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6日,第一野戰(zhàn)軍解放馬步芳老巢西寧,23日,馬鴻逵集團覆滅。至此,西北地區(qū)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全部解放,但新疆仍然被約7萬國民黨軍占據,成為人民解放軍包圍中的孤島,如何解放占國土六分之一的新疆成為擺在我黨面前的一大問題。

早在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考慮到新疆的歷史及現狀,為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通戰(zhàn)火屠戮,就作出了爭取和平解放新疆的決策,4月下旬南京解放后,毛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用和平方法解決西北問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國民黨駐新疆的部隊面對我大軍壓境,內部逐漸分化。其中一派主張和平談判,接受我黨提出的“二十四條款”。但胡宗南、馬步芳在新疆的嫡系勢力卻反對和平談判,堅決與我黨我軍和人民為敵。
由于新疆的國民黨軍主要掌握在胡、馬二人的嫡系手中,給和平解放新疆帶來了重重阻礙,在支持和平談判的一派中,來自云南陸軍講武堂國民黨新疆警備副總司令兼南疆警備司令趙錫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趙錫光,云南省保山縣橫山鄉(xiāng)河灣村人。家中生活雖艱苦,但家教嚴格,這使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艱苦樸素的習慣和作風,同時也煉就了一種山里人所特有的執(zhí)著、純樸的秉性。
外出求學期間,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他立志要做一個實現孫中山先生革命主張的愛國軍人。
1919年,趙錫光于保山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他放棄了小學教師的工作機會,在親戚的資助和引薦下,入陸軍講武堂學習。1921年畢業(yè)后,他被李根源介紹至駐桂贛軍第二旅,任實習排長、排長等職。

趙錫光歷經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由于出身講武堂,非中央軍嫡系,他的晉升之路并不順暢,對蔣介石用人唯親制度和排除異己的卑鄙手段特別不滿。
抗日戰(zhàn)爭期間,胡宗南戰(zhàn)敗轉移,為保存自己、排除異己,胡就命令趙錫光率部在鸚鵡關死守掩護24小時才能撤退,妄圖借日本人之手消滅趙錫光。出于民族大義,趙錫光在堅守了24小時后,又與日軍激戰(zhàn)一晝夜才撤退。而此時,胡宗南竟然已經上報趙錫光部全軍覆沒。當趙錫光率部追趕上大部隊時,胡宗南驚訝不已。

胡宗南
軍旅生涯的親身經歷,讓趙錫光逐漸看清了國民黨高層統(tǒng)治集團內部斗爭的險惡狠毒,進而認清了他們的反動本質,這就為他棄暗投明的和平起義埋下了伏筆。
1946年6月,為了平息民族軍與國民黨軍之間的武裝沖突,時任國民黨西北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兼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以調換軍中職務為名,撤換了國民黨軍新疆警備總司令宋希濂和南疆警備司令兼四十二軍軍長楊得亮,委任陶峙岳為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推薦自己的老部下加摯友趙錫光擔任新疆警備副總司令、南疆警備司令兼四十二軍軍長一職。

趙錫光到任后,立即開辦民主訓練班,以從解放區(qū)得來的毛主席所著的《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為教材,宣傳解放軍的三大民主制度,有時他還親自上課。
第一期民主訓練班辦了3個多月。趙錫光和官兵同吃、同住、同學習,關系融洽。這種開明作風給南疆帶來了民主生活的新氣象,為后來和平起義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趙錫光曾回憶說,宣布起義前夕,個別軍官堅持反動立場,帶著全連企圖從塔什庫干越境叛逃,一名在民主訓練班學習過的士兵看到連長帶著部隊逃跑,便巧妙脫身,向趙錫光報告。趙錫光立即打電話給駐喀什的第九旅旅長馬平林,命其火速派出武裝堵截叛逆部隊。

馬平林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即將渡長江解放全國。西北戰(zhàn)場上,胡宗南、馬步芳節(jié)節(jié)潰敗。國民政府代總統(tǒng)李宗仁電令陶峙岳留下一個旅擔任邊境防務,將其余部隊全部調回關內,妄圖固守西安。
陶峙岳與趙錫光在烏魯木齊密商,趙錫光表示“守新疆,我不走"。陶峙岳于是召集各軍長、旅長到新疆警備司令部開會,討論部隊入關與否的問題。
胡宗南和馬步芳的嫡系部隊將領紛紛要求入關。趙錫光在會上慷慨陳詞:
“新疆地域闊,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給行軍作戰(zhàn)帶來不少困難。更為重要的是,萬一我們把部隊拉出新疆,新疆這塊大好河山必定會被外人乘虛而入。那時,我們軍人就要成為千古罪人。我們軍人守上有責,應該以當年左宗棠為楷模,保疆衛(wèi)國才是。"
最終,入關一事因意見不一,議而不決,不了了之。
雖然趙錫光早就有了棄暗投明的想法,但由于國民黨新疆駐軍成分復雜,反動派實力占優(yōu),趙錫光一直沒有表露決心。陶峙岳也早就有起義的想法,但他雖名為新疆警備區(qū)司令,卻也難以駕馭胡宗南和馬步芳的嫡系部隊。

陶峙岳
1949年8月15日,陶峙岳以檢查后勤為名前往南疆新疆焉耆秘密會晤趙錫光。陶峙岳開門見山表示,天水已經失陷,解放軍即將攻克蘭州,“國軍”一潰千里,新疆終將難保,大勢所趨,決意走和平起又的道路。趙錫光早有思想準備直言說:“你我二人向來同心同德,起義之事也不例外。"表示聽從部署。兩人交談了數個小時,約定:
南疆由趙光負責,北疆由陶峙岳負責,待解放軍接近后派員接治,把都隊如數交給解放軍,部隊交妥后,陶、趙兩人解除一切職務,解甲歸田,請求解放軍不要在民族軍監(jiān)視下改編新疆國民黨部隊,避免發(fā)生誤會,引起沖突,釀成禍亂。

后來,陶峙岳曾撰文說:“新疆和平起義如果不能取得趙的同意,一致行動,那將是不可想象的。"
在這次密會后,趙錫光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南疆的起義工作。8月26日,趙錫光得到解放軍解放蘭州的消息,解放新疆的大門打開了。
9月10日,陶峙岳向趙錫光通報了張治中的來電。張治中在電報中說:
甚望兄等當機立斷,排除一切困難與顧慮,采取嚴密部署,果敢行動,則所保全者多,所貢獻者亦大。至對各軍、師長或有關軍政干部,如有必要,盼用治名義代擬文電,使皆了解接受。
經過陶峙岳等人的耐心勸服,胡宗南和馬步芳的嫡系馬呈祥、葉成和羅恕人等同意交出兵權,離開新疆,起義的條件逐漸成熟。9月25日,陶峙岳通電宣告起義。
通電發(fā)出后,趙錫光立即召集駐南疆部隊連以上的軍官到喀什開會,宣讀起義電文,同時約法三章:
一、所有部隊官兵嚴守以待,不準出營區(qū);
二、加強崗哨和巡邏,疏勒和疏附兩城實行戒嚴;
三、維護好兩城的社會治安,軍隊官兵如有不規(guī)者,以軍法處置。
南疆起義后,趙錫光單獨起草了一份電報,發(fā)給毛主席和朱德:
毛主席、朱總司令:
錫光率領南疆二百萬軍民,正式宣布與廣州國民政府脫離關系,斷絕一切來往,接受共產黨領導,并遵守八項二十四款。
新疆警備副總司令南疆警備司令兼整編四十二師師長趙錫光
毛主席收到趙錫光的單獨電報后回電嘉勉。
12月29日,在新疆起義的國民黨軍陶峙岳部進行了改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岳任司令員,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兼任二十二兵團政委,趙錫光任二十二兵團副司今員兼第九軍軍長。

1951年初,軍長趙錫光和政委張仲翰率九軍進駐石河子,開始建立一座新城,并成立了二十二兵團建設處。趙錫光親任處長,號召指戰(zhàn)員們要樹立“屯墾軍”“勞動軍”的思想,努力建設石河子新城。在朔風凜冽、大雪鋪地的戈壁上,趙錫光指戰(zhàn)員奮戰(zhàn)在建設前沿,他常以“我們正從事開天辟地的偉大事業(yè),第一座軍墾城新城就要在我們手中誕生,現在吃點苦怕什么”的話語鼓勵官兵要吃苦耐勞。1954年趙錫光被任命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授勛典禮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同日,國務院舉行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各大軍區(qū)也先后舉行了授銜典禮。而作為兵團副司令的趙錫光卻沒有出現在授銜名單上,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起義后,趙錫光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日夜操勞,嘔心瀝血,最終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胃癌,在病魔的摧殘下,于1954年就住進了醫(yī)院。在病中,他曾對前去看望的史驥誠懇地說:
“我這個人大半輩子在國民黨反動部隊中廝混,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是有罪的。'九·二五’起義,是在張文白(張治中)將軍和陶(峙岳)司令員的引導下,才站在人民方面來??上е挥?年多時間為人民工作,更談不上改造思想,脫胎換骨,我就害了這個要命的病。我自己也知道日子不會長了??磥砦抑荒茏鲆粋€黨領導下的軍人,而不能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隊員了?!?br/>
說罷長嘆不已,泣不成聲,雙淚欲下。1955年10月9日,趙錫光在家中因病逝世,享年54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