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運河史,即是半部中華文明史?!?strong>4月5日晚,由北演公司出品的話劇《運河1935》在六安安演劇院·紅劇場上演,這部“國家藝術(shù)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二度全國巡演,以推廣運河文化,傳播運河精神,讓運河沿線及周邊地區(qū)的各地觀眾穿越回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感受運河兒女的愛國情懷與英勇抗?fàn)帯?/p>
為了讓觀眾身臨其境,演出現(xiàn)場精心搭建了符合時代特點的人造背景,老舊的石橋,飄蕩的木船,堅韌的長篙,這些背景與道具在整部話劇中一直出現(xiàn),而這一船、一橋、一長篙就是貫通整部話劇的脈絡(luò)。狡猾的漢奸與迷茫的二弟在石橋上密會,飄蕩的木船搭載著樸素的漁民穿越石橋,堅定的大哥手持豎直的長篙挺立船頭,這一幕幕飽含深意的演出,象征著那個特殊時代運河兒女的覺醒與抗?fàn)帯?/p>
演出當(dāng)晚,眾多六安市民攜帶子女前來觀看,“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帶著孩子來看這種很具有教育意義的話劇不僅能幫孩子提高素養(yǎng),也能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們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們歷史?!笆忻裰鼙笙壬郧皫畠簠⒂^過六安的淠史杭工程,為她講述過我們六安人自己的淠史杭?xì)v史與精神,這次帶著女兒一起來觀看這場話劇,是希望女兒記住我們從抗戰(zhàn)到發(fā)展所一直堅持傳承的是何種偉大的精神。

一方水土傳承一方精神,不屈奉獻的運河精神與淠史杭精神在六安安演劇院·紅劇場內(nèi)交錯呼應(yīng),臺上演出了一段運河故事,也為現(xiàn)場觀眾打開了一次對歷史的深情回望,對民族精神的傳承。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程繼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