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味書屋”在中國家喻戶曉,不過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知道這個詞兒,恐怕都是從魯迅的那篇描寫童年生活妙趣的文章里得知的。那么“三味書屋”這塊匾是誰題寫的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也是魯迅小時候求學的地方。書房正中上方懸掛的這塊“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末大書法家梁同書所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同書(1723-1815),清代著名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錢塘人。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梁同書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并稱“清四大家”,聲名遠播琉球、朝鮮和日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同書家學淵源。他自幼接觸書法,12歲時即能書寫擘窠大字。初學顏真卿、柳公權(quán),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歲以后融匯貫通,純?nèi)巫匀?。他習?0余年,久負盛名,所書碑刻極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小楷《維摩詰所說法供養(yǎng)品》局部

梁同書工于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jié)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年九十余,尚為人書碑文墓志,終日無倦容、蒼老之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小楷《維摩詰所說法供養(yǎng)品》局部

梁同書生活艱樸,簡樸到一個官帽好幾十年也沒有換過,他不喜錢財,也不喜歡參加飲宴。在自己過七十壽辰的時候,把兇具擺在門前以謝客。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長一歲,比他早兩年去世。老伴兒死后,他做了一幅挽聯(lián):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寫得感情真摯,可見平日里夫婦之間多么恩愛。

梁同書于嘉慶二十年七月十五日(1815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夫婦都能如此高壽,真是難得。去世前的數(shù)日,他親手寫好了訃告,遺命不讓子女治喪,不刻行狀。淡泊之心可謂自始至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題匾書法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題匾書法作品(局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題匾書法作品(局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lián) 》紙本 縱130.4厘米,橫29.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 行草詩軸 》

梁同書工于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jié)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并稱清四大家。

其論書曾說:“筆要軟,軟則遒;筆要長,長則靈,筆要飽,飽則腴,落筆要快,快則意出。”又說:“字要有氣,氣須從熟得來,有氣則有勢?!毙袝抖洳Z》系羊毫軟筆書寫,典雅灑脫,動人和諧,不激不勵,頗具書卷氣?!?/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同書書法在當時非常有名,一些國外(日本、朝鮮、琉球)的人都很欣賞,以得到一幅作品為榮。外國史臣常不惜重金購買其作品。梁同書寫字,只用虛白齋的紙,夏歧山、潘岳南的筆,而刻石必陳云杓、陳如岡、馮鳴和。以至于虛白齋的紙就非常流行,許氏也因此而發(fā)了財。夏歧山、潘岳南等也因此致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六言詩》

梁同書性情耿介而又淡泊名利,父親去世后便退隱于市。生活節(jié)儉,一件衣服一頂帽子常年不換。不宴客,不做佛事,不受饋贈。但不吝嗇,遇人有困難,他時常慷慨解囊。其不求書有高名而高名自傳,故而頤年長壽,蓋其心境超脫不為名利拘役者使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梁同書《榜書壽》

圖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