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日,我校國家中醫(y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王琦院士團隊以痰濕體質為研究對象,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 Discovery發(fā)表題為A decrease in Flavonifractor plautii and its product, phytosphingosine, predisposes individuals with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to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論文。文章首次揭示痰濕體質人群腸道菌群失衡與代謝紊亂的深層關聯(lián),并鎖定了一種關鍵腸道細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F. plautii)和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F. plautii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的減少使痰濕體質人群更易患代謝紊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痰濕體質(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PDC)是中醫(yī)九種體質類型之一,以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胸悶、舌苔厚膩等為特征。流行病學研究表明,PDC人群代謝紊亂(如肥胖、高血脂、糖尿?。╋L險顯著升高,甚至代謝指標正常者仍存在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異常,但其內在生物學機制尚未明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腸道微生物群作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影響全身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成為解析中醫(yī)體質理論的重要切入點。腸道微生物群通過其衍生的代謝物參與宿主代謝。先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代謝物在代謝疾病的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王琦團隊和其他人此前已經報告了PDC者具有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結構。然而,腸道細菌和相關代謝物是否與PDC個體易感代謝紊亂有關仍有待揭示。

本研究通過對167例痰濕體質和42例平和體質的多組學分析發(fā)現:痰濕體質人群腸道菌群結構顯著改變,特征性有益菌F. plautii豐度降低,血清中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水平下降,且這一現象在代謝指標“正常”的痰濕體質者中已存在。動物實驗證實,移植痰濕體質者菌群可誘發(fā)小鼠肥胖、高脂血癥和脂肪肝,而補充F. plautii或植物鞘氨醇能逆轉代謝異常。機制上,植物鞘氨醇通過激活肝臟PPARα受體,上調脂肪酸氧化與膽固醇代謝相關基因表達,從而維持代謝穩(wěn)態(tài)。該研究首次明確了痰濕體質易感代謝紊亂的微生物-代謝分子基礎。

本研究為中醫(yī)體質理論的現代化闡釋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推動中西醫(yī)在代謝病防治中的深度融合。臨床層面,檢測F. plautii豐度或植物鞘氨醇水平可作為代謝異常早期預警標志,而開發(fā)靶向F. plautii的益生菌制劑或植物鞘氨醇補充劑,有望成為“治未病”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F. plautii及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的減少使痰濕體質人群更易患代謝紊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出品

來源 | 國家中醫(y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

排版 | 阿地拉

藏在手機里的生活切片

不負春光不負“清”

無聲師者,生命長歌——以身軀為燈,照醫(yī)學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