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許可請(qǐng)勿轉(zhuǎn)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qū)的文史現(xiàn)象,因地域及見(jiàn)識(shí)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píng)。

以下合計(jì)約709字,如有缺失、紕漏,敬請(qǐng)留言告知:
弘治《八閩通志》
龍須山中井,在府城東北一二三都吳真君祠內(nèi),其水同海潮消長(zhǎng)。相傳真君煉丹取水于此。
正德《漳州府志》
龍湫井,此井在白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
嘉靖《龍溪縣志》
龍須山中井,在一二三都白礁吳真君祠內(nèi)。其水同海潮消長(zhǎng)。相傳真君煉丹取水于此。
萬(wàn)歷癸酉《漳州府志》
龍須井,在一二三都白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
萬(wàn)歷癸丑《漳州府志》
龍湫井,在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
崇禎《海澄縣志》之一
龍湫井,在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宋莊夏記曰:邑人欲廣故居之祠,而窘于財(cái)。一夕,靈泉涌階下,甘洌異常,飲之宿患冰釋,求者益眾,百役賴以具舉。
崇禎《海澄縣志》之二
龍湫井,在慈濟(jì)東宮。相傳與潮汐相應(yīng),以救民病,無(wú)不愈者。今堙。
康熙《海澄縣志》
龍湫井,在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宋莊夏記曰:邑人欲廣故居之祠,而窘于財(cái)。一夕,靈泉涌階下,殊甘,飲之宿患冰釋,求者益眾,役賴以舉。
乾隆《海澄縣志》
龍湫井,在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宋莊夏記曰:邑人欲廣故居之祠,而窘于財(cái)。一夕,靈泉涌階下,飲之,宿患冰釋,求者益眾,役賴以舉。
乾隆《漳州府志》
龍湫井,在海澄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與潮汐同消長(zhǎng)。宋莊夏記曰:邑人欲廣故居之祠,而困于財(cái)。一夕,靈泉涌出階下,殊甘,飲之宿疾頓消,求者甚眾,役賴以舉。
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
龍湫井有三?!?。一在海澄縣青礁吳真君祠內(nèi)。相傳建祠時(shí),靈泉涌出階下,飲之宿疾頓消。宋莊夏有記。
注曰:龍湫井,或有二,一在青礁慈濟(jì)東宮,即《八閩通志》所說(shuō)的龍須山中井;一在白礁慈濟(jì)西宮,是否名為龍湫井,待考。因龍須即龍湫,東宮和西宮又相近,二者常?;煜?/p>
○《海滄方志匯編》章節(jié)目錄如下:
----輿地志·泉----
----輿地志·港----
----輿地志·嶼----
----輿地志·礁----
----輿地志·嶺----
----輿地志·山----
茲土久遠(yuǎn),追遠(yuǎn)不易,只為留存一個(gè)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圭海四記
Amoynotes
中國(guó)·廈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