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寬廣的心,像大海一樣......”周末的重慶市北碚區(qū)縉云廣場上,“輕舞飛揚”廣場舞舞團的叔叔嬢嬢們,在動感音樂旋律的伴隨下歡快起舞。

舞團的最前端,一名領舞的年輕男生用奔放利落的舞步,成功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一起跳舞的叔叔孃孃們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們的領舞,不只是廣場舞跳得好,還是西南大學的一名心理學博士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學生愛上了“壩壩舞”:和媽媽有了共同愛好

領舞的男生叫做張逸飛,是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的一名博士生。在去年的開學典禮上,張逸飛被推選為博士生代表上臺發(fā)言,因為演講中說自己喜歡跳“壩壩舞”(重慶話中的廣場舞),給很多老師和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

張逸飛說,自己喜歡上廣場舞是在2023年。他當時正在西南大學讀研,一次暑假放假回到山東日照的老家時,在沿海騎行后去廣場找正在跳廣場舞的媽媽拿鑰匙,看到廣場上有很多跳舞的網(wǎng)紅,他們跳得很有感染力,特別是一個叫做“日照飛哥”的大哥,看了他跳舞,讓人忍不住想加入。

于是,他嘗試著跟在后面一起跳舞。廣場舞的音樂動感、動作簡單,從肢體不協(xié)調(diào)到逐漸能夠跟上節(jié)奏,那個夏天,張逸飛連續(xù)去跳了一周,收獲了很多快樂,從此喜歡上了這項可能“不屬于年輕人的運動”。

“我和媽媽一起去廣場上跳舞,有了共同的愛好,每個寒暑假都可以陪伴她?!睆堃蒿w笑著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暑假結束回到學校后,張逸飛在學校周邊并未發(fā)現(xiàn)類似的“舞團”。直到2024年有一次乘坐軌道交通在縉云廣場出站時,他再次聽到了熟悉的廣場音樂聲。

令他沒想到的是,縉云廣場上,正在跳舞的“輕舞飛揚”團隊非常歡迎張逸飛的到來,甚至有些“舞友”此前也看到過他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的跳舞視頻。

“有很多舞蹈動作都是共通的,我覺得自己一下子就融入進了這個團隊?!睆堃蒿w說道。在“輕舞飛揚”團隊,他跳得越來越好,成為了多首曲目的領舞,偶爾也會跟觀音橋、楊家坪等地的舞友交流。在短視頻平臺收獲了一千多名粉絲,在他的帶動下,很多年輕人也表示想要加入廣場舞這項運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廣場舞的進化心理學:人們在信息時代尋找“篝火”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yè)名詞叫‘心流’,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完全投入其中,不會被其他因素干擾的狀態(tài)。”張逸飛舉例,很多人在打游戲、看電影的時候會沉浸入“心流”狀態(tài),而自己是在跳廣場舞的時候。在舞動的那個時刻,腦子里只會有音樂和舞蹈動作,數(shù)據(jù)分析能不能實現(xiàn)、研究結果是否符合假設等等令他焦慮的問題,都可以被暫時放在一邊。張逸飛認為,這種“深度放松”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狀態(tài)。

張逸飛認為,從進化心理學來看,大家之所以喜歡跳廣場舞,是因為廣場舞的快樂,并不是現(xiàn)代人的“偶然發(fā)明”,而是深植于我們基因中的“祖?zhèn)骺鞓访胤健薄L柙鴰臀覀兊淖嫦取熬怼壁A了生存競爭。

遠古時期,人類以部落為單位生存,集體節(jié)律活動(如舞蹈、歌唱)服務于關鍵的生存功能:

比如,高度的同步活動創(chuàng)造了清晰的“內(nèi)群體”感知,幫助我們識別“自己人”與“異族”。這種快速辨別同伴的能力在資源競爭和群體狩獵中至關重要。

此外,群舞可能還是一種威脅防御信號,能夠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群體能夠向外部傳遞強大信號:“我們很團結,別惹我們!”這種展示可以震懾潛在敵人甚至無需真正沖突。

廣場舞還可以服務于生存信息交換優(yōu)化,千萬年前的人類原始部落,篝火前的集體活動是交換物資和生存信息的重要場合,參與這類活動的個體獲得了食物來源、危險警告等資源或信息,提高了生存概率。

“廣場舞啟動了我們大腦中古老的社會連接通路,讓現(xiàn)代人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重新感受到了祖先在篝火旁跳舞時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愉悅感?!睆堃蒿w說,這種進化上熟悉和安全的體驗,可能是廣場舞帶來快樂的深層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象牙塔到廣場舞:在學術研究和市井煙火中找到平衡

現(xiàn)實中的張逸飛顯得非常沉穩(wěn),和跳舞時的熱情奔放存在很大的反差。

“其實,有這樣一個愛好,我也有著很多擔憂和顧慮,因為提到廣場舞,在社交媒體甚至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不好的評價?!睆堃蒿w說,攻讀博士期間,科研工作還是比較繁重,家長也表達過對他跳舞會不會耽誤學習的擔憂。

“我把去跳舞當作是給自己的獎勵,比如我本周完成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我就會去跳舞放松,獎勵一下自己?!睆堃蒿w說道。

在攻讀博士階段,張逸飛研究的是“社恐”相關的“評價恐懼”。簡單解釋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會在意其他人的評價,但有些人會因為過于在意而導致“社交恐懼”。不僅是負面的評價,他們同時也會恐懼來自他人的正面評價。在他的研究中,會利用計算建模和神經(jīng)信號,來解析這一心理現(xiàn)象的認知過程和神經(jīng)機制。

“對他人評價的在意”從一方面來說可以給我們提供保護,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處于更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是如果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則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性障礙,阻礙我們的個人發(fā)展和進步。

張逸飛覺得,當今社會,線上社交大量取代了線下的肢體互動,但我們的大腦卻依然在渴求著刻在DNA里的“篝火溫暖”。在他看來,廣場舞可能是治愈“社恐”這種現(xiàn)代病的天然方案。

“想遠離‘社恐’,可以來跳廣場舞試試?!睆堃蒿w笑著說道。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