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電影《失戀33天》里有這樣一段臺詞: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就反復(fù)地修,總想著把冰箱修好。
不像你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壞了就總想換掉。”
當(dāng)婚姻遇到坎坷,有人的第一反應(yīng)是:離開。
網(wǎng)上大量“人間清醒”的婚姻博主告訴你:只篩選,不改變。
但是,婚姻里出現(xiàn)過的問題,通過換一個人,就會自然化解嗎?
如何保證曾經(jīng)的問題,不會重新出現(xiàn)?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伴侶,有的只是雙方的讓步與磨合。
想要婚姻變好,可以從這三方面開始審視和改變。

親密關(guān)系:婚姻不幸福,是你不夠“自私”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以下類似的經(jīng)歷:
場景一:你辛苦做家務(wù),他腳翹在茶幾上,一邊打游戲,一邊樂呵呵看電視。
場景二:你下班給孩子洗澡、輔導(dǎo)作業(yè)、哄睡,他玩手機發(fā)呆。
場景三:你生氣、憤怒、跟婆婆吵架,他低頭、回避、跟你過不去。
太多孤獨、無助的時刻、他都很難給予你幫助。
身邊幾個已婚已育的朋友相聚,大部分都是抱怨吐槽,一地雞毛,少女時代的輕盈感已一去不復(fù)返。

年輕時,都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一旦成為妻子,就仿佛換了一個人。
把家庭作為萬事的中心,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但婚姻關(guān)系是:
踮起腳尖去愛一個人,非但不會獲得平視,反而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心理學(xué)上,有一個“蹺蹺板”定律。
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要想長久地維系下去,就要保持勢均力敵。
對于女人來說,與其刻意討好,不如學(xué)會好好經(jīng)營自己,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做不到的,不要強求;受不了的,無需委屈。
何妨自私一點,不卑微討好,不費勁迎合。
只有不卑不亢,進退有度,女人才能贏得婚姻的主動權(quán),擁有家庭中的話語權(quán)。

情商修煉:排除反問式語氣,用不對抗的方式溝通
《關(guān)鍵對話》一書中寫道:
“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你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都是溝通不善而導(dǎo)致的?!?/blockquote>如果要問兩個人溝通時,最令人反感的語氣是什么?
毫無懸念,排在第一的是“反問式語氣”。
反問式語氣的輸出,相當(dāng)于表明:認為對方很愚蠢。
夫妻之間,盡量好好說話,別用“攻擊性”的反問語氣,以至于瞬間讓沖突升級。
富蘭克林說過:
“永遠不要正面違拗別人的意見?!?/blockquote>人都是愛面子,當(dāng)自己的觀點被人否定時,心里肯定不舒服。
最好的溝通者,不是否定者、破壞者,而是最好的肯定者、建設(shè)者。
兩個人溝通的時候,沒有必要用一切方式證明對方永遠是錯的。
真正高情商的溝通,不會和別人對抗式溝通。
給別人留一段臺階下,別人欣然接受意見得意愿,也會更大一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女性榜樣:寧做潑婦,不做怨婦
面對傷害,善良懂事的女人往往成了最容易被拿捏的“軟柿子”。
女人越是通情達理,旁人越是得寸進尺。
很多時候,與其被逼成怨婦,在自責(zé)中活得委屈擰巴,不如改變生活態(tài)度,做一個“不好惹”的潑婦。
張幼儀15歲時就嫁給了民國才子徐志摩。
為了所謂的“三從四德”,張幼儀曾長時間不出家門。
兩人門當(dāng)戶對,本該舉案齊眉。
可徐志摩恨透了這段“包辦婚姻”。
張幼儀后來回憶這段感情:
“他寧愿叫傭人幫忙,也不愿意和我多說一句。”
二人在暗無天日的沉默中,度日如年。
終于有一天,徐志摩不再沉默了。
可他的話,讓張幼儀猶如晴天霹靂:
“我要跟你離婚?!?/p>
張幼儀此時身懷六甲,又不懂英文,被徐志摩拋棄,連回國投奔娘家都成問題。
她本想一死了之,可一想到兒子和母親,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要讓他知道,就算離我而去,我也能過得很好。”
離開徐志摩以后,張幼儀通過努力,發(fā)現(xiàn)了自己擅長經(jīng)商的特質(zhì)。
由她擔(dān)任總經(jīng)理的服裝店“云裳”,總能設(shè)計出獨具創(chuàng)意的款式。
當(dāng)時的名媛,都以擁有一件“云裳”的衣服作為混跡上海的標(biāo)配。
張幼儀還出任了上海女子商業(yè)儲蓄銀行副總裁。
在她的任期內(nèi),銀行實收資本與儲蓄資本均超過兩千萬元,成為金融界的奇跡。
后來,她投資黃金等產(chǎn)品,賺取了非??捎^的收入。
一家人的生活擁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她再也不是那個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
人這輩子,最聰明的活法,就是不要去喂養(yǎng)任何人。
面對蔑視和傷害,女人的勇敢,不是叫苦連天,撒潑耍賴。
而是停止過度消耗,把注意力收回來,專注自身成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