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靈犀一墨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群女人照亮了璀璨的星河,她們?nèi)缫活w顆耀眼的明珠,于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這些耀眼的名女人中,能夠與武則天媲美的唯有一人,那就是東漢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鄧綏。據(jù)史料記載:鄧綏出生于公元81年,是東漢開國大臣、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將軍的孫女。據(jù)說鄧綏長得容貌秀麗,身長七尺二寸,肌膚瑩潔,好似玉山上人。如果真要用一個更貼切的詞語來表達她的完美,那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合體。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她都是男人夢想中最理想的老婆,日常生活中的鄧綏楚楚動人、我見憂憐,在為人處世上她爽朗大方、情商超高。換現(xiàn)在話來說那就是妥妥女神的存在。這么完美的女性,漢和帝能夠得到,簡直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所以入宮后的鄧綏,深得劉肇的寵愛。
面對如此完美的女人,劉肇當然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她,美麗婀娜的鄧綏,在侍奉和帝上更是別出新裁,她既體貼入微,又委婉柔順,最重要的是小心翼翼。
《漢書》記載:鄧綏亭亭玉立,端莊又嫵媚,談吐文雅,合乎禮儀又妙趣橫生。漢和帝甚至都不知怎么寵愛她才好。對于一個皇帝來說,當然是想把皇后的位子給自己最愛的女人,可是身為一國之君,有些事情也不是可以隨性而來的,在鄧綏入宮之前,漢和帝已經(jīng)有一位皇后——陰皇后,陰皇后是一位非常善妒的女人,加上其背后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漢和帝只能在權(quán)衡一番利弊后,選擇暫時隱忍,封了鄧綏一個貴人的稱號。
漢和帝的決定并沒有讓鄧綏產(chǎn)生不滿,良好的素養(yǎng)加持下,鄧綏選擇了“隨遇而安”,她努力去讓自己與人和平相處,不僅是與皇后,還包括所有身邊人,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的侍衛(wèi)和婢女們,一個堂堂的貴人與下人硬是打成一片。

鄧綏的生存哲學(xué),讓她在風(fēng)云變幻的宮廷生活中,為自己謀得了生存下去的機會,但是對于善妒的陰皇后來說,鄧綏的做法純屬是包裝自己,演戲給自己看,所以此時的鄧綏不僅沒有得到陰皇后的善待,反而讓陰皇后更加地看不慣她。即便是如此,鄧綏也選擇了隱忍。她首先是在穿衣打扮上,絕對保證自己不要和皇后撞衫,其次是時時刻刻表現(xiàn)尊卑關(guān)系,只要皇后坐著她便站著,皇后站著,她便跪著,皇后讓她走,她就像下人一樣退到門口。如果皇帝,皇后和她三人在場,她就恭恭敬敬地在旁聆聽,在皇帝和皇后面前總是讓自己表現(xiàn)得很愚鈍,從而抬高皇后。
為了避免與皇后的正面沖突,在皇帝多次召自己侍寢的時候,鄧綏也是找出各種理由來搪塞皇帝,以免惹到陰皇后。就算是如此做小附低,陰皇后也沒有放過她,還對外揚言,等皇帝死了,她便要滅了鄧氏一族。
鄧綏很快并從別人處知道了陰皇后如此陰毒的話,但是她并沒有去跟皇帝告狀,也沒有與皇后當面對質(zhì),而是對外宣稱只求一死,望能保全自己鄧氏家族免受禍害,消除陰皇后對她的敵意。
這里有人會問了,鄧綏這么聰明一女人,隨便轉(zhuǎn)下腦袋不就滅了陰皇后,她為什么沒有那么做呢?
這里就要說說她的智慧了,作為聰明的女人,想要在封建男權(quán)社會立足活下去,首先就得學(xué)會自保,在宮廷中的女人更是如此,除了自保還得揣摩皇帝,只有了解皇帝,懂得自己的男人,才能等待出頭之日,鄧綏便是如此,她所有的一切隱忍除了表面是忍,其實更多時候是對皇帝的欲擒故縱,引人入勝。
也許是她的誠心得到了上天的回應(yīng),原本病重的和帝好了,經(jīng)過這件事情之后,和帝對鄧綏是更加寵愛,沒多久,并找個巫蠱之事為理由廢了陰皇后,立鄧綏為后。

鄧綏當了皇后后,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為宮中的奢華所迷惑,更沒有驕傲自滿,處處謙和禮讓。此時的鄧綏年僅22歲,和帝和她總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自由自在過了一段時間朝朝暮暮的鶼[jiān]鰈[dié]情深、鸞鳳和鳴的日子,可是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隨著漢和帝的英年早逝,通曉歷史,深諳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鄧綏,回顧自己兵行險招卻柳暗花明、陰氏棋差一步而全盤皆輸?shù)倪^往,懷著自己沒有親生子的深深遺憾,她被迫選擇了依靠外戚,棄長立幼的策略來暫時穩(wěn)定東漢和帝駕崩后的朝堂,在風(fēng)云詭譎的朝堂風(fēng)云里獨自承擔著一個女人不該承擔的一切。
我們知道,漢朝是僅次于唐朝的繁盛王朝,在它立國的400多年里,外戚干政,宦官霍亂超綱的事情頻發(fā)。大家熟知的就有呂后干政、王莽事件等。正是由于鄧綏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她當上皇后后,極其反對鄧氏族人擁有過大的權(quán)力,并努力做好宮中妃嬪的表率,她堅決反對族人到朝為官。
也許是命運的使然,鄧綏她一生無子,所以幾度扶持劉姓其他子孫登上帝位,這劉氏子孫就像受了詛咒一樣,只要登上帝位的沒幾天就崩了,后來好不容易扶了一個小孩上來,但是太過年幼,鄧綏只能將所有朝政事物攬到自己手上處理,初掌政權(quán)時,她在閨蜜班昭、兄長鄧騭的輔佐之下對國事的處理慢慢輕車熟路,相對順利地度過了“實習(xí)期”,成為整個帝國的掌權(quán)者。好不容易打算退休養(yǎng)老了,這時剛剛能夠放手的皇帝又駕崩了,無奈下,她只能再次更換皇帝,而自己繼續(xù)執(zhí)掌朝政,執(zhí)政期間盡管她努力做到盡善盡美,于全國推行開源節(jié)流、減輕賦稅令百姓安居樂業(yè)。
可是在權(quán)力的漩渦里摸爬滾打久了,難免不會讓人淪陷,隨著權(quán)力越來越大,鄧綏仿佛體驗到了權(quán)力給自己帶來的精神上的無限滿足,隨著掌權(quán)時間越來越長,她便利用權(quán)力給自己壓制朝中反對的呼聲。她不是皇帝,但是卻擁有跟皇帝一樣至上的權(quán)力。
在權(quán)力的麻醉下,她儼然就像一位女皇一樣,俯視著天下眾生,采納進諫,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涼州,使西線多年無戰(zhàn)事。聽從良策,赦免戰(zhàn)俘、安撫和談,轉(zhuǎn)守為攻,使羌人暴動得以平息。這換現(xiàn)在的我們看來,一個幾千年前的女子能夠擁有如此才干和魄力,簡直是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后世有人覺得她可能與王莽一樣,都是穿越時空的人。

但事實到底如何,我們也無法考證。走上權(quán)力巔峰的執(zhí)政女主,在召開大臣會議時,以朕自稱,這在封建男子為主導(dǎo)的社會,可以說是不被男權(quán)社會的眾人所認可的,盡管她具有不輸男性統(tǒng)治者的才華與智慧,但是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引起別人的非議是必然的。
據(jù)史料記載:當時有一位名士杜根入朝為郎中,因為反對鄧太后繼續(xù)親政,希望她還政與帝并且聯(lián)和群臣上書聲討鄧太后,知道這件事之后,鄧綏是勃然大怒,下令直接將所有涉事者活活打死。
后期貪戀權(quán)力的鄧太后,在16年的掌權(quán)期間,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頻發(fā)的新政和改革必然會無意間動了貴族和世家的奶酪,部分臣僚因不滿女人執(zhí)政而受到嚴懲,給后世留下她貪權(quán)嗜殺的罵名。她兢兢業(yè)業(yè)所努力奮斗的一切并沒有被多少人記得,但是她擅權(quán)多年卻引來了漢安帝對她的憎恨,有人說:鄧綏久不還政給安帝,深宮寡婦只能相信重用娘家人的措施,也給她去世后的鄧家?guī)砹藶?zāi)難。
公元121年3月13日,鄧太后因病去世,享年只有41歲,可以算是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3月26日,與漢和帝合葬于順陵。漢安帝開始親政。劉祜原本和鄧太后就沒有什么感情,在鄧綏去世后,漢安帝并開始對鄧氏一族進行瘋狂的屠戮,兄長、侄兒、堂弟等人全部被逼死,其余族人也被迫流放,幾無善終。
關(guān)于鄧綏的功過是非,已經(jīng)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我們既不可像范曄之徒那樣完全否定鄧綏的功績,也不可完全肯定她的所作所為,作為一個封建男權(quán)社會出色的女政治家,她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有自我約束力和頑強意志力的女人。但是在面對權(quán)力時,她沒有及時收手,而是任由自己的欲望無限膨脹下去,必然為她所處的時代所不容,所以最終落得了一個全族被滅的結(jié)局。但無論結(jié)局如何,她為東漢度過危機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所以如果用兩個字“杰出”來評價鄧綏,是再恰當不過的,因為只要是為人民作出貢獻的人,都是值得被我們后世子孫所銘記和尊敬的。

作者簡介:李海燕,筆名:靈犀一墨,80后,愛好寫作,擅長隨筆,散文詩(現(xiàn)代詩、古詩)、微小說等。有不少作品見于刊物和多家知名平臺。多家網(wǎng)絡(luò)小說平臺簽約作家,知名媒體公司企劃總監(jiān),擁有21年的寫作經(jīng)驗。
——《寫乎》《作家薈》關(guān)于稿酬的啟事:
1、2025年1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公眾號最低閱讀量≥200,稿酬5元;一個月內(nèi)(下旬作品截止次月10日),在公眾號閱讀量≥500的,稿酬10元;閱讀量≥1000的,稿酬15元;閱讀量≥1500的,稿酬20元;閱讀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獲贊賞金總額,5元以上者70%發(fā)放給作者,5元以下者不發(fā)放作者,留作平臺經(jīng)費。
2、稿酬和贊賞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轉(zhuǎn)賬的方式發(fā)放當月稿酬。
3、要求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品,非原創(chuàng)首發(fā)請勿投寄。
4、《作家薈》(散文詩歌類)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寫乎》投稿郵箱:499020910@qq.com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