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的買方可在期權到期日及之前所有交易日下達行權指令。買方行權時,必須準備好滿足交易保證金要求的資金,當買方提出行權申請時,期權的賣方負有履約義務,那么關于行權,期權行權能不能提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期權是一種賦予持有者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權利的合約。根據行權時間的不同,期權主要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歐式期權規(guī)定持有者只能在到期日當天行權,而美式期權則允許持有者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行權。

因此,對于歐式期權而言,通常是不可以提前行權的,它的行權時間嚴格固定在到期日。而美式期權則明確賦予了持有者提前行權的權利,這是美式期權區(qū)別于歐式期權的重要特征之一。

歐式期權的持有者通常只能在到期日當天行權,一般不能提前行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行權并非總是最優(yōu)選擇。

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提前行權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標的資產的價格變動、期權的時間價值、行權成本以及可能的市場風險等。

期權買方新手往往對這樣的觀點深信不疑:期權盈利了要么平倉,要么等到期行權,提前行權等于浪費時間價值,那么提前行權有哪些影響?

提前行權對期權價值的影響

(一)對內在價值的影響

提前行權會使期權的內在價值立即實現。內在價值是期權立即行權所能獲得的收益,對于實值期權,提前行權可以將內在價值轉化為實際利潤。

但對于虛值期權和兩平期權(行權價格等于標的資產市場價格),提前行權沒有內在價值,因為行權并不能帶來收益,反而會損失期權費。

(二)對時間價值的影響

期權的時間價值是期權價格超過內在價值的部分,它反映了期權持有者因擁有未來行權權利而愿意支付的額外費用。提前行權會導致時間價值的喪失。

因為一旦行權,期權就不再存在,持有者也就無法再享受未來可能因標的資產價格波動而帶來的收益增加的機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期權是什么意思?

期權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它賦予持有者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持有者不負有必須行權的義務。

基本要素

標的資產:是期權合約所對應的資產,如股票、債券、期貨合約、外匯、商品等。例如,在股票期權中,標的資產就是特定的股票。

行權價格:也稱為執(zhí)行價格,是期權合約中規(guī)定的持有者有權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價格。比如,一份行權價格為 50 元的股票看漲期權,意味著持有者有權在特定條件下以 50 元的價格買入該股票。

到期日:是期權合約失效的日期,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當天行權,美式期權則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行權。

期權費:是購買期權合約的價格,也稱為權利金。它是期權買方為獲得期權權利而支付給賣方的費用,無論期權最終是否被行權,期權費都不予退還。

最后,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買賣依據,盈虧自負。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