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今烏克蘭的處境,澤連斯基似乎早有預料,曾派人前往中國“求救”,澤連斯基為何突然認清了現(xiàn)實?又為何將希望放在中國身上?這種嘗試能成功嗎?

據(jù)外媒報道,對于美歐如今的“不作為”,澤連斯基早在一年前就有所預料了,曾派出意大利前總理馬西莫·達萊馬作為自己的特使,前往中國和巴西求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澤連斯基對于如今的處境早有預料】

澤連斯基早就料到美歐不可靠

澤連斯基之所以選擇達萊馬作為特使,是因為他是歐洲少有的“明白人”,沒有選擇和美國一條道走到黑,而是非常務實地倡導多邊主義,由他來做“說客”非常合適。

但是據(jù)達萊馬透露,這件事的難度遠超想象,他在向巴西總統(tǒng)轉述澤連斯基的請求時,幾乎被“趕出了辦公室”。

而巴西方面對此給出的理由是,烏克蘭危機純粹是美國導致的問題,這個判斷可以說非?!耙会樢娧薄?/p>

但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卻在特朗普上臺后口風大變,不僅大幅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還借機逼著澤連斯基簽署“賣國協(xié)議”。

至于那些歐洲國家就更加靠不住了,有美國領導時,歐洲各國尚且能夠在后方搖旗吶喊,等美國的態(tài)度一變,這些國家頓時變成了一盤散沙。

有的國家從始至終都不愿意和俄羅斯交惡,比如匈牙利;有的國家還在叫囂著要“出兵”烏克蘭,比如英法兩國;還有的國家擔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比如波蘭。

這直接導致盡管歐洲在口頭上承諾支持烏克蘭,但實際行動卻常常雷聲大雨點小,尤其是在涉及直接出兵維和等敏感議題時,支持力度遠低于烏克蘭的期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澤連斯基選擇達萊馬作為特使出于復雜的目的】

澤連斯基為何把希望放在中國等國身上

我們很難知道,澤連斯基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對美歐的立場產(chǎn)生懷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澤連斯基似乎認定了,烏克蘭的“退路”在中國身上。

自俄烏沖突開始以來,中國、巴西等國在全球事務中,保持相對中立的態(tài)度,同時擁有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這也正是澤連斯基當下迫切需要的。

而中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俄烏問題上一直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并提出了多項和平解決沖突的倡議。

澤連斯基可能認為,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調解能力可以幫助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甚至為烏克蘭戰(zhàn)后重建提供重要支持。

而在西方國家越來越不可靠的情況下,澤連斯基希望通過與中立國家的合作,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和戰(zhàn)略空間,這種策略不僅是為了短期內獲得援助,更是為了長遠考慮烏克蘭的生存與發(fā)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洲國家的支援力度遠低于澤連斯基預期】

澤連斯基早已錯失良機

可以說,如果澤連斯基更早一些認識到這個問題,局面不會是如今這個樣子,但按照目前的局勢走向,烏克蘭的結局或已經(jīng)注定。

事實上,早在烏克蘭聽從西方的教唆,不計后果地和俄羅斯發(fā)生沖突開始,就已經(jīng)落入了身不由己的局面中,這種對外部支持的高度依賴,使得烏克蘭在國際博弈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在這個情況下,中立國家的幫助也無法解決烏克蘭的根本問題,澤連斯基低估了無關國家為避免被卷入沖突所秉承的謹慎態(tài)度,導致其努力徒勞無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克蘭早已錯過談判的機會】

更何況,澤連斯基自己的立場也是多變的,更多集中在短期利益上,未能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

中國和其他中立國家早就提出了多項和平倡議,但當時的澤連斯基甚至認為烏克蘭不僅能收復失地,還能逼迫俄羅斯“屈服”,所以表現(xiàn)得相當強硬,這種態(tài)度不僅加劇了沖突升級的風險,也使烏克蘭失去了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機會。

歸根結底,澤連斯基不能只在烏克蘭陷入絕境時,才指望中立國家提供幫助,如今的局面和美歐國家脫不了關系,澤連斯基本人也同樣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