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被加關稅僅次于中國的歐盟,也在提出“0關稅”妥協(xié)舉措后被特朗普明言拒絕,只能揚起反擊大旗。
讓特朗普沒想到,在“極限施壓”之下,不久前還有貿易摩擦的中歐竟然“走到了一起”,8日一通電話擊破了特朗普的“所有幻想”。
那么這通電話到底說了什么內容?為何中歐又會“摒棄前嫌”攜手合作呢?還有特朗普此次“極限施壓”到底失敗在哪里?

4月8日,特朗普又一次宣稱正在“等待中國來電”并且覺得“此事一定能成”,此話與他日前“發(fā)怒大吼”說中國不取消反制就要對華加碼關稅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
但很明確的就是,中國不太會給特朗普致電“妥協(xié)”,因為中國的態(tài)度早已經(jīng)通過“美國不收手,中國必繼續(xù)”的態(tài)度,和“11連發(fā)”反制措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特朗普就算不想通過104%的關稅措施來讓中美貿易進入到真正的“硬脫鉤”恐怕也很難了,因為中國壓根不吃“討價還價”這一套。
所以4月9日0時,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50%關稅正式生效,疊加此前54%的稅率后,將直接沖擊中美兩國貿易關系乃至全球供應鏈。

不過話分兩頭,特朗普的這一舉措真的對于中國僅僅擁有負面影響嗎?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還真不一定。
因為一些原本被“深度捆綁”在美國戰(zhàn)車上的國家或者經(jīng)濟體很有可能因為特朗普的“關稅亂舞”而選擇轉向。其中較為代表的就是一直對美“亦步亦趨”跟隨的日本,以及一度隨著美國對華保持較大“遏制”態(tài)度的歐洲。
以日本為例,其首相石破茂在回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時就曾表示,這對日本來說如同國難的事件,實在讓日方費解。
所以日本很顯然也在“悄悄”的向除了美國以外的國家看,像是7日日本記者就對中國外交部進行提問,問及中國對于恢復日本水產(chǎn)品進口能否加速談判?盡顯急迫。

而中方對此回復則是,只要日本履行承諾,中國自然會正常安排同日方的交流,彰顯出真正的大國風范。
在4月13日開始的日本大阪世博會上,日方很有可能還會找機會和中方談及此事,畢竟這才是日本解決關稅問題的“唯一出路”——而不僅是期盼特朗普能夠“手下留情”。
對于這次日本舉辦的盛會,其實還有另一個要點就是歐洲國家也會積極參與,這本身就傳遞了一個歐洲開始重新認識“東方”的重要信號。
并且這一信號也并非首次傳出,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的次日,事實上中亞五國和歐盟就已經(jīng)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辦了首屆“中亞-歐盟”峰會。
在會議中雙方不僅宣布了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還就雙方貿易中的關鍵原材料領域展現(xiàn)了強烈的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直接表示出中亞地區(qū)就是“未來全球經(jīng)濟的生命線”,證明了歐盟“自主思想”已經(jīng)開始崛起。
這樣的情形下,歐盟對美國的態(tài)度毫無置疑也會產(chǎn)生改變,本次美國“對等關稅”中泰、中、歐三個經(jīng)濟體“喜迎”最高前三位。
歐盟面對美國20%的關稅措施,也是開始唱起了“對臺戲”,像是馮德萊恩公開聲明,雖然歐盟對于美國提議的關稅談判持開放態(tài)度,但只要不成功就會立刻報復。
為此馮德萊恩還特意拿出一組數(shù)據(jù),稱歐盟完全可以聚焦美國之外的83%全球貿易,意思就是美國占據(jù)的17%歐盟很可能選擇“放棄”。

而且歐盟也真的不只是說說就算,7日歐盟委員會直接提議向美國征收25%的關稅,主要集中在了農產(chǎn)品方向。其中部分關稅措施本月15日就將生效,5月15日則會有更大一部分關稅措施啟動。
這種用關稅進行“威懾”的方式,完全可以說是“有樣學樣”,一個月的時間就是歐盟留給美國的“窗口期”。
其實歐盟也知道這種方法未必有效,特朗普正在打造他的“經(jīng)濟硬漢”形象,很難一時半會就選擇收手。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想法,就在歐盟提議反制關稅的同一日,特朗普已經(jīng)表示不會暫停關稅,因為他認為關稅和談判“并不沖突”。
9日特朗普更是對于歐盟提及的“妥協(xié)方案”、“零對零”關稅表示難以接受,在特朗普看來,歐盟必須購買美國3500億美元的能源,“拉平”貿易逆差,才可能取消關稅。

事到如今,其實留給歐盟的選擇也基本上和日本差不太多了,而歐盟如果準備“拋開”美國重新梳理貿易伙伴,就意味著無法脫離開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和最強工業(yè)國家。
那么中國態(tài)度如何?其實就成了歐盟最大的“難題”,畢竟從電動汽車開始,兩大經(jīng)濟體的貿易摩擦還歷歷在目。
不過中國作為深度推崇多極化的國家,其實早給歐盟留下了“臺階”。在“對等關稅”宣布當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決定對歐盟白蘭地反傾銷調查再延期。算是給歐盟留足了面子。
這樣的情況下,本月8日,歐盟也是一通電話打了過來。
在交流里,中方明確表示如今正是“重要機遇”,所以作為經(jīng)濟互補的貿易伙伴,應該盡快推動中歐新一次合作。

對于美國加征關稅一事,中方更是直言美國就是在搞單邊主義,反觀中歐卻全都擁抱貿易自由化,所以未來加強合作必然就是“主基調”。
其實中方的一番話算是說的再明白不過,也相當于給歐洲吃了一刻定心丸。既然美國愿意把自己打造成“經(jīng)濟孤島”,那么中歐選擇攜手“相向而行”豈不就是大好機會?
馮德萊恩自然讀懂這一信號,當下表示歐盟始終“高度重視”對中國的友好關系,所以時下兩大經(jīng)濟體不管在穩(wěn)定性還是持續(xù)性上,都必須保持住。
簡言之,這一次通話不管對于中國還是歐盟來說,都算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恐怕就連一直“拉歐制華”的美國都沒想到,一個關稅舉措反而讓中歐走到了一起。

我們能看出,美國所謂的“極限施壓”沒有把握好尺度,徹底繃斷了歐洲的最后“一根弦”,這才讓“騎墻”的想法難以繼續(xù),歐盟也不再選擇做“夾心餅干”。
參考資料:
大眾日報《從盟友到對手,歐盟“硬剛”美國,中歐通話釋放關鍵信號》
央視新聞《歐盟稱對與美關稅談判持開放態(tài)度,但已準備好進行報復》
新華社《歐盟委員會提議對部分美國產(chǎn)品征收25%關稅》
央視新聞《歐盟計劃對美實施兩輪關稅反制,預計本月和下月15日分別實施》
澎湃新聞《首屆“中亞-歐盟”峰會舉行:聚焦關鍵原材料合作,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
澎湃新聞《全球前瞻|歐盟擬對價值280億美元美國商品反制,日本大阪世博會將開幕》
新華社《關稅高企,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
京報網(wǎng)《特朗普給歐盟“開價”:3500億,買了就能減免》
金融界《特朗普對歐盟的讓步嗤之以鼻 20%關稅勢在必行》
紅網(wǎng)《歐盟提議“零對零”關稅,特朗普:拒絕!必須購買3500億美元美國能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