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西北旅游關注我們

西北大地猶如一部厚重的歷史教科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歲月的滄桑與文明的輝煌。這里有眾多璀璨的文化標識,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符號。西北旅游協(xié)作區(qū)秘書處邀請大家一同踏上這場中國西北文化標識之旅,探尋那些閃耀著光芒的文化瑰寶。

黃帝陵前追溯華夏根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帝陵祭祖(化冰/攝)

延安,這片紅色的土地,不僅是革命圣地,還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黃帝陵就坐落在該市黃陵縣橋山之上,它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走進黃帝陵,仿佛走進了一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古柏參天,莊嚴肅穆,每一棵柏樹都像是一位歷史的守護者。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帶領部落子民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的先河。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每年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都會在這里隆重舉行,來自五湖四海的華夏兒女齊聚一堂,懷著崇敬與虔誠之心,祭祀人文先祖。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人們緬懷黃帝的功績,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黃帝陵,它不僅僅是一座陵墓,更是中華民族團結(jié)的象征,是華夏兒女心中的精神家園。

伏羲廟中探尋文明起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伏羲廟(艾婧宇/攝)

天水,這座古老的城市,是伏羲的誕生地。伏羲廟就坐落在天水市秦州區(qū),它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廟宇。

走進伏羲廟,一種古樸而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廟宇建筑風格獨特,雕梁畫棟,莊嚴肅穆。伏羲,這位被同稱為“人文始祖”的偉大人物,他一畫開天,創(chuàng)立八卦,開啟了人類認識自然、探索宇宙的先河。在伏羲廟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伏羲傳說和故事的壁畫、雕塑,由此體察當年伏羲在這片土地上活動的場景。

每年的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都會在天水舉行,期間會舉辦祭祀大典、文化展覽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nèi)外游客和專家學者,大家在這里共同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感受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伏羲廟,同樣也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大雁塔下聆聽盛唐梵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雁塔(馬凌云/攝)

當我們的旅程第一站來到西安,那座巍峨的大雁塔便如一位智者,靜靜佇立在歷史的長河中。大雁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是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而建。

站在大雁塔下,仰望著它古樸而莊重的身姿,仿佛能聽到千年前玄奘法師的誦經(jīng)聲。塔身的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訴說著大唐盛世的繁華。登上大雁塔,極目遠眺,西安城市風景盡收眼底。遠處的高樓大廈與古老的城墻相互映襯,展現(xiàn)出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大雁塔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象征。玄奘法師在這里翻譯佛經(jīng)、弘揚佛法,使佛教在中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它見證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節(jié)點。如今,每年都有無數(shù)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這座千年古塔的神秘與魅力。

西夏陵中探尋神秘王朝

西夏王陵位于寧夏銀川市西,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它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走進西夏王陵,那一座座高大的陵臺矗立在荒野之中,仿佛在訴說著西夏王朝曾經(jīng)的輝煌。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在歷史上存在了近200年。雖然這個王朝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西夏王陵卻依然保留著它的神秘與魅力。

西夏王陵的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漢族文化、佛教文化和黨項族文化的元素。陵臺的形狀、布局以及陪葬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如今,西夏王陵已成為寧夏重要的旅游景點和文化名片,每天都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探秘這個神秘的王朝。

莫高窟中邂逅藝術瑰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敦煌莫高窟(占方/攝)

莫高窟,坐落于甘肅敦煌,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其后世界驚嘆的巨大規(guī)模。

走進莫高窟,就像步入了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洞窟內(nèi)精美的壁畫和塑像,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色。壁畫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佛教故事、經(jīng)變畫、供養(yǎng)人像等,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塑像則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讓人不禁為古代藝術家們的高超技藝所折服。

莫高窟不僅是藝術的寶庫,更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它見證了東西方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碰撞與融合,成為全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塔爾寺內(nèi)感悟藏傳佛教的神秘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zhèn),它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重要的文化標識。

塔爾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走進塔爾寺,那金碧輝煌的大金瓦殿、莊嚴肅穆的大經(jīng)堂,以及精美的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無不讓人感受到藏傳佛教文化的神秘與魅力。

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酥油花是用酥油塑造各種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造型逼真,色彩鮮艷;壁畫則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xiàn)了藏傳佛教的教義和歷史;堆繡是用各色綢緞剪成各種形狀,塞以羊毛、棉花等充實物,繡在布幔上,形成各種圖案,立體感十足。

塔爾寺不僅是一座宗教圣地,也是一座藝術寶庫。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來朝拜和參觀,他們在這里感悟著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領略著青海獨特的文化風情。

噶爾古城中領略西域風情

喀什噶爾古城位于新疆喀什市中心,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qū)。

走進古城,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西域。街道兩旁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建筑,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民居、清真寺、巴扎等錯落有致。在這里,你可以聽到悠揚的維吾爾族音樂,看到色彩斑斕的維吾爾族服飾,品嘗到美味的新疆美食。

古城內(nèi)的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喀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κ哺翣柟懦遣粌H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是新疆多元文化的縮影。它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榮與發(fā)展,讓這里成為了多元文化的匯聚之地。古城中隨處可見的建筑風格、生活習俗等,都有著絲綢之路文化交融的明顯印記。

寶塔山下銘記革命精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延安寶塔山(雷凱/攝)

延安寶塔山,既是延安的標志性建筑,也是中國革命的象征。那座高聳入云的寶塔,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為無數(shù)革命者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站在寶塔山下,撫摸著古老的城墻,仿佛能感受到當年革命的激情與熱血。在延安時期,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寶塔山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也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長與壯大。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寶塔山上的燈光亮起,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光輝的歷史,講述著催人奮進的革命故事,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xù)發(fā)揚延安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軍墾博物館里傳承兵團精神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位于新疆石河子市,它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新中國屯墾戍邊為主題的博物館。

走進軍墾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年代。兵團人在茫茫戈壁上,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開墾出了一片片綠洲,建立了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

軍墾博物館展示了兵團的發(fā)展歷程和輝煌成就,也傳承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如今,兵團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兵團人繼續(xù)為新疆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力量。

“黃河母親”旁感受母親河的深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河母親(化冰/攝)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在蘭州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有一座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塑。這座雕塑由“母親”和“嬰兒”組成,象征著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站在黃河母親雕塑旁,看著那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心中立即會涌起一股敬畏之情。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從古至今,黃河兩岸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輝煌。黃河母親雕塑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了蘭州的城市名片,也成為了人們了解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黃河不僅是一條世界長河,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代表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黃河母親雕塑已成為無數(shù)游客拍照留念的“打卡”點,人們在這里感受著母親河的深情,也表達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上述和更多未述的西北文化標識,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它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涵。通過這場文化標識之旅,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西北的文化魅力。

(來源:西北旅游協(xié)作區(qū)秘書處、2025第一縷陽光活動籌委會)

西北旅游

編輯|艾婧宇

電話:029-85265738

郵箱:xbly029@126.co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點個心心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