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國學文刊、綜合網(wǎng)絡(luò)
有人說:“善良,其實是給自己留的后路?!?/strong>
仔細想來,意味頗深。
人生幾十載,見得越多看得越遠,越會發(fā)現(xiàn):世間皆是循環(huán),世事皆有因果。
1
待人和善,聚人心
人海茫茫,每個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但又緊密相連,非孤島所能比擬。
在人際交往中,以仁愛之心待人,用真誠的話語溝通,能夠使兩顆心逐漸貼近,溫暖彼此。
古時候,春秋戰(zhàn)國之際,楚國有一位名叫蘇仁的大夫,他性情溫和,待人寬容。
他的府中有一位名叫李默的門客,外貌并不出眾,甚至有些嚇人,加之性格內(nèi)向,不易接近,故而常被他人冷落。
然而,蘇仁每次遇見李默,總是畢恭畢敬,主動問候,即便李默回應(yīng)寥寥,他也從無半點不耐煩。
面對旁人對李默的非議,蘇仁總是站出來為他說好話:“他生來如此,并無惡意?!?/p>
后來,蘇仁不幸蒙冤,被削職為民,門客們紛紛離去,唯有李默始終陪伴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共渡難關(guān)。
《管子》中有言:“善人者,人亦善之?!?/strong>
其實,人心如鏡,明鏡高懸。
你無意的善舉,不經(jīng)意的關(guān)懷,純粹的真誠,不求回饋的給予;
都會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他人的心田;
從而在你我心中架起信任的橋梁,最終贏得他人的深情厚誼,收獲滿滿的真摯情感。

2
心懷善念,得天助
世事無常,禍福相依,蒼穹之下,萬物皆受自然法則的公正裁決。
而心地純良之人,似乎總能得到更多的溫柔以待。
昔日,海邊小村有一位青年,日復(fù)一日隨漁舟出海,捕撈生計。
與眾不同的是,他總將那些幼小的魚苗與孕育生命的母魚悄悄放回大海,為此,母親屢有微詞。
一日,正當他準備歸家,漁隊突傳消息,欲往深海探尋大魚蹤跡。
恰在此時,青年偶遇一條即將產(chǎn)卵的母魚,心生慈悲,毅然放棄出海,獨自前往海邊將其放生。
不料,隨后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卷海面,船上眾人無一幸免,唯有他因這一善舉,奇跡般地避開了災(zāi)難。
老話說的好:“人心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
世事難料,天道酬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或許你的善意并未即時得到認可,或許你的善舉未能換來直接的回報。
但請堅信,它正以另一種形態(tài)潛藏,轉(zhuǎn)化為一種無形的力量;
成為你生命中的守護神,鑄就你在人間旅途中最堅實的盾牌。

3
《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p>
至高無上的善良,恰似那潺潺流水,悄無聲息地滋養(yǎng)著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不圖回報,無問西東,滋養(yǎng)生命而不分彼此。
當我們以一顆包容萬物的心,與自然和諧共生,便能如江河般穿越崇山峻嶺,最終匯入廣闊無垠的大海,既成就了他人,也拓寬了自己的生命之河。
有這樣一則富含哲理的故事:
古時,一位將軍率兵深入密林,沿途多見遺骸,將軍心生憐憫,命士兵一一安葬,并以木碑標記,以示尊重。
隨著隊伍深入,林中霧氣繚繞,暴雨傾盆,方向難辨,眾人陷入困境。
正當絕望之際,有人憶起沿途的木碑,于是循跡而返,終得脫困。
將軍不經(jīng)意的善行,最終成為了他們逃出生天的指引。
正如智者所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對世界的溫柔以待,終將回饋于你?!?/p>
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善良的種子。
以己度人,不妄念,不猜忌,不糾結(jié),堅守內(nèi)心的純真與善良,讓良知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請堅信,保持善良,宇宙自會以它獨有的方式,給予你最好的安排!
萬物本為一體,意識一直都在流通,善意也是如此,就像空氣一樣,從自己這里流出,最終也會回歸到這里。
所以說,和善待人,收獲人心,困境時他人也會相助;善待萬物,積累善報,危難時上天自會庇佑;善言雖微,但能溫暖人心;善行雖小,卻能利于萬物;善念雖不得見,但擁有強大的能量,決定著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