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宋瑩拿著停薪留職的文件,嘆了口氣。隨林武峰去廣州,意味著她要離開工作了十幾年的棉紡廠,離開那個有黃玲陪伴的小院。

猶豫嗎?當然。

可她還是去了。帶著林棟哲,拖著簡單行李,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到了廣州,林武峰打拼得順,宋瑩卻像條擱淺的魚。沒文憑,沒關系,連廣東話都不會說。她突然變成了“黑戶”——一個在這座陌生城市沒有合法身份的北方女人。

日子總得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附近茶餐廳缺人手。宋瑩眼前一亮,厚著臉皮,用蹩腳的普通話跟老板說:“我會做魚丸?!?/p>

第一天,她做的魚丸被老板嫌棄不夠Q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不服。

回去一晚上琢磨,第二天,她帶來的魚丸,連老板都豎起了大拇指。

從做魚丸,到承包早餐,再到自己擺攤賣鹵味,宋瑩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不認識幾個字,卻天生會做生意。在那個萬元戶都了不起的年代,她靠著小本生意,一步步攢下不小的家底。

要知道,當年宋瑩還在蘇州時,為了分到一套房子,她甚至讓林棟哲去張書記家“認爹”,鬧得全廠都知道。而如今,她在廣州買下的是高檔住宅。

她變了嗎?

沒變。依舊是那個直來直去、講義氣的宋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得黃玲去廣州看她時,宋瑩興高采烈地帶她去自己的店面、自己的房子。那神情,不是炫耀,是想告訴多年好友:你看,我宋瑩能行!

更讓人動容的是,當林棟哲和莊筱婷要結婚,她二話不說,取出金手鐲送給準兒媳,又掏出存折交給兒子。那一刻,黃玲眼眶濕潤了。

為什么宋瑩能成功?

因為她敢闖。

在林武峰被舉報可能丟工作時,別人害怕失去鐵飯碗,她卻支持丈夫重新開始。

因為她不計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使去了廣州,她也惦記著黃玲一家。得知莊筱婷和林棟哲好上了,她第一反應是高興,而不是擔心兒子找了個沒背景的姑娘。

因為她真性情。

她不懂什么復雜的人情世故,卻有最樸素的情感判斷。

再看看小巷里的另一位母親張阿妹,整天精于算計,讓親生女兒霸占繼女的工作指標,結果女兒不思上進,學美容美發(fā);繼女吳珊珊怨恨父親,與家庭漸行漸遠;兒子沉迷賭博,晚年生活凄慘。

宋瑩和張阿妹,一個無知無畏,跟著感覺走;一個心機深沉,步步為營。

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笑的是,當年大家都覺得宋瑩沖動、不理智。林武峰辭職去私企,是“不穩(wěn)當”;停薪留職跟著去廣州,是“冒險”;擺攤賣鹵味,是“沒出息”。

可正是這些“不理智”的選擇,讓她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最打動人的,是宋瑩發(fā)達后對黃玲的情誼。

當?shù)弥f筱婷因為上海房子的事情被黃玲數(shù)落,宋瑩二話不說,拿出錢來幫忙。甚至在電話里對黃玲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胡說八道!莊筱婷是我兒媳婦,她受了委屈,我第一個不答應!”

這話,像一把刀,直戳人心。

黃玲含著淚,不知說什么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那個年代,多少人發(fā)達后就忘記了曾經(jīng)的情誼??伤维摬煌K涣?,第一件事是把黃玲接到廣州玩;她兒子結婚,第一反應是讓兒媳感受到娘家的底氣。

后來,為了和黃玲繼續(xù)做鄰居,她甚至在蘇州買了和黃玲家一墻之隔的連棟別墅。一邊在廣州做著她的鹵味生意,一邊和黃玲繼續(xù)做著幾十年的好鄰居。

人這一生,走得再遠,最終都想回到起點。

宋瑩用她的方式,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真心付出終有回報。命運不會辜負那些敢闖敢干、重情重義的人。

看完《小巷人家》,你最羨慕誰?我羨慕宋瑩。不是羨慕她的財富,而是羨慕她的膽量、直率和那顆始終如一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