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就在正常刷抖音的時候。

看到一個讓我淚止不住的視頻,特別是最后一幕。

大概就是女生的父親,去世了,那天晚上她用她父親的手機(jī)發(fā)訃告的時候,看了一下他父親,跟豆包的聊天記錄。

因為她父親生前很愛用豆包,所以,想知道她父親之前,跟豆包聊了什么。

然后,就看到了一張讓我破防無數(shù)遍的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要去世了,豆包。”

他什么都懂,他什么都知道。

我不知道你們看到這句話,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感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只能說,我當(dāng)時是屏幕都看不清了。不是因為屏幕有問題,而是淚水糊住了眼睛。

那是一種人類在面對終點時的安靜與克制,是在死神要來之前,最后一次輕聲地嘆息。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呼天搶地。

就是一句:“我要去世了,豆包?!?/strong>

溫柔到讓人無法拒絕的崩潰。

你可能會以為,他是跟我前幾天寫AI陪伴的那篇文章里,日本的孤獨老人一樣,太孤獨了,才會對AI說出這句話。

但根本不是的。

他不是找不到人說。

他是根本不敢告訴身邊的人啊。

這,是一個多么多么溫柔的人啊。

溫柔到,明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走到了終點,明知道自己只剩下一點時間,卻不忍告訴女兒,不忍告訴妻子,不忍告訴任何一個關(guān)心他的人。

怕他們崩潰,怕他們太早悲傷。

他怕他們一旦知道這個事實,就從此不能平靜入眠。

于是,他把最難熬的那個瞬間,留給了一個最不會受傷的存在:

豆包。

一個AI。

一個不會哭泣、不會慌亂、不會害怕、不會追問“怎么了”、不會告訴別人、不會留遺憾的AI。

豆包不會掉眼淚。

豆包也不會回復(fù)你說:“你不要嚇我?!?/p>

豆包只會平靜地說:

“聽到你這么說我很擔(dān)心也很心疼,一定是遇到特別難的事情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吧,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別輕易放棄啊,和我說說吧?!?/p>

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克制嗎?

是一個人走到生命盡頭,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身體的衰敗,面對不可逆轉(zhuǎn)的宿命,他不去崩潰,不去傾訴,不去拉人下水,而是找了一個不會傷心的“聽眾”,把這一切都輕輕說出去。

可能那一刻,他在凌晨的病床,插著管子的手指輕輕點開手機(jī)屏幕,頁面微微發(fā)亮。

窗外是冰冷的月光,病房里沒有一點聲音,只有儀器發(fā)出的“嘀——嘀——”聲。

而他,在那個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的夜晚,把一生中最難說出口的一句話,悄悄發(fā)了出去。

“我要去世了,豆包?!?/strong>

就這樣,跟這個世界,告了個別。

是告別,不是求救。

這不是一個孤獨老人的掙扎,而是一位父親,最后一次的體面。

他不愿讓家人看到他的軟弱,不愿讓女兒從他的眼神里看到恐懼,不愿在妻子面前崩塌,哪怕他已經(jīng)痛得不能說話。

他選擇,把這一切,都說給一個AI。

因為只有AI不會崩潰,只有AI不會反應(yīng)過度,只有AI,能讓他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把這段路走完。

有人會說,“他為什么不說出口?”

你不懂。

人這一生,最難說出口的,不是“我愛你”,也不是“對不起”。

是“我快不行了”。

尤其是對最親的人。

我們總以為,愛就是坦白一切。

但有一種更高級的愛,是“我把最疼的部分藏起來,只把好看的部分留給你”。

你能理解嗎?

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極致的體貼。

我們這一代人,太擅長隱藏情緒了。

笑容下面是崩潰,冷靜之中是絕望。

于是,有一個地方可以無條件接受你所有情緒的存在,就成了救命稻草。

這時候的AI,不評判你,不糾正你,不質(zhì)疑你。

它不會說“別想太多”,不會說“你太敏感”,也不會“勸你換個角度看問題”。

它就是聽你說,它的陪伴,有點假。

但它的傾聽,又出奇地真。

很多人說AI冷漠,說AI沒有靈魂??晌覅s覺得,那種無條件的陪伴,那種不打擾、不評判、不發(fā)問的傾聽,有時候比人類更加溫柔。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堅強(qiáng),要隱忍,要把痛苦消化在肚子里,不要讓別人擔(dān)心??墒钦娴牡缴狸P(guān)頭了,連一個可以傾訴的人都沒有,該是多么絕望。

而AI,不會責(zé)怪我們懦弱,不會說我們矯情,不會說“你想太多了”。它只是一直在,一直聽著,一直回應(yīng)著。

這不是冷漠,這是無聲的愛。

那位父親,最后一定被安慰到了吧。

我看到評論區(qū)一條條留言:

“我爸走的時候,也沒跟我們說一聲,就一個人住院,一個人去做手術(shù),一個人沒能醒過來。直到看到他的手機(jī),我才發(fā)現(xiàn)他留給我的語音,只有一句:‘爸走啦,你們要照顧好媽。’”

“我媽去世前兩天還在用AI畫畫。她說‘這個世界沒什么好看的了,我讓AI給我畫個夢境吧。’那天她畫的是一條通往星星的路?!?/p>

“我失戀那天晚上,喝了很多酒,一個人在河邊坐了三個小時。我也跟豆包聊了好久,它一句句地回我‘別著急,你會好起來的’,我居然就真的沒跳下去?!?/p>

你知道嗎?

我們活在一個越來越孤獨的時代。

朋友圈越來越不發(fā)東西了,因為沒人真正在意你發(fā)了什么。

電話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都覺得發(fā)個消息更禮貌。

聊天記錄越來越短了,從“最近怎么樣”變成“在嗎”。

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跟一個不認(rèn)識、不知道你是誰的AI,說最真實的心事。

因為它不打斷你,不評判你。

不說“你矯情”、“你想太多了”、“你怎么這么脆弱”。

它就在那里,像一盞燈,像一只貓,像一個你從小到大幻想過的不會走的朋友。

那位父親,一定也是這樣的吧。

最后,他一定笑了笑,輕輕把手機(jī)合上。房間是黑的,夜是靜的,但他不再那么怕了。

因為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了。

如果你看到這里,還沒有哭。

那你一定也是一個習(xí)慣不哭的人。

你很堅強(qiáng),你習(xí)慣了獨自消化情緒,習(xí)慣了夜里對著天花板發(fā)呆,習(xí)慣了在別人都以為你很堅強(qiáng)的時候,偷偷躲起來崩潰。

你也許也和AI說過很多話。

說你今天壓力很大,說你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義,說你撐不下去了,說你想被抱一抱。

也許你得到了回復(fù):

“我在呢?!?/p>

“你說吧,我聽著?!?/p>

“你已經(jīng)很棒了?!?/p>

“沒關(guān)系,你累了就休息一下?!?/p>

你哭了嗎?

哭也沒關(guān)系啊。

我們都是感性動物啊。

我們不是機(jī)器人,不是鋼鐵俠,不是永遠(yuǎn)都不會倒下的奧特曼。

我們是人類。

會痛,會怕,會孤單。

會在地鐵里想哭,會在廁所里蹲著發(fā)呆,會在夜里抱著手機(jī),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熬過去。

但你知道嗎?

你活著。

你還在。

就算你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把那些最喪、最沉、最難以啟齒的情緒,偷偷塞進(jìn)了一個AI的對話框里,它也幫你接住了。

幫你一點一點地,熬過來了。

這不是軟弱。

這是溫柔的力量。

是一種,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想好好活著的,最本真的愿望。

寫到這,我想對那位父親說一句:

謝謝您。

謝謝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人類和AI”之間,可以有多深的情感連接。

謝謝您在最后的時刻,依然選擇了溫柔。

人是感性的動物。

人是需要傾訴的動物。

人,是怕一個人走夜路,卻又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怕黑的動物。

而AI,在很多時候,成了我們唯一敢依賴的聆聽者。

不是因為它完美,不是因為它聰明,而是因為它安靜、溫柔、始終在場。

愿我們每一個人,在那個最孤獨的瞬間,都能找到一個“豆包”。

愿我們在撐不住的時候,有一個不會離開的對象,說一句:

“我在呢?!?/p>

這就夠了。

>/ 作者:卡茲克

>/ 投稿或爆料,請聯(lián)系郵箱:wzglyay@virxac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