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這次“偷偷摸摸豁免”,或許能夠反映出其搬起的石頭確實砸到了自己的腳。
文 | 晨 沐
美國東部時間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發(fā)布了這樣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豁免的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發(fā)布的通知截圖
由于該通知沒有規(guī)定被豁免產品的原產地,因此被認為也包含中國。這一度被媒體稱為“美對華關稅出現首個松動信號”。
而筆者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據新華社報道,與此前高調宣布一系列加征關稅政策不同,這一引發(fā)輿論廣泛關注的“重磅新聞”是在周末深夜發(fā)布,官網不見鏈接,記者求證不應,文件內容繞口……新華社稱,美當局的一系列“神操作”值得玩味。
央視新聞則援引《世界周刊》的評論稱,美國政府“對等關稅”政策席卷全球后,引發(fā)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大幅震蕩,更是招致全球譴責。有分析認為,美國用關稅將經濟優(yōu)勢武器化,不僅會威脅美元的全球地位,還可能導致全球貨幣、政治與地緣秩序的系統(tǒng)性瓦解。

央視新聞報道截圖
01
不起眼的時間,不起眼的平臺,再加上繞口的公文表述,原來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通知是偷偷上線的,并未公開宣布。
新華社稱,這仿佛是一則“故意低調”的信息發(fā)布,用非常低調、非常隱晦的方式,宣布了影響非常廣泛的關稅豁免,涉及金額或高達數以十億計美元。文件措辭不清晰、不明確,政策發(fā)布可謂“拐彎抹角”。
與之相比,美國2日高調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有白宮的精心布景,有鋪墊的長篇講話,也有各級官員的“宣介”,可謂大張旗鼓,可還沒到10天就悄然讓步。
而中國商務部的回應也值得揣摩。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13日先是表示,“中方正在對有關影響進行評估”,隨后又說“我們注意到,這是繼美方4月10日暫緩對部分貿易伙伴征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對相關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調整”,最后稱“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三句回應可謂層層遞進,擺事實講道理的同時,又有點“戲劇”效果。
環(huán)球網援引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很難說美方的做法究竟是為了什么,是因為承受不起本國消費者以及本國高科技公司的巨大壓力,還是在等不來中方的電話后釋放某種和解信號?文章還稱,美國本屆政府在關稅問題上多次表現出朝三暮四,對貿易伙伴隨意設定的90天期限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帶來混亂。無論大范圍的“對等關稅”還是與中國的單打獨斗,美方的做法都表現出一種混亂和前后不一致,對美國信譽的損害一時難以修補。
在美國國內,最新的豁免措施同樣引發(fā)了更大質疑。共和黨前聯邦眾議員喬·沃爾什在社交媒體發(fā)文反問:“如果提高關稅這么好,為什么要有這么多豁免?”
02
科技行業(yè)人士在慶幸關稅豁免的“好消息”,但其他行業(yè)人士擔心,自己的企業(yè)將在美國對中國的畸高稅率下迎來“末日”。
比如,美國玩具店店主顯然快樂不起來了,145%關稅讓1只熊貓玩偶賣到了80美元。據央視網報道,來自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玩具店店主艾米·盧瑟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的店鋪里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是“中國制造”,加征關稅將迫使她漲價,最終消費者和店主都將蒙受損失。她告訴記者,如果關稅加到145%,店里的熊貓玩偶將賣到80美元。從32美元漲到80美元,人們不會愿意花那么多錢買。

美國玩具店店主艾米·盧瑟福接受媒體采訪
另一名兒童用品經銷商表示,目前一件商品的成本就上漲了兩到三倍,“我認為美國政府想讓美國民眾認為加征關稅是為了應對‘中國造成的問題’,會傷害中國的企業(yè),對美國企業(yè)有利。但我就是在美國經營著企業(yè)啊,我不可能在美國生產所有商品。今天是這個稅率,明天是那個稅率,一會兒停收,一會兒又征收,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停止……”
此外,高額關稅讓美國婚慶行業(yè)遭受巨大沖擊,婚紗、鮮花、裝飾品、酒類等一系列婚禮用品都將漲價。
有報道稱,美國人紛紛飛到中國代購中國制造,因為離境退稅比在美國本土買還要便宜,也沒中間商賺差價。他們的購物清單主要是華為手機、衣服、包包、科技產品等。
反觀中國企業(yè)。近日,兩廣地區(qū)一家電池廠受美國加關稅影響,5條產線面臨嚴重的庫存積壓風險。在相關政府部門和電商平臺的幫助下,該企業(yè)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4月13日,這家工廠滯壓的電池,在電商平臺上線后,僅5個小時銷量便突破6.2萬單。企業(yè)負責人表示,他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但電商給予大力支持,包攬了選品、運營、物流所有環(huán)節(jié),自己只需供貨。這是眾多外貿企業(yè)尋求轉型的一個縮影,國內消費市場廣大,再加上有了各方的支持,外貿企業(yè)拓內銷、穩(wěn)產能就有了更多信心。
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輪番加征畸高關稅已經淪為笑話。
當地時間4月12日,央視記者徐德智探訪了特朗普大廈商店,發(fā)現里面有許多“Made in China”的標牌被價簽遮蓋住了。徐德智形容這種做法是“掩什么盜什么”,并在視頻的最后稱“從特朗普紀念品商店就能看出來,制造業(yè)的全球化其實是必然現象。想要讓這些制造業(yè)全部回到美國,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4月14日清晨,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fā)文,推薦閱讀《1493》這本書。該書探討了哥倫布遠航對全球的影響,尤其關注“哥倫布大交換”。書中詳細描述了植物、動物、疾病和思想如何在各大洲之間傳播,最終塑造了現代全球化。書中展現了始于1493年的這些交流如何造就了當今互聯互通的世界,并對文化和環(huán)境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此舉亦被解讀為馬斯克發(fā)文暗示經濟全球化。

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fā)文,推薦閱讀《1493》這本書
事實上,美國各界對關稅政策的強烈反對聲浪,已對政府形成巨大壓力。近日,微軟全國廣播公司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靈魂拷問:“特朗普政府哪來自信覺得中國會跪?會因此大傷元氣?”他特別提到中國官員分享的“MAGA”帽子價格飛漲的諷刺圖片,調侃關稅政策的推動者反遭其害。節(jié)目中,美國經濟學家伯恩斯坦一針見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的關稅,最終都轉嫁給了美國消費者?!?/p>
4月11日,畫家烏合麒麟發(fā)布新作《就不跪》 圖:烏合麒麟微博
其實,不只是“掩什么盜什么”,新華社就直言,美國政府的這次“偷偷摸摸豁免”,或許能夠反映出其搬起的石頭確實砸到了自己的腳。
最后,借用商務部發(fā)言人的話來總結:中方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立場是一貫的。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國有句古話,“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在糾錯方面邁出一大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上來。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環(huán)球網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