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七季中,戚薇無疑是四位妻子中最“精明”的存在。她在鏡頭前游刃有余,言辭犀利卻恰到好處,既能討好觀眾。相比于胡靜和盧靖姍直接指出問題、站在女性視角表達觀點,戚薇更擅長用“翻譯官”的身份為爭議言論打圓場,既顯得高情商,又巧妙撇清自身立場。

這種說話方式,表面上是在幫人解圍,實則更加突出她對局勢的掌控力。
節(jié)目中,戚薇對董力的態(tài)度就是典型案例。從第一期陪看開始,董力因“低情商”頻頻成為焦點。當播放到他對阿諾的婚紗品頭論足時,其他妻子們紛紛表達不滿,盧靖姍甚至直言“我都想打你了”。而戚薇的回應卻顯得平和且中性,她并未直接批評董力,而是把他的發(fā)言歸結為“直線條分析型”,給他貼上“直男”標簽。

而在第二期中,關于董力求婚時忽略阿諾背著重物的問題,戚薇更是迅速切換為“辯護模式”。當其他妻子都在強調(diào)“共情”的重要性,指出董力缺乏對阿諾的體貼時,戚薇卻換了個角度,認為求婚者在那一刻往往手足無措,忽略細節(jié)情有可原。她的這一番解釋,表面上是站在董力這邊,但實際上卻巧妙地回避了董力求婚本質(zhì)上的“走形式”問題。

畢竟,董力和阿諾已結婚七年,求婚更像是一場節(jié)目效果而非真正的感情表達。戚薇的這番言論,不僅模糊了問題焦點,還讓董力輕松順桿爬,成功轉移了輿論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戚薇在節(jié)目中多次幫董力打圓場,卻始終保持著“片葉不沾身”的態(tài)度。

面對董力解釋“隱婚”的爭議時,她再次用一套復雜卻貌似合理的邏輯進行解讀,強調(diào)他只是表達了“導火索”,而忽略了“底層邏輯”。這一說法雖然聽上去十分有道理,但實際上無法自圓其說——如果真是因為愛才結婚,為何要等到孩子兩歲才領證?戚薇的解釋看似替董力開脫,實則更像是一場精致的語言游戲,既不與董力的爭議深度綁定,又成功塑造了自己邏輯清晰、善于分析的形象。

而真正體現(xiàn)戚薇“精明”之處的,是她在面對網(wǎng)友質(zhì)疑時的巧妙話術。董力被指“綜藝混子”,他的核心問題在于觀眾質(zhì)疑他通過節(jié)目“翻紅”的動機,但戚薇巧妙地將話題引向“綜藝也是職業(yè)”這一層面,成功避開了對董力業(yè)務能力的質(zhì)疑。這種話術并不直接替董力辯解,而是通過“轉移焦點”的方式,既為董力挽回了些許形象,也讓自己顯得理性客觀,進一步強化了她在節(jié)目中的“高情商”人設。

更有意思的是,當董力聲稱自己對外界評價毫不在意時,戚薇立刻拆穿他“你騙人,你明明就是在意”。這種看似耿直的拆臺行為,實際上再次鞏固了她在觀眾心中的“清醒”形象,讓人覺得她既懂人情世故,又敢于說真話。與此同時,她的言語并不會真正刺痛董力,反而顯得更加機智幽默,成功在“拆臺”與“幫忙”之間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總的來說,戚薇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語言掌控力和局勢把控能力。她懂得如何在輿論與嘉賓之間游刃有余,既能幫人打圓場,又不會讓自己陷入是非之中。這種高情商的表現(xiàn),既讓她在節(jié)目中成為焦點,也進一步鞏固了她在觀眾心中的“聰明姐姐”形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