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經(jīng)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此前榆林廣播電視臺開辦有新聞綜合頻道、公共頻道兩套電視節(jié)目。為適應形勢任務和管理政策變化,4月7日起,榆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正式更名為榆林廣播電視臺文化旅游頻道。


更名背景
榆林自然風光壯美,歷史文化厚重,既有九曲黃河、大漠風光、黃土地貌等自然景觀,又有石峁遺址、統(tǒng)萬城遺址、萬里長城第一臺鎮(zhèn)北臺、摩崖石刻紅石峽等一大批人文景觀;同時,非遺文化如民歌、秧歌、說書、腰鼓、剪紙、嗩吶等享譽全國;楊家溝革命舊址、小河會議舊址、毛澤東東渡黃河紀念地、神泉堡革命舊址等一大批重要的革命舊址記錄著黨史上許多重要時刻,《東方紅》在這里唱響,新中國的曙光從這里升起。豐富的人文積淀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使榆林成為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塞上旅游勝地。
開辦文化旅游頻道,有利于榆林傳媒中心(榆林廣播電視臺)精準對接榆林建設“文化強市”和推動“全域旅游”工作,為市委、市政府文旅融合發(fā)展提供宣傳支撐;有利于觀眾足不出戶即可云端游覽榆林風光,感受陜北風情,更以“觀景+服務”生態(tài)鏈,激活文旅消費潛能;有利于依托“大屏+小屏”融合傳播,打造展示“陜北風情·塞上明珠”的國際化窗口,通過專業(yè)化頻道構建新型傳播矩陣,顯著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品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頻道概況
頻道名稱:榆林廣播電視臺文化旅游頻道
頻道定位:以優(yōu)質多樣的文化旅游節(jié)目為核心,打造專業(yè)的電視文化旅游宣傳平臺。挖掘、展示、傳承榆林特色文化,提升榆林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推進榆林文旅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堅定榆林人民文化自信,打造榆林文化名片。
受眾群體:本地居民、文旅從業(yè)者、來榆游客。
功能價值:構建“文旅資源展示窗、出行服務指南針、文化傳承新陣地”。
覆蓋范圍、傳輸方式與技術參數(shù):延續(xù)使用原公共頻道的傳輸方式、覆蓋范圍和技術參數(shù)。
專業(yè)化內容播出概況:頻道計劃全天播出時長為17小時(1020分鐘),文化旅游類節(jié)目、專題片、紀錄片、公益廣告等每天播出總時長約10.5小時(630分鐘),約占全天播出總時長的61%;每天19點至21點,文化和旅游主題的電視欄目、專題片、紀錄片,加各類公益廣告播出總時長約1.5小時(90分鐘),約占該時段總時長的75%。
主要欄目設置
《文化榆林》:深挖陜北文化、非遺文化,唱響本土之聲、展現(xiàn)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榆林藝術家》:記錄非遺傳承人創(chuàng)作歷程,保護民間藝術瑰寶。

《榆林名醫(yī)》:挖掘榆林醫(yī)生救死扶傷典型事跡,普及宣傳健康知識,增強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

《美食在榆林》:探訪本土特色美食,展現(xiàn)榆林風土人情與時尚風貌。

《田野風》:記錄榆林鄉(xiāng)村振興、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步伐,提升“美麗鄉(xiāng)村游”魅力與熱度。

《全景榆林》:整合文旅、財經(jīng)、民生資訊,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指南。

《紀錄》:擇優(yōu)展播榆林文旅主題紀錄片、專題片,呈現(xiàn)榆林文旅資源深厚底蘊。
《公路天氣》:5分鐘速報全域交通氣象,護航自駕游安全。
榆林廣播電視臺文化旅游頻道將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用鏡頭語言書寫塞上史詩,以專業(yè)內容服務美好生活,全力助推榆林從“資源大市”向“文旅強市”跨越發(fā)展!
榆林傳媒中心全媒體總編室供稿
編輯 葉蕊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