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學院圖書資料室
位于傳播學院106室
是同學們的知識補給站


緊跟媒體前沿發(fā)展的步伐
傳播學院圖書資料室的書籍
也在不定期上新中

接下來
傳播學院公眾號將分期推介新上架書籍
歡迎大家打卡借閱!
新書速遞
NO.1
美學中的不滿
作者: [法]雅克·朗西埃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說明:作為藝術的識別體制,美學在自身身上是如何承載一種政治或者元政治的。通過分析這種政治的形式及其轉變,試圖理解“美學”這個詞在當下所引發(fā)的不滿和厭惡;并跟蹤美學“混亂”的歷史軌跡,試圖澄清對美學的批評所保持的混亂,這種混亂將藝術的操作和政治的實踐全部淹沒在倫理的無區(qū)別之中。因此,這里的關鍵不僅涉及藝術之物,而且涉及如今我們的世界被感知的方式,以及權力確證其合法性的方式。
NO.2
探索現(xiàn)代社會的起源
作者: 金觀濤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內容簡介]
現(xiàn)代社會為什么起源于西方?本書作者花費二十年時間苦心鉆研,以系統(tǒng)論史觀,全面闡述什么是現(xiàn)代社會,認識全球化給人類帶來的處境。面對今日危機重重卻又思想消退的時代,本書提出的典范或許對尋找當代問題邏輯原點以實現(xiàn)“思想再出發(fā)”有意義。
NO.3
理想與偶像: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
作者: E·H·貢布里希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E.H.貢布里希有關價值及其在人文學科中的作用的最著名的論文集。正如作者所言:“本書的文章出諸一個藝術史學者之手,但它們的主要論旨不是藝術問題,而是文明史學者所面臨的問題。當然,文明史的問題與藝術史的問題息息相關。”從黑格爾哲學到戰(zhàn)爭時期的廣播宣傳,從博物館的未來,到藝術研究中理性與情感的作用,貢布里希教授一直持有這樣一種觀點:我們文化中的理想始終承受著非理性的、僵化的偶像的威脅。
NO.4
后現(xiàn)代狀態(tài):關于知識的報告
作者: [法]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后現(xiàn)代條件下的知識問題”,涉及19世紀末以來,受到科學、文學、藝術行為原則影響的文化狀態(tài),對現(xiàn)代的評論的正確性和真實性提出質疑,指出后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向人們提供了權力的增長,使知識變成了商品,成了決策的因素與手段。技術標準并不能判斷真實與正義,在分歧中產生了相對臨時的、制約性的真理標準。
NO.5
電影研究導論
作者: [英]吉爾·內爾姆斯 主編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綜合性的導讀課本,書中各領域專家對電影研究的理論重鎮(zhèn)進行了全面的綜述與檢視,從最經典的蒙太奇和長鏡頭理論,到曾掀起思想怒潮的女性主義電影和酷兒理論;從好萊塢大片壟斷全球的成功之道,到各民族電影為爭取立足之地的奮力掙扎。全書各章節(jié)皆配以豐富、精彩的個案研究,囊括120余幅電影劇照,并對關鍵術語與概念設計了方便詳盡的邊注,而章末精選延伸閱讀、推薦片目及網絡資源,則為有志于電影研究的讀者提供全球視野、指明深入方向。
NO.6
新中國電影藝術史(1949-1965)
作者: 孟犁野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分析大量的經典影片,較為詳細地介紹了1949 年到1965 年中國電影藝術的發(fā)展歷史,涵蓋中國電影的啟動與人民藝術的光彩、藝術規(guī)律的強調與電影創(chuàng)作的轉折、“雙百”方針的提出與銀幕風格的多樣化等內容。
NO.7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作者: 陳來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用西方學者的文化觀念去討論中國文化的根源,作者從黑格爾到雅斯貝斯再到帕森斯發(fā)展起來的軸心時代理論入手,運用大量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進行理解,從整體信仰的轉變和政治權利的強化的角度,論述了從巫覡文化到祭祀文化再到禮樂文化的演進。周代文化模式的最終形成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調。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統(tǒng)統(tǒng)都納入“禮”的范疇下,形成一個政教德法合一的體系。全書主要通過三代的宗教活動來探討先人對世界及其自身與世界的關系的理解。
NO.8
康德的道德哲學
作者: [德] 伊曼努爾·康德
出版社: 西北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如譯者牟宗三先生所說:“若吾輩若不能以獨立之中文閱讀康德、理解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而吾輩亦無法參與世界之康德學。” 本書以康德的兩部代表作《道德的形上學之基本原則》與《實踐理性之批判》為主要研究對象。譯者比較康德哲學與儒家義理之異同,顯出他對中西兩個哲學傳統(tǒng)的深入理解,書中所附的注解價值頗高。
NO.9
后現(xiàn)代論
作者: 高宣揚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歸納了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主旨、獨特特征,并且對著名的后現(xiàn)代學者的理論進行了綜述。
NO.10
電影中的電影:元電影研究
作者: 楊弋樞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元電影是指關于電影的電影,包括所有以電影為內容、在電影中關涉電影的電影,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鑒、指涉另外的電影文本或者反射電影自身制作過程的電影都在元電影之列,本質上是一種電影觀念,一種理論視野。元電影將電影自身作為對象,標示了一個內指性的、本體意識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反射的電影世界,包含著對電影藝術自身形式和構成規(guī)則的審視。
NO.11
紀錄片
作者: [美]帕特里夏·奧夫德海德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本簡明的紀錄片觀影指南帶讀者領略了紀錄片多樣的歷史,探討了制片人和學者們就如何最佳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和講述有價值的真相做了怎樣有趣和激烈的爭論。
編輯 | 汪欣穎
審核 | 杜彬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