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入門三步,便知此宅吉兇禍福。"
這是《黃帝宅經(jīng)》中的一句古老諺語,千百年來流傳在懂行人口中。明朝楊筠松《撼龍經(jīng)》亦有云:"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fā),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一座宅院,自有其靈性,其中蘊藏的玄機,直接影響著居者命運。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在《坐法論》中記載了一則故事:開元年間,有位叫杜明遠(yuǎn)的尚書,朝中顯貴,家財萬貫,卻突然家道中落,妻離子散。后遇一位道號"一竅子"的道人,只在其宅中踱步三遭,便道破天機:"宅門直沖官道,氣口為雜物所阻,后院不聚生氣,此宅傷人敗財。"依其法調(diào)整后,不出三月,杜府轉(zhuǎn)禍為祥。
"古人誠不我欺。"清代風(fēng)水大師劉伯溫曾感嘆,"入宅看三處,便知百年興衰??上廊酥恢赝庥^,不察內(nèi)里,忽略了最關(guān)鍵的第二點,難怪終身難聚福運。"
到底何"入宅三步"?這三步又藏著怎樣的玄機?其中第二點為何常被九成九的住宅忽略?且聽我道來…
大唐貞觀年間,長安城東三十里外的山腳下,有一處名為"頤和山莊"的宅院。此宅依山傍水,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原本應(yīng)是風(fēng)水寶地。主人趙鴻遠(yuǎn)曾為朝中戶部侍郎,因直言進(jìn)諫得罪權(quán)貴,被貶出京,帶著滿腹才華和一身清傲,定居于此。
剛搬入新宅那年,趙府上下歡聲笑語,家業(yè)興旺。趙大人精通詩詞歌賦,常在園中吟詩作對;夫人賢淑大方,管理家務(wù)井井有條;長子聰慧好學(xué),小兒活潑可愛。一家人其樂融融,趙大人更是滿心期待能在此地過上閑適的歸隱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三年過去,趙府宛如蒙上了一層陰影——長子原本才高八斗,卻在府試中連連落榜,如今臥床纏綿,咳血不止;次子原本活潑機靈,如今卻變得暴躁易怒,夜夜噩夢驚醒;趙夫人更是憂思成疾,頭痛不斷,需以濃茶和草藥方能勉強支撐日常;就連趙大人自己也常感心煩意亂,書也讀不進(jìn),字也寫不出。
這日,秋風(fēng)蕭瑟,落葉紛飛。趙大人站在庭院中央,望著這座曾讓他寄予厚望的宅院,不禁長嘆一聲。正在此時,府中門子來報:"大人,青城山青林道觀的張真人到訪。"
趙大人聞言一驚。這張真人乃當(dāng)世高道,精通《周易》《黃帝宅經(jīng)》,更得道家真?zhèn)鳎騺砩罹雍喅?,極少外出訪友。他今日突然到訪,莫非有什么玄機?
"快請!"趙大人整理衣冠,親自到大門相迎。
只見一位鶴發(fā)童顏的道士緩步而來,一襲青色道袍隨風(fēng)輕拂,手持拂塵,目光如水,宛如謫仙臨塵。
"趙大人,別來無恙。"真人微微一笑。
趙大人連忙行禮:"有失遠(yuǎn)迎,真人大駕光臨,蓬蓽生輝啊!"
真人擺手道:"無需多禮。貧道路過此地,感府上氣不暢,特來一訪。"

趙大人心中一震,勉強笑道:"真人慧眼如炬。家中確實諸事不順,長子病榻纏綿,次子夜不能寐,夫人頭痛不已,下人也頻頻離去......"
真人目光如電,掃過庭院四周,輕輕頷首:"入宅有三步,觀之便知吉兇禍福。趙大人若信得過貧道,不妨讓貧道一觀。"
趙大人如遇大赦,連忙應(yīng)允。真人隨即踱步入院,目光四下游走,神情凝重。府中眾人簇?fù)砀S,如候診之人等待醫(yī)者判斷生死。
真人行至宅院正中,站定后深吸一口氣,緩緩道:"第一步,觀山向水。"
他指向遠(yuǎn)處青山:"山為靠,水為財,山主安定,水主流動。此宅坐北朝南,靠山面水,原本極吉。"又指向大門前的道路:"然而,門前道路直沖宅門,如利劍直指咽喉,乃大忌諱。"
趙大人驚訝不已:"此宅建成多年,怎會有此疏漏?"
真人解釋道:"當(dāng)年修筑時,此路尚彎曲盤旋。三年前,官府修路,將彎路拉直,導(dǎo)致直沖而來,破了宅院原有格局。你府中諸事不順,恰始于三年前,對否?"
趙大人一驚:"確實如此!那年修路后,家中漸漸不順......"
"然而,"真人輕輕搖頭,"單憑一步難斷吉兇。請隨我來。"
眾人跟隨真人步入正廳。只見真人目光如鷹隼般犀利,在廳堂四周游走片刻后,突然指向一角:"第二步,觀氣口生死。"
"氣口?"眾人面面相覷,不解其意。
趙大人心中一動:"莫非是門窗之類?"
真人點頭:"不錯。氣口乃宅院納氣之處,如人之口鼻,關(guān)乎一家生氣旺衰。氣旺則人旺,氣衰則人衰。"
真人走到廳堂一角,指著一處幾乎被書架和雜物完全遮擋的窗戶:"此乃正廳主氣口,理應(yīng)敞亮通風(fēng),卻被重物堵塞,氣息不通,宛如人之呼吸受阻。"
趙大人不由自主地走近察看,只見那窗戶塵封已久,窗紙破損,窗框上還有蜘蛛結(jié)網(wǎng)。他恍然大悟:"三年前,我在此擺放書架,覺得采光更好......"
"還有此處,"真人又來到庭院一角,指向一處荒廢的小水池,雜草叢生,落葉滿布:"此處本是宅院納氣引水之所,理應(yīng)活水流動,生機盎然,卻變成死水一潭,雜草遮掩。水為財,水死則財??;水濁則運衰。"
趙府管家在一旁驚呼:"老爺,那水池確實是三年前因無人打理,漸漸荒廢的!"
真人意味深長地看著趙大人:"世人筑宅,九成九都注重外觀尺寸,卻忽略了氣口生死。氣口乃宅院之肺,肺不能呼吸,人豈能長壽?宅不通氣,福運豈能長存?"
院中眾人如夢初醒,紛紛點頭。
趙大人抱拳問道:"那第三步又是什么?敢請真人明示。"
真人微微一笑,繼續(xù)在宅院中踱步,時而低頭察看,時而抬頭遠(yuǎn)望,宛如尋找什么重要之物。
最終,他來到后院一處僻靜之地,伸手感受微風(fēng)流動,面色凝重:"第三步,觀藏風(fēng)聚氣。宅院如同人體,需要氣血流通卻不可漏失。藏風(fēng)則氣不散,聚氣則福不泄。"
他指著后院一處角落:"此處煞氣過重,五行失衡。"又指向另一側(cè):"這邊漏財泄氣,不聚福祉。"最后看向中庭:"院中格局紊亂,氣脈斷裂,導(dǎo)致家中陰陽失調(diào),故而災(zāi)禍頻生。"
趙府上下聞言,面色大變。趙大人更是額頭冒汗,聲音顫抖:"真人,依您看,這宅院可還有救?我等是該遷居他處,還是尚有挽回之法?"
圍觀眾人也屏息以待,生怕錯過真人一字一句。
真人目光深邃,看了看天空中飄過的云,又看了看地面上的落葉,輕輕嘆了口氣:"入宅三步已觀畢,吉兇禍福已可知。"
他轉(zhuǎn)向趙府上下,緩緩道:"此宅確有不妥之處,但并非無可挽回。若要詳解根本之法,還需—"
話音未落,院外傳來馬蹄聲,趙府次子趙明遠(yuǎn)策馬歸來。他翻身下馬,神色凝重地走入庭院,額頭隱有青筋浮現(xiàn)。
趙大人見狀,連忙迎上前去:"明遠(yuǎn),你這是怎么了?"
趙明遠(yuǎn)苦笑一聲,躬身向真人行禮后道:"剛從城中回來,途經(jīng)石橋時,坐騎突然驚惶不安,差點將我掀下橋去。這已是近來第三次出行遇險了。"他環(huán)顧四周,見眾人神情各異,不禁疑惑:"父親,府上來了貴客?"
"這位是青城山張真人,"趙大人解釋道,"適才正為我們解析宅院吉兇之道,說是入宅有三步便可知禍福。已點明山向水勢和氣口生死的關(guān)鍵,正要說到第三步藏風(fēng)聚氣的奧妙。"

趙明遠(yuǎn)聞言,眼前一亮:"原來如此!難怪我們家近年諸事不順。恕晚輩冒昧,不知我頻頻遇險,可與這宅院格局有關(guān)?"
真人目光如水,在趙明遠(yuǎn)身上流轉(zhuǎn)片刻,若有所思。他輕輕踱到趙明遠(yuǎn)身邊,伸手在空中虛劃,仿佛在感知什么。
"命與居,本是一體。"真人緩緩道,"你常在申時出門,行走坤位,恰與宅中陰陽失衡之處相沖,自然多遇險阻。"
"真人慧眼如炬!"趙明遠(yuǎn)驚嘆道,"我確實常在申時出門,因那時城中人少,便于行走。不知這宅院之患,可有化解之法?"
趙大人也急切地望向真人:"是啊,真人,依您所見,這宅院到底出了什么問題?那第二步所言的氣口,為何被世人普遍忽視?"
真人深吸一口氣,看了看天色,沉聲道:"宅院三步,看似簡單,實則玄機無限。尤其是第二步觀氣口,乃是住宅氣脈流通的關(guān)鍵,卻常被世人忽略。"
他指向被雜物堵塞的窗戶和荒廢的水池:"氣口不通,如同人體阻塞,百病生焉。你家氣口淤滯已久,怎能不有災(zāi)禍?若想改變現(xiàn)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