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每日早上在演武臺與將士比武, 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上臺就有銀子拿, 士兵們躍躍欲試,都是血性男兒, 明知會輸也不想輸?shù)奶y看,私底下爭先恐后勤奮練武。其次, 朝廷兩次北伐慘敗,第一次皇上大腿中箭, 第二次恭王爺斷了一臂,黎民百姓自己怕了遼國騎兵,也擔(dān)心趙家皇族不是遼國的對手, 如今發(fā)現(xiàn)書生似的壽王竟然武藝超絕, 副將荊毅上臺都是壽王手下敗將, 有這么威武的王爺帶著他們,諸將士終于看到了戰(zhàn)勝遼國的希望。

光大關(guān)心的卻不僅僅是軍營士氣, 一天一半時間在軍營, 剩下一半, 光大便帶上一隊人馬, 巡視鎮(zhèn)州一帶的平民百姓。幽云十四州是中原之地,任何一個有能力有抱負(fù)的帝王都會想收復(fù)失地, 從朝廷的角度講,發(fā)兵義不容辭。但戰(zhàn)事一起, 百姓必然受連累,壯丁們參軍上了戰(zhàn)場,只留老弱婦孺耕種田地, 萬一遼兵打過來,就徹底耽誤了農(nóng)作。
戰(zhàn)事暫且不可避免,光大只能安撫百姓,叫百姓們知道宮里的皇上記得他們,絕非窮兵黷武。光大無法長篇大論,福公公卻是個能說會道的,百姓們看到王爺親自來關(guān)懷他們,心里感動地不行,再聽了福公公一番能把死人哄活了的甜言蜜語,這兩年積累的怨氣便散了大半,紛紛表示愿意為朝廷效力,就連街上七八歲的男娃,都知道當(dāng)兵可以拿銀子,一心想快點長大保家衛(wèi)國呢。

光大行事謹(jǐn)慎,私訪百姓,凡是慰問之詞,都會冠以父皇的名義,如此百姓們夸起來,也是皇上與壽王一起夸。
鎮(zhèn)州這邊的情況迅速傳到了京城。
聽聞營中軍心大振,百姓也不再怨聲載道,宣德帝看著奏疏,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
宣德帝想到了老三小時候,那時老三脾氣與老四差不多,都爭著在他面前表現(xiàn),希望得到他這個父皇的夸贊。他經(jīng)??淅纤?,所以老四越長越開朗,他總是惋惜老三的口疾,于是老三漸漸淡出了他的視野,深居寡出,漸漸讓所有人都誤會他是個閉門讀書的書生王爺。

可他的老三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老三身手了得,肯定是一直在堅持練武,朝廷出事,老三口直心快,只要他覺得對的,便是明知會觸怒父皇也要大聲說出來,一心為民。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更難得的是,老三重情重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