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發(fā)生了兩件事。
一件是美國海關用于豁免貨運關稅的系統出現了故障。
另一件是免除了包括智能手機、電腦等在內部分商品的對等關稅。
這意味著這場來勢洶洶的關稅戰(zhàn)實際上并沒有得到執(zhí)行。
而全世界這下才發(fā)現,說到做到的那個“惡人”,竟然是東大!

說好的關稅戰(zhàn),現在只剩下我們
毫無疑問,特朗普的這場關稅戰(zhàn),已經成了一場鬧劇。
4月11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fā)布警報,告知用戶其用于豁免貨運關稅的系統出現故障。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看,包括現正處于美國政府實施的90天關稅暫停期的國家的所有貿易貨物都受到了影響。
美國海關干脆建議申報人單獨提交貨物放行單,等問題解決了之后再進行匯總申報。
簡單來說,就是關稅“暫時”不用交了。

緊接著第二天,據美媒報道,根據美國海關的最新指南,包括智能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設備和零部件等在內的進口商品,將不受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影響。
而豁免條款中并沒有針對中國的條款,也就是說,來自中國的這些商品不會被征收145%的關稅。
這就有點難繃了。
幾天前特朗普還在跟我們一人50%地輪番“叫牌”,結果幾天后就只剩我們還在牌桌上了?
特朗普這招玩得高??!這下我們反而成加征高關稅的“惡人”了?
事實上,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內,美國從上到下根本就還沒做好應對這場關稅戰(zhàn)的準備。
就說這次的海關系統故障。
有資料顯示,美國海關現在用的這套系統,其底層架構已經服役了17年,至今都沒有徹底改進過。
你沒有猜錯,這套古董系統跟今年2月鬧出360歲“修仙者”的美國社保數據庫一樣,都是用COBOL語言寫的,全美如今只有不到20個人可以維護。
早在2023年,就有審計報告提出預警,稱這個系統存在327個高危漏洞,但全面升級需要1.2億美元,于是最終不了了之。
再說這次的最新指南。
你以為特朗普是想對中國的這些電子產品征稅嗎?他是不敢啊!
以蘋果為例,即便這些年來其產能向越南和印度轉移了一部分,但目前仍有90%左右的產量來自中國。
2024年,蘋果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高達1250億美元,這些產品的通關總價值大約是700億美元。若按特朗普145%的關稅計算,蘋果需要額外支付大約1015億美元的關稅成本。
這多出來的成本怎么辦?
轉嫁給消費者?那就等著被市場拋棄。
跟中國做切割?至少目前蘋果離了中國根本就玩不轉。
此前估計特朗普滿腦子想的都是王者歸來、傳檄而定,從來都沒考慮過為此準備了整整7年的我們選擇了硬剛。
而美國根本就還沒做好跟我們硬脫鉤的準備,所以特朗普慫了,自己找個臺階就下了,只留下我們在風中凌亂……
政策一天一變,哪個企業(yè)敢來?
迫使制造業(yè)回流美國,是特朗普發(fā)動關稅戰(zhàn)的核心目的之一。
但現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直處于“宣布—豁免—再調整”的循環(huán)中,這非但不能使制造業(yè)回流,反而會讓制造業(yè)敬而遠之。
道理很簡單,投資建廠意味著企業(yè)的巨大投入,這需要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政策環(huán)境。
以制藥業(yè)為例,特朗普曾威脅對歐洲藥品加征25%關稅,但迫于供應鏈壓力又宣布豁免。
這種“打一巴掌再給顆糖”的做法,會令企業(yè)陷入“是否轉移產能”的決策困境。美國某嬰兒用品企業(yè)CEO就直言,關稅成本從3萬美元飆升至20萬美元后,企業(yè)不得不暫停新工廠建設計劃。
同時,制造業(yè)回流并非簡單的“工廠搬遷”,而是涉及供應鏈、勞動力、基礎設施等多重因素的系統工程。

以電子產品為例,美國若想重建從稀土開采到芯片制造的完整產業(yè)鏈,需投入至少1.2萬億美元,耗時10年以上。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還要寄希望于我們不會卡稀土等重要資源的“脖子”。
此外,在勞動力上,美國制造業(yè)平均時薪為32美元,是越南的8倍、墨西哥的4倍。即使企業(yè)愿意承擔高工資,美國也缺乏足夠的技術工人。
最后,即便制造業(yè)最終回流,對寧愿當流浪漢領救濟也不愿正經找份工作的美國人來說,你指望能有幾個愿意進廠擰螺絲?
美債是顆“雷”,誰碰誰倒霉
除了迫使制造業(yè)回流,拯救立馬就要爆雷的美債是特朗普關稅戰(zhàn)的另一個隱藏目的。
近年來,美國國債的規(guī)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2022年,美債規(guī)模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
2023年底,美債規(guī)模達到34萬億美元,比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提前了整整5年。
2024年7月至12月,這一數字又從35萬億美元增至36萬億美元,短短數月就增長了1萬億美元。
作為對比的是,2023年美國GDP約為27萬億美元,美債規(guī)模是其1.3倍,杠桿率達到130%。
換句話說,美國即便傾全年GDP之力,也還不清目前的美債。更何況,僅在今年美國就預計要為美債利息支付1.1萬億美元。
而對特朗普來說,更加火燒眉毛的是,今年就有9萬億美債即將到期。如果屆時還不上,美國政府直接就會破產。

要解決這9萬億,特朗普要么就是直接印錢,但這只會讓美元徹底崩盤。
要么,就是展期。
這就是特朗普現在打的算盤,要迫使其他國家將手上即將到期的美債置換成長期低息美債。
眼看手上的美債馬上就可以到期獲利,現在卻要換成長期美債,等一個不知道什么時候兌現、還能不能兌現的日期,換誰也不愿意。
不愿意?那就上手段。
關稅就是特朗普的“手段”。
特朗普宣布了全球關稅政策,又給了暫緩時間,還放言歡迎來談判。這已經是把話頭遞到嘴邊了:想要關稅豁免?快來買我的美債。
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美債是一顆“大雷”,誰碰誰倒霉。
本來還對美國抱有一絲幻想的國家,這幾天看到特朗普的關稅操作后也終于明白:這顆“雷”真的快爆了。
于是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后,美債這幾天遭遇了史詩級拋售。
4月7日至9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3.9%飆升至4.5%,創(chuàng)2022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3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期上行近60個基點,一度突破5%。
要知道,通常來說美債的收益率是與債券價格成反比的。
比如一張面值100美元、年利率2%的美債,意味著持有者每年可以獲得2美元的利息。
但若市場價漲到了105美元,則收益率=(2÷105)×100%≈1.9%,價格高了,收益率反而降低了。
若市場價跌到95美元,則收益率=(2÷95)×100%≈2.1%。
眼下美債收益率漲成這樣,可見其價格跌成了什么樣。
現在總結來看,是我們的對等硬剛打亂了特朗普的節(jié)奏,“傳檄而定”成了“顱內高潮”。
反復不定的關稅政策讓制造業(yè)回流成為泡影,色厲內荏的表象被全世界看穿后又導致了美債的拋售。
當兩大目標都無法藉由關稅實現,特朗普只能就坡下驢,然后拍拍小腦袋,不久后再讓全世界跌一次眼鏡。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