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有兩件事是熱點:
1.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
2.國內提振內需。
這兩件事本質上是一件事。
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看上去很不靠譜,但特朗普有自己的邏輯,只不過他的邏輯不怎么被大眾理解而已。
而國內提振內需其實是特朗普特別想看到的。
一、內需不足是怎么產生的?
假設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人們自由交易。
那么供給和需求會動態(tài)平衡,背后是那雙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
也就是說,供給多了,價格就會降低,商家無利可圖,就會減少供給。
同理,需求多了,價格就會上升,從而抑制需求,商家也會擴大供給,最終還是會平衡。
那么市場就不會出現(xiàn)持久的過剩。
而現(xiàn)實中,我們能經常看到過剩。為什么?
主要原因是資本家要獲取勞動者的剩余價值。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壓低工人工資。

工資低了,產品就賣不完,最終就會過剩。
過剩后,資本家也不愿意把剩余的東西分給勞動者,他們寧可把牛奶倒進海里。
總之,過剩問題本質上是分配的問題。
為了解決分配的問題,常常容易引發(fā)戰(zhàn)爭。
后來,開發(fā)了新的方法,這就需要有形的手發(fā)揮作用了。
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發(fā)債借錢來消費掉這些剩余價值。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發(fā)了天量的債務,然后把錢撒給居民。
居民代替政府花掉剩余。
但這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的債務會越來越高,且通脹也會隨著消費的火熱而升高。
這就是美國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
不過這還只是封閉經濟體的情況。
如果考慮開放的經濟體,情況就復雜得多。
二、對美元的需求加劇內需不足
由于美元是世界貨幣,全球所有國家都需要美元。
而獲得美元的主要途徑是生產產品賣給美國。
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他們對美元的需求更大。
為了引進設備,技術,他們需要美元,從而實現(xiàn)原始積累。
為了把產品賣給美國,他們需要有價格優(yōu)勢。
在發(fā)展初期,工資本來就很低,這種優(yōu)勢是天然的。
到了后期,隨著順差不斷增加,工資本應該上漲。
但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就會故意壓低工人工資和物價。
那么內需不足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生產國每年制造大量的順差就可以消化掉剩余,政府就不用舉債來消化剩余。
因此,我國的中央政府債務實際上是比較低的。
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希望實現(xiàn)順差,但這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一定要有國家是逆差,才能達到平衡。
由于美國要維持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它就一定會是最大的逆差國。
為了滿足全球對美元的需求,美國政府就只能不斷的加杠桿。

當然,它也得到了好處,那就是:不勞而獲。
美國需求旺盛也不是天然的,如果你可以不勞而獲,你的消費欲望一定很強。
但如果你需要辛苦勞作才能賺到點牛馬費,你肯定是不愛花錢,愛存錢的。
中國人不就是如此嗎?
看到這里,我們就能知道為什么美國政府有那么高的債務,而需求十分旺盛。
知道為什么中國政府債務低,而需求不足了。
三、特朗普的解藥
如果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政府發(fā)債花錢并不是什么大事,因為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彌補回來,實現(xiàn)雙贏。
可一旦考慮到國際貿易,就不一樣了。
美國長期逆差,這就意味著政府發(fā)債放出來的錢會被別國通過貿易帶走。
這些國家會拿著貿易賺來的錢再回去買美國國債,成為美國的債主。
如此一來,這個國家的債務水平就會越來越高。一旦高到利息都還不上了,也就信用破產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朗普開出的解藥是加征關稅,從而達到貿易平衡。
也就是說,特朗普對別國開啟了征稅的權力。
但對別國征稅和對本國征稅完全不是一回事。
對別國征稅可能會遭到反制,最終也就起不到效果。
別國會不會反制呢?
這取決于別國的綜合國力。
在過去,沒有哪個經濟體能跟美國對著干,那么這個消費者就有絕對的優(yōu)勢。
但現(xiàn)在中國和歐盟有這個實力去搏一搏,美國就陷入了困境。
因此,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只是紙老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四、特朗普能怎么做?
既然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起不到什么作用,他還能怎么辦呢?
說實在的,沒有什么好辦法。
只要美國不放棄美元的世界地位,就暫時沒有好的辦法。
他現(xiàn)在只能在債務到期的時候繼續(xù)發(fā)債續(xù)命。
當然,他十分希望在續(xù)命的時候,美聯(lián)儲能降息,從而降低他的發(fā)債成本。
但現(xiàn)在美聯(lián)儲還不敢大幅降息。
他發(fā)起猛烈關稅戰(zhàn)的目的很可能就是降低美債利率。
但用力過猛,美債反而崩了。

接下來他還會出什么招呢?
咱們只有拭目以待了。
五、中國如何提振內需?
財富本質不是任何形式的貨幣,而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能造得出好產品的國家,才配擁有財富。
我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關稅戰(zhàn)只會讓我們損失以貨幣為標志的財富,短期內會出現(xiàn)收入減少,產能過剩,投資萎靡,局部失業(yè)等問題。
但隨著政府做好宏觀調控,都是能扛過去的。
對于消費國來說,自己都造不出產品,他們擁有的只是一堆廢紙般的貨幣。
這場關稅戰(zhàn),特朗普從一開始就知道打不贏,所以才十分夸張的漫天要價,反正到執(zhí)行階段根本落不了地。
這就很自然的給自己找了臺階下。
而他制造的短期波動和衰退預期可能才是主要目的。
既然我們擁有真正的財富,那么內需不足本質上就是兩個問題:
1.分配的問題;
2.科技創(chuàng)新的問題。
解決分配的問題就是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比如:
1.各種補貼;
2.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
3.穩(wěn)定股市波動率,增加上市公司的分紅和回購;
4.給居民減稅降費;
5.減少出口退稅,把這部分錢用于民生;
6.改善養(yǎng)老、醫(yī)療和就業(yè)等福利建設;
7.穩(wěn)定樓市等等。
在解決分配問題上,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于資本主義。
但光是分配還不夠,因為這只解決了存量問題,我們還需要增量。
這就要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了。
也就是經濟學里常說的:經濟短期靠需求,長期靠供給。
只有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的供給才能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當然,這些事都不是短期能看到立竿見影效果的。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方法總比困難多?。。?/p>
咱們現(xiàn)在正走在這條路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