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事已高的母親拉扯著三個智力發(fā)育不全的兒子,這樣的生活,你能想象嗎?
在湖北通山縣,孟阿香老人就和丈夫育有三個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孩子,孩子們沒有自理能力,只能依靠父母養(yǎng)活。

而在1997年,孟阿香的丈夫就因病去世,照顧兒子的重擔(dān)一下子壓在了她一人身上,當(dāng)時她已經(jīng)年過70。
失去丈夫的悲痛沒有讓孟阿香垮下,她掛念著自己的三個孩子,獨自一人又照顧了他們20多年。

直到2018年,92歲的孟阿香拖著病痛的身體離開了人世。

母親一走,這三個孩子該怎么辦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前來協(xié)助處理后事的人,竟然在孟阿香老人家的閣樓上,發(fā)現(xiàn)了6口大缸。
這些大缸里全都是滿滿的糧食,是一位母親自己省吃儉用,一粒一粒存進去的,給三個孩子未來的保障。
十幾年下來,幾口大缸里的食物足有千斤,即使3個兒子沒法出門打工,也足夠他們吃上很多很多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p>
在我們歌頌一位平凡的母親如此偉大之時,在她的眼里,她只是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每一對母子上輩子都互為救命恩人,經(jīng)歷許多世,這輩子才會成為母子。
在一生中,或許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也會愛很多人,可回頭看一看,一直站在原地愛著我們的,卻只有母親。

是軟肋也是盔甲
2022年,一位馬來西亞的男子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引人落淚。
這名男子的母親近幾日離世了,可因為工作原因,他甚至沒有見到媽媽最后一面。

可等男子回家后,卻發(fā)現(xiàn)冰箱里塞滿了媽媽做的飯菜,媽媽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也知道自己可能見不到兒子了;
于是就在臨終前做好了滿滿一冰箱的飯菜,好讓兒子在她離開后仍能吃到媽媽的味道。

男子說自己會好好將冰箱里的每一粒飯、每一樣調(diào)料都認認真真地吃干凈,他邊吃邊潸然淚下,為自己沒能及時趕回來而自責(zé)。
《勸孝歌》中說:“尊前慈母愛,浪子不覺寒?!?/p>
只要有媽媽在身邊,無論年紀(jì)再大也會覺得自己是溫暖的、是有依靠的。
同樣,孩子對于母親來說,是最柔軟的軟肋,也是最堅硬的盔甲,為了孩子,每一個母親都會拼盡全力,給孩子謀求一個更好的生活。
在心理學(xué)的預(yù)期理論中,心理預(yù)期指的是人們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經(jīng)驗,來預(yù)測未來的變化,它是無規(guī)律的、無理性的。
從某種程度上它代表著個體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yīng)對未來的生活和可能產(chǎn)生的變化。

只要心理預(yù)期向好,那么個體就會感受到安全感和控制感。
對于母親來說,最好的心理預(yù)期就是孩子能夠過得好,孩子的成長之路,就是她控制感最大的來源。

代償性防御機制
你聽說過“復(fù)仇之母”嗎?
1981年,一位痛苦的單親媽媽瑪麗安巴赫邁爾走上了法庭;
面對傷害了自己女兒卻又有可能脫罪的罪犯,她毫不猶豫拿出手槍,對準(zhǔn)罪犯結(jié)果了他的性命。
就在一年前,瑪麗安巴赫邁爾年僅7歲的小女兒安娜,在某天與母親發(fā)生不愉快后逃學(xué),卻落入了35歲鄰居克勞斯家中。
克勞斯對女孩實施猥褻,并用長筒襪勒死了她。
但克勞斯卻完全否認自己對女孩的犯罪行為,他說是女孩誘惑了他,并威脅他要把這件事告訴母親。

瑪麗安巴赫邁爾被罪犯的謊言激怒,也為罪犯有精神異常的理由可以躲過法律的懲罰而對其恨之入骨。
一年后的庭審現(xiàn)場,她躲過了安保,在法庭上連開8槍殺死罪犯,為自己的女兒報了仇。
當(dāng)正義缺席時,母親永遠不會缺席。
心理學(xué)中的代償性防御機制,指的是個體會通過尋找替代事物或者行為來彌補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從而減輕這些不足所帶來的痛苦和焦慮。
有人通過對其他個體或者群體的認同來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有人通過依賴某件事物彌補自身的不足。
我們在吃好吃的的時候,經(jīng)常聽到媽媽說:“我不愛吃,給你吃吧?!?/p>
其實媽媽并不是不愛吃,而是看到了孩子滿足,她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有時候,孩子就是母親在生活逆境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獲得社會認同的最重要途徑。
巴爾扎克曾說:“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p>
母愛從來都是無條件的給予,回頭看看母親吧,別讓她一個人在你的身后孤獨地眺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