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如磐 月德昭華

——追記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許月華

湘潭日報社重大報道工作室

眼前照片中的許月華,那溫婉而堅定的微笑被永遠定格。她梳著標(biāo)志性的發(fā)型,目光中充滿慈愛。燦爛的笑容,呈現(xiàn)出永遠積極向上、始終播灑陽光與快樂的模樣。

她,高位截肢、身高不足一米,卻用偉大母愛溫暖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心靈,用點滴關(guān)懷撫育他們一步步成長。

她,寒冷冬夜里,湊在昏黃的燈光下,精心為部隊官兵縫制鞋墊,一針一線都飽含著對戰(zhàn)士們的殷切期許。

她,與丈夫幾乎同時患癌,卻隱瞞自己病情,讓丈夫先行治療,獨自承受病痛的恐懼與折磨。

她,在彌留之際,念叨的仍是:“下輩子,我還要做黨的好兒女?!?/p>

淚水一次次模糊了我們的雙眼。從失去雙親、雙腿的孤兒,到自愿成為福利院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從一名普通婦女,到成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民政部最高榮譽“孺子牛獎”獲得者,我們一路追隨著她——許月華,湘潭市社會福利院供養(yǎng)人員,人們心中敬愛的“板凳媽媽”。

青山巍巍,湘水湯湯。她再也看不到了,再也聽不到了,但她的高尚品德和風(fēng)范將如璀璨星光,引領(lǐng)我們?yōu)辄h和人民的事業(yè)努力奮斗。

圖左一為許月華。(資料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左一為許月華。(資料圖)

“我要走路!我要走路!”

1956年11月12日,許月華出生在湘潭市岳塘區(qū)板塘鄉(xiāng)一個農(nóng)民家庭。剛滿1歲,她失去了父親。12歲時,死神奪走了她的母親。母親過世3個月后,她到鐵路上撿煤渣,又不幸被火車碾斷了雙腿。

雙親沒了,雙腿沒了。飯在哪里?水在哪里?寒冬臘月,衣服、被子在哪里?許月華不止一次想到了死。

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政府減免了她所有醫(yī)療費用。出院后,并不寬裕的鄉(xiāng)親們關(guān)心她的衣食住行,自發(fā)來照顧她。在大家的幫助下,許月華漸漸長大了。

1973年,政府把許月華從農(nóng)村接到湘潭市社會福利院收養(yǎng)。在那里,她不再挨凍受餓,不再為吃穿發(fā)愁,不再是一名無人照顧的孤兒。她感到自己得救了,心里別說有多高興。

到福利院后,許月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才過了半個月,她就感到不自在了。

一天,福利院院長周瑞英來看望她,她向院長懇求道:“周阿姨,我想幫院里照看小孩?!?/p>

周瑞英聽了很驚訝:“月華,你要是能走路,我就給你安排?!痹诖蠹已劾?,高位截肢的許月華不可能重新走路。院長的話其實是委婉拒絕,卻被她當(dāng)成了承諾。

“我要走路!我要走路!”許月華內(nèi)心有了強烈的渴望。她嘗試拄拐杖,但雙腿全無,沒有支撐點。想安假肢,又因高位截肢,沒有接合點。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福利院一名撐著凳子學(xué)走路的孩子身上得到啟發(fā):假如用兩條凳子當(dāng)雙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嗎?

許月華立即行動起來。

這時的許月華,已完全沒有左腿,右腿僅殘留一寸長,每挪動一步,她只能將右腿置于板凳上,這導(dǎo)致她向左前進時,身體需大幅度甩動。走一步摔一次,走三步摔一次,走五步摔一次……更不容易的是,有時練習(xí)時間久了,許月華體力不支,手一發(fā)軟,板凳就翻了。福利院工作人員心痛不已,反復(fù)勸她:“月華,我們護理你是應(yīng)該的,你干嘛去受這么大的罪?”

可許月華就是這么倔強。板凳翻了摔一跤,竭盡全力爬起來。不停地摔倒,又不停地爬起來。一個月、兩個月……終于有一天,她撐著板凳能自如地去福利院各個角落了,能自如地上廁所、上下床鋪了。

看到許月華一天比一天能“走”,周瑞英既心疼又佩服。在許月華再三懇求下,院里同意了她照顧孩子的請求。

“我一定將殘老、孤兒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定想著他人、為著他人”

“上班”第一天,許月華暗暗對自己說:“我要把黨和政府給我的關(guān)心、鄉(xiāng)親們給我的恩情,全部轉(zhuǎn)送到福利院孩子們身上?!?/p>

許月華接手的第一個孩子,叫社勝利。勝利是一名患有先天唇腭裂的女嬰,口腔與鼻孔相通,給她喂飯、喂水相當(dāng)困難,稍有不慎就會把她嗆著,必須由專人負責(zé)照顧。正當(dāng)福利院領(lǐng)導(dǎo)為缺人手發(fā)愁時,許月華主動請纓:“把孩子交給我吧!”

勝利住院治療期間,許月華把食物做成流質(zhì),一勺一勺地喂奶喂藥,通宵達旦守著她。4歲那年,勝利成功做了手術(shù),變成了一個漂亮姑娘,后來有了工作和家庭,生活幸福。

有一年夏天,湘潭火車站廁所邊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一名1歲左右的女孩,她的隨身包袱里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孩子不能站立,請好心人收養(yǎng)。”

那是一個蓮花盛開的季節(jié),福利院為孩子取名方蓮。方蓮的兩條腿不能伸直,呈“一”字形橫擺著,肌肉和腿關(guān)節(jié)都很僵硬。許月華從值班人員手里接過孩子,輕輕撫摸方蓮的雙腿,心疼地說:“可憐,沒有腿的苦不好受??!”

或許是同病相憐,許月華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綁扎矯治。她當(dāng)即托朋友找來杉樹皮,每天堅持為方蓮綁扎、換洗。50多天后的一天清晨,她照例為方蓮拆洗繃帶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腿蹬了一下。此后幾天,她多次證實方蓮的腿慢慢有了知覺。許月華興奮極了,每隔一天就給方蓮燉骨頭湯,晚上用火煨熟雞蛋和生姜片,在方蓮?fù)壬蟻砘貪L動、按摩。

許月華半年沒日沒夜地付出,換來了方蓮能正常站立??吹椒缴徍托』锇橐黄鸨陌√。_心極了。

“月華自己沒有腿,卻給了方蓮一雙腿!”同事們無不贊嘆。

在福利院,許月華圍著孤殘兒童忙前忙后,每天孩子們親昵的“板凳媽媽”叫聲此起彼伏,她過得充實又快樂。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許月華每天和孩子們睡在一起。起初,他們睡的是一張很窄的床。但隨著福利院收養(yǎng)嬰幼兒人數(shù)增多,孩子們都想和許月華睡,她也舍不得孩子們,院里就把床一次一次地加寬,最后這張床加到了5米多寬。

哄完孩子們睡覺,她又悄悄起來,為大家織毛衣、毛褲和手套。經(jīng)年累月下來,她為孩子們織了數(shù)百件毛衣。

許月華同事、多年好友袁琪至今記得44年前初見她時的情景——

“1981年,我和另外11名青年招工到湘潭市社會福利院。報到那天,院長指著一位姑娘介紹說,她叫許月華,是院里幾年前收養(yǎng)的一名孤兒,聰明能干。從今天起,你們就跟著她學(xué)習(xí)照顧孤殘兒童。這時,我看到月華出于禮貌,不由自主地挪了下身子。??!她只有半截身子!我突然感覺全身發(fā)麻,本能地后退了半步。這樣一個重殘人,生活能自理嗎?怎么跟聰明能干掛得上鉤呢?”

帶著疑問,袁琪開始跟許月華近距離接觸。一段時間交往下來,她發(fā)現(xiàn)許月華不僅聰明能干,還善解人意。

“我們這批新工人大都來自城市,工作對象卻是一群殘疾癡呆、先天畸形、胡言亂語、哭哭鬧鬧的人。我們不敢碰他們的身體和物品,孩子的屎尿布也不愿意用手拿,這些舉動都被月華看在了眼里?!痹髡f。

有一天,袁琪值晚班。等孩子們都睡著了,許月華主動來到她床頭,語重心長地說:“這些孩子因為殘疾,被狠心的父母拋棄。在他們眼里,我們就是親人,應(yīng)該把他們當(dāng)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照顧……”

“那個夜晚很靜,月華的聲音很沉,但極具穿透力,我感受到這個無腿姑娘竟有如此善良的心腸和寬闊的胸懷,覺得她可親可敬?!被貞浲拢鲙锥冗煅?。

有個細節(jié),與許月華交往了34年的同事廖永紅記憶深刻:月華每給一個孩子換完尿布,都會習(xí)慣性地親一下孩子的臉。哄孩子睡覺時,她總是用自己的臉貼著孩子的臉,那幸福的神情就像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骨肉。

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和信任,成了許月華追求進步的動力。向黨組織靠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直是她的心愿。

1985年12月15日,目不識丁的她口述,請人代筆,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87年7月1日,許月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成為黨員后,許月華內(nèi)心更充實了。她始終關(guān)心社會、投身公益事業(yè),傾力幫助生活困難群眾;2010年,她把唯一的兒子送去部隊;3年后,又送兒子赴馬里維和。即算是后來接連遭遇患癌、失親重創(chuàng),她也堅持為因病痛折磨而絕望的病友送去關(guān)愛?!爸灰鐣枰?,我就要認真去做。越是生命不能長久,越是要抓緊時間?!碑?dāng)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許月華仍在全力以赴。

“我一定將殘老、孤兒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定想著他人、為著他人?!痹S月華寫在入黨申請書里的這句話,也是她用一生踐行的誓言。

2025年新年,醫(yī)護人員裝飾了病房,陪伴許月華度過最后一個春節(j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新年,醫(yī)護人員裝飾了病房,陪伴許月華度過最后一個春節(jié)。

“如果我走了,請告訴孩子們,‘媽媽’變成天上的星星在看著他們”

2024年12月16日,許月華再次住進湘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這是她確診肺部腫瘤后,第15次住院了。

臨近2025年春節(jié)的一天,許月華把至交袁琪叫到身邊,拉著她的手說:“這些年,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guān)心,讓我生活在溫暖幸福中。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請告訴孩子們,‘媽媽’變成天上的星星在看著他們。另外,我沒有腿、沒有雙親,知道絕望的滋味,請把好心人送給我的營養(yǎng)品轉(zhuǎn)贈其他病友?!?/p>

袁琪淚流滿面,但她不敢放聲大哭,怕影響許月華的情緒。

交代完遺愿不久,許月華病情突然惡化。

最后的日子,許月華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癌細胞壓迫了她的神經(jīng)組織,有時她感到劇痛,但為了不讓大家有心理負擔(dān),她都咬牙挺著,不喊叫、不折騰。

有一次她突然被病痛驚醒,忙問護士:“我喊了沒有?”“影響別人了嗎?”

護士說:“如果疼就叫,沒關(guān)系的?!笨伤齾s搖搖頭,堅持忍著不喊不叫。

只有一次,她實在忍受不了,找來護士長胡金花。

“她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對我說,實在太痛了。聽到這里,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焙鸹ɑ貞浀馈?/p>

進入3月中下旬,許月華病情更重了。一直在身邊陪伴她的袁琪,哪兒都不敢去?!拔颐刻炫吭谠氯A耳邊,一遍又一遍輕聲喚她的名字,她卻無法再回應(yīng)我?!痹鳒I水漣漣地說。

3月23日,許月華病情急劇惡化。

3月29日1時33分,她的心臟監(jiān)護儀上劃出一條直線。

病房里痛哭聲一片。

3月30日,湘潭市殯儀館,花圈淹沒了舉行告別儀式的大廳。親朋好友來了,福利院的孩子來了,素不相識的市民來了,送別許月華最后一程。人們眼含熱淚,面對著許月華的遺像,深深地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媽媽請放心,我會繼承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盡最大能力幫助他人,不求回報。”許月華的兒子賴明智,泣不成聲。

“許媽媽用一生的作為,生動詮釋了黨員就是責(zé)任、就是奉獻、就是奮斗。我要弘揚光榮傳統(tǒng),為黨的福利事業(yè)貢獻力量?!毕嫣妒猩鐣@盒聠T工蔡雨婷說。

許月華走了,她的音容笑貌永遠定格在了69歲!

也有人說:許月華沒走,因為她的精神永遠留在了大家心中。正如一位網(wǎng)友留言所說:“精神的火炬,照亮無數(shù)人的心靈;未竟的事業(yè),有更多擔(dān)當(dāng)?shù)募绨?。?/p>

(總策劃:龍香玖 本文采寫:王超 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