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chuàng)好文,歡迎轉發(fā)分享。
年少時,我就時常思考一些非常無聊的問題:人到底從哪里來,未來要到哪里去?我又是來干嘛的?
從小就思考這些問題,但也沒跟人聊過,因為身邊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以至于從小到大,我都有一種遺世獨立之感,不喜歡隨波逐流,但也不能暢快地享受當下。
因此,當我自己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會刻意去關注孩子這方面的想法,因為我不想她們像我一樣,從小就很迷茫。
或許,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讀書,也不是掙錢,而是需要盡早搞清楚,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關于這個看似比較沉重的話題,一位老人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最近,我刷到采訪上海一位81歲老太的片段,感覺老人家活得很通透,于是很想把她的經歷和想法分享給大家。
若不是看到視頻的文案里寫著“81歲上海阿姨一生未婚,自己花錢住養(yǎng)老社區(qū)”,我都不會想到這位老人已經81歲了。盡管她穿著樸素,頭發(fā)花白,但與同齡人相比,她的面龐依舊飽滿、神采奕奕。她的談吐清晰而充滿哲理,讓人聽后頓感醍醐灌頂。

老太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因為年輕的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工作狂,把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所以最后選擇了單身。
如今老了,就和同事朋友一起住上海青浦的養(yǎng)老社區(qū),平時嘮嗑閑逛都有伴,也不會感到孤單。因為一個人住,所以買的一個45平米的小戶型,拎包入住,省心省力。目前,已入住養(yǎng)老社區(qū)三四年的時間。
社區(qū)會給老人們提供相應的一些服務,因此每月除了物業(yè)費,還需要繳納會費??梢?,經濟實力至關重要,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住這樣的養(yǎng)老社區(qū)。

當被博主問到養(yǎng)老社區(qū)是否方便時,老太是這樣回答的:“非常好。我們這個社區(qū)也才幾年,還不是很長時間,但是我相信會越辦越好。養(yǎng)老社區(qū)的生活助理,這很重要。我在的這個養(yǎng)老社會的生活助理非常好,又很年輕,又很有愛心?!?/p>
她還提到,想要找一個好的養(yǎng)老社區(qū),最關鍵的就是要對老人有愛心,另外食堂也很重要。這兩點,她所在的養(yǎng)老社區(qū)都做得很好,所以住在這里很省心省力。
社區(qū)不僅提供貼心的生活助理服務,還安排班車送老人外出散步,定期陪同就醫(yī),這一切讓她保持著內心的寧靜和外在的活力。
當被問及養(yǎng)老社區(qū)的便利性時,她微笑著說道:“這里的環(huán)境很好,生活助理既年輕又充滿愛心。選擇一個對老人有真情關懷的社區(qū),還有優(yōu)質的食堂,就能讓生活變得輕松自在?!闭沁@份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讓她心態(tài)平和,也成為她看起來依舊年輕的秘訣。

談及人生意義,她斬釘截鐵地表示:“活著就是意義,人生體驗就是意義。人生的意義廣泛而多元,但只要自己感到愉快、生活有內容就可以了。”她認為,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無論年輕人如何奮斗,每個人都應追尋符合自身能力的目標。她還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我們讀書到底為了什么,為了賺錢嗎?那要是考不上好的大學,錢賺少了,你這人生還過不過呢?這要反問了,你到底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要有追求,但追求也要符合自己的能力,對吧?”
可當鏡頭轉向山東某鄉(xiāng)鎮(zhèn)集市,另一位同齡老太的人生圖景卻令人窒息。老伴偏癱十年,兒女雙全的她卻告訴博主,生十個兒子都不嫌多,還是兒子多好。
博主不服氣地說:“那不孝順的兒子也很多,為什么一定要生那么多兒子呢?”老太則回了一句當?shù)氐摹爸晾砻浴?,直接震碎了我的三觀:“能叫有兒的氣死,不能叫無兒的嘆死!”

博主又說:“看來你還是喜歡兒子多一點?養(yǎng)兒防老?”老人毫不掩飾:“那是哦!兒子是守頭,閨女是走頭!”
當被問到幾個孩子時,她答:“四個閨女,一個兒,兒還沒找媳婦?!?/p>
博主笑著接過話茬:“那你還沒完成任務呀!”

沒想到老太直接回懟:“一個頂一個,沒有女人上哪找去?”
當被問現(xiàn)在還有什么愿望時,老太卻毫不猶豫地說:“還是找個兒媳婦好??!”
聽完博主和集市上老太的對話,我的心中升起了一股無名火焰。雖說我們應該尊重他人命運,每個人都選擇人生的權利,但是她的每一句話,似乎都充滿了矛盾。

兩位耄耋老人的人生對照,恰似當代社會的雙面鏡:一面映照著精神獨立的璀璨光芒,一面折射著生育執(zhí)念的深重陰影。當我們還在爭論“結婚生子是否人生必選項”時,上海老太的養(yǎng)老賬單正在顛覆傳統(tǒng)認知——她每月繳納的會費相當于本地養(yǎng)老院均價的1.5倍,這筆持續(xù)二十年的教育投資,最終轉化為比血緣更可靠的安全網(wǎng)。
那些將人生希望寄托在“兒媳婦”身上的傳統(tǒng)母親們,正陷入代際剝削的困局。國家衛(wèi)健委《2022年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公報》顯示,農村空巢老人占比已達56%,其中78%仍在從事農業(yè)勞動。當我們看見山東老太凌晨四點趕集的身影,聽見她對“傳宗接代”的病態(tài)執(zhí)念,恍然驚覺某些傳統(tǒng)觀念正在制造新型貧困——她用四十年省下的彩禮錢,不夠支付老伴三個月的康復治療費。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警告正在應驗:“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fā)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strong>從上海到山東的3000公里,丈量著中國女性自我覺醒的艱難長征。前者用教鞭在講臺上書寫獨立宣言,后者仍在灶臺前背誦封建遺訓。
真正的人生自由,從破除“子宮經濟學”開始。民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的結婚率降至0.43%。這些選擇晚婚或不婚的都市青年,正在用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覆蓋率年增12%的速度,重構傳統(tǒng)養(yǎng)老方程式。
生命的真諦從來不在婚育登記處,而在每個獨立靈魂的覺醒時刻。當我們能像選擇手機套餐那樣從容決定生育計劃,當養(yǎng)老院品質成為比彩禮更重要的婚戀指標,或許才能真正理解那位教育家的箴言:“青春不是年華,是心境?!?/strong>這種心境,是81歲依然能對著鏡頭暢談存在主義的底氣,是白發(fā)蒼蒼仍可優(yōu)雅獨舞的資本。
此刻,請凝視你掌心的生命線——它不是宗族祠堂里的香火延續(xù),而是銀行卡余額、書架厚度與精神海拔共同繪就的等高線。在這條自我救贖的征途上,每個經濟自主、思想自由的靈魂,都是自己的創(chuàng)世神。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yī)學編輯的我,現(xiàn)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yè)、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chuàng)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