形式,現(xiàn)代心理學把痛淫改成受虐癖,把虐待別人的人叫虐待狂,把特別喜歡被人虐待的人叫受虐狂。
那么受虐狂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以前的解釋是這些人沒有人格,人格非常弱,完全沒有自我存在感,他是通過別人對他的虐待、對他的折磨來獲得存在感。或者這種人對別人特別依賴,他覺得如果別人不虐待他、不打他就是不愛他,別人打他虐待他,他就覺得別人在乎他,他是把虐待、毆打作為一個紐帶,把他和他愛的人連在一起。
內啡肽功能低

這種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受虐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血清素和內啡肽的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血清素對人的影響非常復雜,血清素的特定受體功能太低,人可能會產生受虐心理,因為他對別人有高度的依賴,一旦喜歡這個人就是無條件的喜歡,哪怕對他不平等、哪怕折磨他、毆打他、把他當豬狗,他也離不開這個人。
另外,內啡肽功能很低的人在被毆打、被折磨以后,他的內啡肽就會升高,毆打和折磨就像吸毒一樣會讓他感到舒服,因為內啡肽升高以后,人的痛感就降低了。
有些孩子劃自己,你問他疼不疼?他說不疼,這也是誘導內啡肽分泌的一種方式,這種行為叫什么?叫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這種孩子也是內啡肽功能偏低。


有一種天然的氨基酸叫左旋酪氨酸,左旋酪氨酸是合成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內啡肽的材料,當這種氨基酸攝入不足,或者代謝有障礙時,人就容易產生自虐心理或者受虐心理。
其實,受虐心理是自虐心理的一種替代,假如你的各種神經遞質的活動都是正常的,都處在一種極佳的運作狀態(tài)。那么,一個人是不會有受虐心理的,也不可能去虐待別人。
所以,任何行為背后都有復雜的機制,我們作為從事專業(yè)心理輔導、專業(yè)心理治療的人,一定要研究每一種異常行為背后的復雜機制,尤其是腦機制。如果對腦機制研究不深,那么對人行為背后的機制解釋,往往都是主觀性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shù)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lián)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一下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