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在圖書的世界里,有一個很多讀者都容易踩進去的坑,那就是公版書,尤其是公版的名著。
啥是公版書呢?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著作權保護過期了,或者作者主動放棄版權的作品。在咱們國內,著作權過期的時間是作者去世后的五十年,而國外的規(guī)定就各不相同啦。正因為公版書的版權處于開放狀態(tài),所以任何出版社都能無償?shù)厥褂眠@些作品來出版。

很多名著都屬于公版書的范疇,為啥呢?因為名著本身知名度高,推薦的人也多,而且出版社出版它們還不需要支付版費。也正因為如此,這類書被一些無良出版社當成了 “唐僧肉”,于是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不少 “有毒” 的名著。
可能有人會問,名著怎么還能 “有毒” 呢?其實主要有這么兩點原因,大家一看就明白。
第一點,很多讀者在買書的時候都有一個誤區(qū),覺得名著嘛,只要書名一樣,買哪個版本的都沒差別??蛇@恰恰是一切錯誤的開始。就拿大家熟悉的書來說,到網(wǎng)上搜搜看,有版權的《哈利?波特》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個版本,但是公版的《小王子》卻有幾百個版本,像《紅樓夢》甚至有近千個版本。把這些不同版本一對比就能發(fā)現(xiàn),同樣的書名,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可大了去了。不僅篇幅長度不一樣,翻譯的風格和內容不同,注釋的詳細程度和側重點有別,甚至連傳達的意思都會有天壤之別。
這是為啥呢?大家要清楚,一本書的核心可不單單只有作者,編輯、翻譯、注釋和校定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只是公版書,任何一本書想要精確地傳達原作的精神思想與藝術風貌,都離不開高水平的編輯、翻譯、校定和注釋來把關,這其實考驗的是出版社的實力和擔當。
無論是中文書籍還是外文書籍都是這樣。優(yōu)秀的出版社,他們的編輯、校定和翻譯人員都是專業(yè)且一流的,甚至還有如雷貫耳的大師坐鎮(zhèn)呢,像錢鐘書、朱光潛、豐子愷、楊絳等等。而且這些優(yōu)秀出版社在原著底本上積累了最好的資源。所謂底本,就是由于傳鈔、編輯或作者修訂而產(chǎn)生的不同版本,好的底本可是任何一本名著的基礎。比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些外國名著,在翻譯和注釋上就非常嚴謹,很多經(jīng)典的翻譯都是出自這里,為讀者呈現(xiàn)了高質量的閱讀體驗。

第二點,咱們再來看看那些無良出版社是怎么操作的。這些無良出版社只有一個宗旨,那就是不要臉只認錢,一門心思地想用最低的成本忽悠最多的人。要出版名著,得有一個靠譜的底本吧,可要是手里沒有怎么辦呢?他們就直接在網(wǎng)上搜,搜到什么就用什么。遇到外文書籍需要翻譯,找專業(yè)的翻譯人員太貴了,那怎么辦?他們就請在校學生,或者干脆用翻譯軟件,再給點好處,比如請吃幾頓火鍋,一本書的翻譯就這么搞定了。
更過分的是,有的無良出版社找?guī)讉€不同的版本,直接照著抄,把一句話拆成幾段,然后重新拼起來,一天就能抄完一本書。那校定和注釋呢?能有個人負責那都是稀罕事兒了。就像有些小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里面的語句不通順,注釋也很隨意,完全沒有把名著的韻味展現(xiàn)出來。這樣粗制濫造的 “假名著”,讀起來讓人感覺不舒服、不通順,甚至覺得很糟糕,可這能怪名著本身不好嗎?當然不能,這都是無良出版社的鍋。

所以啊,讀名著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大家一定要認出版社,認版本。要是不小心買錯了版本,浪費點錢是小事,可要是因此錯過了名著真正的魅力,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那才是最可惜的呢。說到這里,大家肯定想問,到底該怎么認出版社呢?下次分享給你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