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小長假,我主要忙兩件事

一是剛帶老媽從閩 浙贛皖四省自駕游歸來,整理下24年以來的旅行照片

以前介紹我家新房時說過,我把樓梯間設計成“時光隧道”,從我出生起,重要時刻打印拍立得風格的照片掛墻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一面墻“未完待續(xù)”,留給我未來的旅行照,每次長途旅行都放一張mark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23年2月解散公司,23年5月搬入新家,從23年6月的西藏之旅開始,環(huán)球旅行計劃正式起航

過去1年多,我先后去過澳大利亞(塔龍加動物園+悉尼港全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香港(南丫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河南(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疆(禾木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班牙/葡萄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阿聯(lián)酋(迪拜亞特蘭蒂斯水族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爾代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京(明治神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q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郵輪(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譜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海道(天狗山夜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及(阿布辛貝神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閩浙贛皖(武夷山竹筏排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講真,有錢有閑,感覺真好

我并不覺得空虛,也不會因持續(xù)旅行感到乏味,但前提是要 避免反復游玩“同質化景點”

地球上自然奇觀有很多,但大多都能找到近似替代品,最典型的是大海、湖泊、草原、雪山,甚至很多喀斯特、丹霞、雅丹地貌,也都有平替

像普通的大海,長期生活在內地的小伙伴見了會激動萬分 哇哇叫,但我現(xiàn)在看了沒啥感覺,因為看多了,心理閾值不斷提高,就提不起精神了

但如果有獨特性,比如法國 蔚藍海岸、冰島 雷尼斯黑沙灘、墨西哥 坎昆海灘、 哈勃島粉色沙灘、里約熱內盧 科帕卡巴納海灘, 別克斯島蚊子灣或大溪地 博拉博拉島的潟湖,那就會令我眼前一亮

這也是我寫作的主要原因,不要把有限的時間和金錢浪費在同質化景點上

有小伙伴說我的500榜單人文歷史景點太多,自然奇觀太少,就是因為自然美景重復性很高

人文當然也有重復,比如歐洲那一堆教堂城堡廣場,整體上大同小異,沒必要都看,最值得看的就是我榜單里的那20多個教堂

中國從東北到海南的佛教寺廟也幾乎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建筑形制統(tǒng)一,看多了就無聊了

偶爾看到漢口古德寺這種哥特式為基調,又融入羅馬式拱門和立柱+ 伊斯蘭風格的穹頂造型和裝飾紋樣,有種萬里之外西班牙摩爾式建筑風味,但供奉的卻是佛祖菩薩,就會過目不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之,各種類型風格的景點,不求最全,但求最好,只要看過最牛掰的,就算見識過世界了

隨著見過的世界越來越大,心理閾值越來越高,終有一天,我會對單純依靠旅行探索世界失去興趣,到時就要開啟下一段人生旅程了~

清明期間搗鼓的第二件事,就是動員全家資格開始換匯出海,準備建倉美股

這幾年我一直說要資金出海,增加海外資產(chǎn)占比,降低人民幣資產(chǎn),特別是A股占比,原因都懂的

但人民幣資產(chǎn)嚴重低估時,我是堅決不賣的,直到去年9月行情起來后,才開始減倉,今年港股/中概股起飛后,又減了一波

但此前轉去香港的資金,大多買了當?shù)氐姆€(wěn)健理財型保險,留給美股的子彈并不多

去年9月納指漲到18000時,我就清倉了國內的QDII美股基金,準備蹲一個深度回調,再直接上車海外美股指數(shù)基金

上周末納指來到15500,今天黑色星期一,料想晚上美股肯定跌破15000,這也是我早前計劃中的開始建倉點位

我目前對家庭資產(chǎn)長期配置計劃是這樣的——

首先是準備這兩年趁市場反彈,再賣掉一套上海20年房齡無電梯無車位的老房子,把房產(chǎn)占比降到30%,今后持有的房產(chǎn)僅限上海市區(qū)+次新+自住,20年內不會再考慮國內房產(chǎn)投資

房產(chǎn)變現(xiàn)資金,外加A港中概股持續(xù)減倉的資金,占比20%,配置到年金險中

其中10%放內地人民幣資產(chǎn),4年前最高預定利率還有4.025%時已配齊,理想狀況下(高齡)的最高長期IRR能逼近5%,很滿意了

另外10%放香港美元資產(chǎn),預期長期IRR在4%-6%之間,去年已開始挪騰,今年繼續(xù)螞蟻搬家

講真,現(xiàn)在內地年金險利率真不夠看,為刺激消費+應對中美貿易“硬脫鉤”帶來的長期沖擊,利率馬上還會降,配置意義真不大

相反,老川這樣一搞,美國通脹肯定下不來,美聯(lián)儲也缺乏降息空間,美元高利率很可能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都是無風險收益,手持人民幣存內地銀行1.5%,手持美元存境外銀行4%,這種中美利率剪刀差很可能成為常態(tài)化現(xiàn)象,和當年日本一樣

房產(chǎn)30%+年金險20%=50%,這一半資產(chǎn)鎖死流動性長期不動

剩下50%可靈活配置,我準備繼續(xù)用七步定投策略,做成全天候配置+定期動態(tài)再平衡+實時網(wǎng)格收割模式

5%A股個股(我個人挑選的5個基本面穩(wěn)健+優(yōu)秀且分紅穩(wěn)定+慷慨的白馬股)

+10%美股指數(shù)(我傾向高波動的納指ETF,比如 QQQ,或成本更低的QQQM,或類似的但成本更低的 SCHG,膽小的也可以考慮更主流更穩(wěn)健的標普ETF,比如IVV或VOO)

+7.5%中國長期 國債ETF(目前只有 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511090這一個標的可選)

+7.5%美國長期國債ETF(主流是TLT,但我更傾向于長期持有成本更低的 VGLT)

+5%比特幣(敏感,無法公開推薦平臺)

+5%黃金(因黃金全球統(tǒng)一定價,直接A股市場買人民幣計價的黃金ETF,成本最低,有N個同質化產(chǎn)品,所以不推薦代碼)

+10%無風險純活期(目前基本都在微眾銀行活期+plus,作為蓄水池,隨時根據(jù)其他市場漲跌變化補倉或蓄水)

5%+10%+15%+15%+5%+5%+10%=50%

每半年動態(tài)再平衡一次,把這7大類資產(chǎn)配比恢復到標準水平

這樣配置的底層邏輯,是基于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是大國沖突矛盾激烈的“亂紀元”,利害成敗很難預估

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策略是在兩巨佬兩頭同時下注

其他蝦兵蟹將抗風險能力太差,什么越南沙特,直接PASS,哪怕德國日本也只能奉行跟隨策略,如果沒有特殊機會,也放棄不看

由于特殊的國情、國民性格和市場特征,A股長期配置價值不如美股,但依然不能完全押注美股,所以按1:2的比例傾斜配置

不過A股指數(shù)長期表現(xiàn)太糟糕,我更傾向個人精選股票,就算指數(shù)不漲,業(yè)績穩(wěn)定良好且分紅慷慨的白馬股,也能帶來不錯的長期紅利回報

同時,15%的股票+15%的債券,也是最經(jīng)典的股債平衡配置

這些年債券下跌暴雷太普遍了,全世界債券信用等級最高的就是中美兩國國債,30年期的期限最長,波動最大,但長期收益最高,也最適合做網(wǎng)格,比持有一堆自以為穩(wěn)健的債基,結果今年全部負收益好多了

畢竟還有10%放在完全沒有虧損風險的活期理財中,不怕流動性風險

但如果出現(xiàn)極端情況,中美股市和債市都靠不住呢?

所以還需要配置5%的比特幣和5%的黃金對沖一下

請注意,以上只是我分享個人配置思路,不構成任何意義上的投資建議哈~

更重要的是,以上只是我的長期配置框架,不代表眼下馬上就要買,比如黃金、比特幣、美債,我現(xiàn)在都不會考慮入場

如蹲不到合適機會,我可以一兩年甚至三五年一直放活期+plus或SGOV里吃活期理財利息,我愿意為了穩(wěn)健,錯過很多機會,你能否有這樣的耐心和定力,要問你自己了

理財奧義無非8個字:

資產(chǎn)配置+低買高賣

很多學了點理財知識的小伙伴,能理解資產(chǎn)配置的含義,卻無法戰(zhàn)勝貪婪恐懼,從低買高賣變成追漲殺跌,那怎么配置都木有卵用

眼下最值得配置的,當然是連續(xù)暴跌中的美股

但我的字典里,早已沒有“抄底”二字,只有階梯買入+定投買入

“階梯買入”意思是,納指15000點下方開始入場,越跌越買,差不多每100點設置一個買入點

跌到多少能滿足我10%目標配置比例呢?

我估摸了下,極限施壓大概在9000點,相比高位,這時納指已跌了55%

我之前說過,08年金融危機時,納指極限跌幅就是55%

22年上半年俄烏戰(zhàn)爭+美國高通脹+美元大幅加息+魔都封城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期間納指跌了38%

20年新冠第一波引發(fā)的全球恐慌潮,也就是巴菲特也直呼“活久見”那次,才跌了32.5%——再來兩個今天這樣的暴跌,這次納指跌幅就到了

也有人會說,別這么樂觀,再看久一點,2000年美國科技股泡沫破滅時,納指可跌了78%,十多年后指數(shù)才再創(chuàng)新高,這才剛開始呢~

嗯,如果看30年代大蕭條,美股跌幅也很嚇人

如果納指真跌到9000點,還止不住繼續(xù)跌,怎么辦?

那就不斷網(wǎng)格+動態(tài)再平衡呀

別忘了,我還有10%隨時準備填坑的流動資金,而美股一共也就計劃配置10%,就算納指從9000點再腰斬到4500點,我也依然有錢補倉

反過來,也有很多樂觀派覺得,納指根本跌不到9000點,湊不到足夠的子彈怎么辦?

上面說的是防止深套無解的第一重風險防范,所以還要有防止踏空的第二重風險防范——定投買入

從4月7日開始,我設置了2年定投周期,如果納指持續(xù)下跌,一路跌到9000,不管何時跌到,我都會把倉位打足到10%的預定比例

如果跌到15000或14000或13000或任何點位跌不動了,甚至沒怎么底部盤整,反而迅速走出危機,持續(xù)上漲,我也會繼續(xù)定投,用2年時間,完成10%建倉計劃

我現(xiàn)在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各種旅行攻略,辦各種簽證,用在理財上的時間很少,所以今天黑色星期一,朋友圈和各個群里都是悲天蹌地,痛不欲生,我反而沒啥感覺

《理財就是理生活》一書的封底,我特意讓編輯印了幾句我覺得特別重要的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有一句是——

回顧歷史,每次遇到經(jīng)濟低迷期,人們都會說“這次不一樣”,但哪次人類不是重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抖擻精神,繼續(xù)向前沖?因為經(jīng)濟周期的上下波動,本質上是人性的弱點的反復發(fā)酵

最近為了寫,我又把西方建筑史復習了遍,發(fā)現(xiàn)不僅政治經(jīng)濟問題上,人類千百年來都在反復繞圈圈,永遠周期性來回波動,連建筑審美也一樣

最初古希臘羅馬的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強調簡約的線條和完美的對稱,看起來特舒服

但走著走著,到了中世紀,人們覺得這樣的古典美太單調,需要加上各種裝飾來敬拜贊美上帝,這才有了西歐天主教世界的羅馬式教堂(巔峰之作比薩大教堂),和東方東正教世界的拜占庭式教堂(巔峰之作圣索菲亞大教堂)

再然后,這條路越走邪乎,塔樓越建越高,雕花越搞越復雜,這才有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明珠——哥特式建筑

早期巔峰之作巴黎圣母院,成熟期巔峰之作科隆大教堂,后期巔峰之作米蘭大教堂

這三個教堂放一起對比就能發(fā)現(xiàn),歐洲人是越來越能折騰事

這種從簡單走向復雜的道路,走了1000年,終于到文藝復興時代,出現(xiàn)了大轉向(巔峰之作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

文藝復興就是復興古希臘羅馬,包括文學、哲學、精神、藝術,當然也包括建筑風格,只不過文藝復興風格又結合此前幾個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新,不再是像古希臘神廟那么簡單的幾何造型

之后隨著大航海時代歐洲財富大爆炸和城市中產(chǎn)階級崛起,世俗審美重新傾向于“壕”,畢竟不管古典主義還是文藝復興風格都很難滿足暴發(fā)戶展示自身財富地位的需求,這才有了最初是嘲笑貶義色彩的巴洛克風格

當然,這期間西方建筑風格還受到東方世界,特別是伊斯蘭藝術的影響,產(chǎn)生了摩爾式建筑這種變異種

這其中的巔峰之作是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建筑主體融合了拜占庭、羅馬式、哥特式及文藝復興等多種風格,后期又在 部分祭壇裝飾中加入曲線與鍍金浮雕,體現(xiàn)巴洛克風格

這也是因為威尼斯一直是東西方貿易樞紐,長期和東方人做生意,形成多元化藝術審美風格,這種獨特風格也 被稱為 “威尼斯-東方”混搭風格

巴洛克在復雜工藝和土豪風的方向走向極端后,后人又覺得太過俗氣,重新走向簡約

最開始是巴洛克的外殼上在內部裝修風格上做減法,變得略顯小清新一點,這就是洛可可風格

到了19世紀,隨著工程技術水平的持續(xù)突破,新古典主義大放異彩,包括大英博物館、巴黎凱旋門、先賢祠、柏林勃蘭登堡門、美國國會大廈、白宮、林肯紀念堂……一大票今天被視為古典精華的建筑,都是這一時期建成的

再然后,新哥特式、新文藝復興式、新巴洛克式等各種混搭風格你方唱罷我登場

比如代表新巴洛克建筑風格巔峰的 巴黎歌劇院

外立面上也加入了很多古典主義元素,包括借鑒古希臘羅馬建筑的比例,用科林斯式柱廊支撐立面,經(jīng)典的三角楣飾,此外還有少量拜占庭和摩爾式的裝飾細節(jié),而巨大的地下蓄水池則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工業(yè)風(韋伯音樂劇《劇院魅影》重要靈感來源),這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流行的所謂“折中主義風格”

而現(xiàn)代建筑因為普遍采用金屬支架和大面積采光玻璃,很難再像巴洛克時期那樣在石頭上搞一堆雕花,所以整體風格重新回到簡約,也就是以線條和幾何圖案為主要裝飾,這被稱為 裝飾藝術風格,俗稱Art Deco

早期 Art Deco兩大經(jīng)典就是都曾當過世界第一高樓的 紐約帝國大廈和克萊斯勒大廈

上海外灘號稱“萬國建筑 博覽群”,我上個月去上海德領館辦德簽時又去仔細逛了一圈,主要是 折中主義和 Art Deco風格,當然很多還加入了其他各種元素,比如上海的石庫門建筑風格,嚴格意義上屬于文藝復興風格的變種

中國古典建筑在2000多年歷史中并沒發(fā)生過像西方那么大破大立的變化,整體上都有飛檐斗拱和榫卯結構為標志

區(qū)別一是漢唐時期 大氣恢弘,斗拱碩大,屋頂平緩,宋代以后隨著建筑技術的提高,建筑越來越趨向于精致典雅,明清時期則加入了更多 色彩艷麗的復雜裝飾,尤以今天閩南建筑為典型

日本后來沒跟著我們繼續(xù)學,所以建筑風格長期停留在“唐風”階段

二是南方比北方建筑風格更多樣化,主要是北方不斷戰(zhàn)亂,南方更容易保留精華,最典型的是徽派建筑、嶺南建筑和江南建筑

所以一般國人眼中,只有“中式建筑”的概念,對應的也認為有一種叫“西式建筑”

但其實你和老外說我希望按照西式風格造房子,他們會一臉懵,因為從來沒有“西式風格”,人家一直變來變去

大部分國人口中的“西式風格”,就是亮瞎了我的狗眼的巴洛克

按簡繁周期變化標準看,無論巴洛克還是中國古典建筑風格,都屬于“繁”的一類

老一代人可能更喜歡這種風格,但今天大部分年輕人傾向于簡單一點的風格,所謂“現(xiàn)代簡約”,但建筑學上沒有這種風格,本質上是極簡化的 Art Deco

但是不是人類審美發(fā)展方向就永遠傾向于走簡約風了呢?

不一定

我最喜歡的教堂——巴塞羅那圣家堂風格就是簡單和復雜的混合體,乍一看密密麻麻好復雜,但仔細分析,都是自然界存在的線條和簡單圖形的各種變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世界各國賭場走的基本都是奢華復雜風,你能說澳門和LV壕氣沖天的威尼斯人酒店不美嗎?

再如和現(xiàn)今大行其道的極簡主義相反,也有一派設計師反對 Less is More,提倡 More is More的極繁主義(Maximalism),不認為復雜是單純的堆砌,而是精心策劃的混亂,強調豐富、夸張、堆疊的視覺元素,營造出充滿戲劇性和個性化的空間

最著名的就是草間彌生的無限波點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Gucci10年前聘請Alessandro Michele擔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主打極繁主義的復古混搭風,引起時尚界巨大爭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年前我給我媽在迪士尼奧萊買了個極繁風的GUCCI包包,還被力嫂白眼了~

因 極繁主義在時尚界并沒形成氣候,愛馬仕、香奈兒等真·一線品牌并未跟進,力嫂覺得這種大紅大綠大花朵的風格非常“鄉(xiāng)土氣”,我給我媽買的是“滯銷品”,虧了

當年我年少無知,以為力嫂說的是“真相”,我也就花點錢給老人家買個開心就得了

這兩年越來越喜歡看藝術類的書,對審美認知逐漸加深,才發(fā)現(xiàn)力嫂也不過是日常沉浸小紅書的“紅學家”,懂點時尚皮毛而已

早年我堅信審美無絕對,只是不同人偏好不同罷了

后來被所謂專業(yè)人士洗腦,說這種觀點不對,美就是美,有一二三四五六七等等標準,你不懂就是你審美水平不行,得學習修煉

如今才知道,這都瞎扯淡,巴洛克出來的時候土里土氣的,后來成了經(jīng)典,再后來又被嫌棄……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都別給我裝逼,審美真沒絕對

因為縱觀整個人類審美發(fā)展史,會發(fā)現(xiàn)人類永遠在簡繁之間來回溜達

任何一種風格看久了都會膩,后人就有推倒重來的沖動

喜新厭舊,熱愛折騰

這,就是人性

扯這些有的沒的,是想說明人類本性就這么回事,沒必要過度悲觀,也沒必要過度樂觀

我這次在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重溫他的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還買了一枚紀念幣,上有他親自刻的一枚章:寵辱皆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在湄洲媽祖廟,我又買了一枚紀念幣,并刻上“海納百川,寵辱不驚”8字,用以自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這十年來,把我封神的鐵粉有很多,把我罵成狗的黑粉也不少,想想林則徐的遭遇,真的,這都不叫個事

老川搞得這波騷操作,真的史無前例嗎?

是,又不是

幾千年來,人類社會出現(xiàn)危機的主要原因都是權力導致的貧富分配不均,占多數(shù)的窮人不滿現(xiàn)狀,要求推倒重來

無論羅馬還是漢唐,阿拉伯還是奧斯曼,無不如此

但大航海時代開啟全球化進程后,階級矛盾從一個民族或國家內部,全面擴展到了世界各國之間

第一個全球性大帝國西班牙崛起后,很快陷入兩個魔咒:好吃懶做和惹是生非

一是錢來的太快太容易,人就驕淫奢逸,好吃懶做,不想搞苦哈哈的制造業(yè),結果從美洲挖出來的大量銀礦,都送給了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和英荷,導致嚴重逆差

中國還好,畢竟遠在天邊,但英荷都在歐洲,后者還是自家小弟,這種不合理的貿易格局很難長期持續(xù),所以西班牙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軍事,充當世界(歐洲)警察,維系自身霸權

問題是沒有制造業(yè)基礎的強權終究是空中樓閣,一旦爆發(fā)戰(zhàn)爭,雙方互相禁運,就看誰自身的生產(chǎn)能力更頂,西班牙頂不過英國,這才有了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完敗,也才有了尼德蘭資產(chǎn)階級革命,整個荷蘭都獨立出去

等到三十年戰(zhàn)爭后,西班牙霸權就徹底衰弱了

第二個全球性大帝國英國吸取了西班牙教訓,到19世紀工業(yè)革命后,成為世界工廠,貨物行銷全球

問題是當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成為日不落帝國后,英國佬也會算賬,發(fā)現(xiàn)直接剝削殖民地來錢更快更舒服,沒必要繼續(xù)進工廠苦哈哈搬磚,也無可奈何陷入 驕淫奢逸,好吃懶做的循環(huán),到19世紀后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高潮時,工業(yè)能力就先后被美國和德國超越

這時英國也慌了,美國畢竟離得遠,也沒有殖民地訴求,但德國可是到處想搶殖民地,對英國虎視眈眈,英德矛盾迅速激化,導致英國不得不和千年世仇法國結盟,又和之前在東方世界全線激烈競爭的俄國握手言和,這才有了一戰(zhàn),一戰(zhàn)分贓不公+對戰(zhàn)敗國過度打壓,又引發(fā)二戰(zhàn)

兩場世界大戰(zhàn),實質都是經(jīng)濟實力已撐不起全球霸主地位的英國還想勉為其難硬撐下去,結果挑戰(zhàn)者德日雖然沒成功,果子還是被實力更強的美國摘了

當美國加入一戰(zhàn)/二戰(zhàn)時,結果就已注定,這是美國國內強大的工業(yè)制造能力決定的

戰(zhàn)后美國建立了看起來更合理更公平的全球秩序,不打世界大戰(zhàn),不搶殖民地,在全球范圍輸出民主自由價值觀,在WTO框架下大力消除貿易壁壘,發(fā)展全球貿易,深入推進全球化

但美國如意算盤是建立在美國永遠掌握先進技術,其他落后國家永遠給美國打工,美國賺大頭,其他國家賺小頭,最后大家一起發(fā)家致富的前提下

可不管制度如何設計,人性還是不會變

以金融霸權為面子,以軍事霸權為底子,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商貿交往中占盡便宜,使美國以4.2%的全球人口,長期維持全球30%的消費

但這不到5%的人口真能生產(chǎn)全球30%的商品嗎?

當然不能

因為美國人太有錢,物價太高,資本家在美國開工廠不賺錢,紛紛把工廠遷往全球低成本洼地,從而獲得全球競爭力

結果這30年來,一邊是以標普500成分股為代表的美國跨國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一邊也帶動落后國家發(fā)展,特別是兔子快速崛起

但美國國內廣大工人階級,卻丟了飯碗,民怨極大

參照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的歷史經(jīng)驗,驕奢淫逸,好吃懶做,卻又依靠金融和軍事霸權長期維系貿易逆差這種事不可能長期持續(xù),最后要么打仗,要么債務違約,總之帝國都得崩

這兩條路,美國顯然都不想走

老川的改革,本質是避免雪球越滾越大,最后不可收拾,長痛不如短痛,先下手為強

一方面,政治上主動戰(zhàn)略收縮,此前維系全球霸權的非必要開支,全給砍了,非必要的公務員也應砍盡砍,盡可能降低債務

另一方面,經(jīng)濟上大幅給國內減稅,給國外加稅,創(chuàng)造更好的國內營商環(huán)境和更惡劣的外貿環(huán)境,目的倒逼制造業(yè)回流美國——你要繼續(xù)賺美國錢,就必須雇傭美國工人,把產(chǎn)業(yè)留在美國境內

說白了,就是用跨國公司的血,償還這么多年欠美國中下層打工人的債

乍一看思想極右的老川,干的事也很右,但最終目標,卻是左派追求的理想

這世界,就是這么吊詭~

要我說,這個思路本沒錯,像拜登政府那樣為了緩解眼下燃眉之急,繼續(xù)不顧子孫死活推高政府債務上限的做法,早晚會炸

但老川采用的具體策略是商界談判慣用的極限施壓法

比如一個玉鐲老板開價1萬,你直接還價500,老板說你開什么玩笑,你誠心要我8K給你

你說我沒開玩笑,你這東西最多值1K

兄弟咱么也算有緣分,這樣吧,6K一口價給你我不賺錢,就當交個朋友了

你說少來我懂行,你這行水賊深,方圓百里就我一個買家,你要不賣我這貨就砸手里,你資金鏈就斷了,我可憐可憐你,1.5K我拿走了,否則就算了,你自己想清楚

就這樣不斷拉扯,最后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位

現(xiàn)在老川給出的特離譜關稅算法,就是直接把過去開價1萬的玉鐲砍到完全無法接受的500

但最后不可能真就500成交,在商言商,老川要的是各個擊破,謀求美國利益最大化

這種騷操作,對其他國家來說是兩難,畢竟生產(chǎn)能力容易復制,消費能力很難

中國企業(yè)搬到越南容易,但再造一個美國消費市場,短期內絕無可能

所以像日本越南直接慫了,直接說我們不會報復,大哥我們還是坐下來好好聊聊吧~

歐盟加拿大也就罵罵咧咧,撩起袖子準備開干的架勢,卻沒有一個國家敢像兔子這么剛,第二天就直接同等關稅打回去

主要是因為小國可以間于齊楚,左右逢源,大國博弈,退無可退,只能硬著頭皮上

這賬,大家私底下都算過

就算我們服軟妥協(xié),最后也撈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總之,丫就是商人脾氣,把做生意那套賭性押注到美國國運上,也難怪他能和馬斯克惺惺相惜,因為兩人底層思維都是商人那套邏輯

至于這種極限施壓法最終能否奏效,沒人知道

奏效標準有二

一是美國聯(lián)邦債務真大規(guī)模下降

二是美國制造業(yè)真大規(guī)?;亓?/p>

主要取決于老川的抗擊打能力,面對國內洶涌的反對浪潮,面對世界各國的施壓,面對美股的持續(xù)暴跌,還有2年后中期選舉結果……

霸權的衰弱是注定的,但過程可能快也可能慢

比較糟糕的如王安石變法,老川的目標也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但王的改革過于激進,最后整個朝堂烏煙瘴氣,加速了北宋滅亡

比較成功的如張居正變法,給搖搖欲墜的大明延壽60年

還有晚晴變法,慈禧吹噓的“同光中興”,的確也幫清王朝延壽40年,但也因慈禧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攔,無法進一步改革,終究敵不過歷史大浪

老川這次變法,不管結果如何,東升西降的大趨勢很難改變

對我們來說,現(xiàn)在又是全球性恐慌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否則黃金比特幣不會跟著一起跌,不能說百年一遇——我投資才10多年,類似危機也遇到過三五次了——至少也是兩三年才能遇到一次的機會

寫到這會兒,美股已經(jīng)開盤了,開盤納指跌破15000的時候,我已入場,現(xiàn)在又急升,哈,好戲開場

起風了,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