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 / John Barry - Alone on The Farm
制作 / 林蔚
光明的田地
我看見陽光沖破云霧
照亮了一小塊田地
一會兒,我繼續(xù)趕路
并忘了它。但那卻是
重價的珍珠,一塊藏著
寶貝的田地*?,F(xiàn)在我意識到,
我必須交出我所有的一切
去得到它。人生不是匆匆
奔向一個后退著的未來,也不是渴望
一個想象的過去。人生是轉(zhuǎn)過
臉,像摩西朝向那個神跡
那燃燒的荊棘*,朝向一個光明
它看似短暫如你曾經(jīng)的青春
但卻是等候著你的那個永恒。
作者 / [威爾士] R. S. 托馬斯
翻譯 / 張潔
譯注:
*1.關(guān)于“重價的珍珠”和“藏寶的田地”,典出《圣經(jīng)》馬太第十三章。
*2.關(guān)于“摩西”看見“燃燒的荊棘”,典出《圣經(jīng)》出埃及記第三章。
The Bright Field
I have seen the sun break through
to illuminate a small field
for a while, and gone my way
and forgotten it. But that was the
pearl of great price, the one field that had
treasure in it. I realise now
that I must give all that I have
to possess it. Life is not hurrying
on to a receding future, nor hankering after
an imagined past. It is the turning
aside like Moses to the miracle
of the lit bush, to a brightness
that seemed as transitory as your youth
once, but is the eternity that awaits you.
R. S. Thomas
我把這首詩分享給朋友,朋友說很不錯,詩歌告誡我們要珍惜當(dāng)下。
我說肯定不是,同時奇怪,怎么會得出“珍惜當(dāng)下”這樣的雞湯道理來?
朋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感,不必一定相同。我承認(rèn)這句話,但又覺得有些偏差,我認(rèn)為誤讀有時候確實是美麗的,但有時也會狹隘,如果這首詩在教人珍惜當(dāng)下,那詩歌無疑是委屈了自身。
這首詩有極強的宗教氛圍,我?guī)缀趿⒓聪氲?,最早那些遷往美洲大陸的新教徒,“上帝決定論”早已注定了他們的罪過,他們的內(nèi)心填滿了陰郁與憂傷,卻又出于怎樣的原因,讓他們狂熱地埋頭開墾,積極拓荒?
馬丁·路德告訴他們,他們在現(xiàn)世所取得的一切輝煌和成就,就是有關(guān)贖罪的啟示。為了得到那個啟示,他們向全世界,向直到如今的后世展示了他們那強烈得令人震驚的渴望。渴望獲得啟示,以知道自己是否被上帝贖罪。
我認(rèn)為,本詩描述的場景,就是一次啟示。
我猜測“珍惜當(dāng)下”可能來源于兩個“人生不是”句式,在未來和過去之間的,不就是現(xiàn)在嗎,否定了未來和過去,不就是肯定現(xiàn)在嗎。
事實上,詩人否定的并不是時間狀態(tài),而是面對自然的時間狀態(tài),不去作為(覺醒)的態(tài)度,即否定的是“無意義”。相對于注定衰老的人來說,未來必定只能是倒退的,同時任何過去,都必定只能是想象的,因其已經(jīng)過去,無法再現(xiàn),所以“后退”和“想象”只是對“未來”和“過去”的文學(xué)修飾,而不可能含有道德審視,從而無所謂去樹立一個“現(xiàn)在”。
英國哲學(xué)家洛克有個著名的雙重經(jīng)驗論,他說人的觀念都是通過感覺和反省來完成的:第一步感知到外部世界,第二步,在內(nèi)心反省你的感知,從而形成觀念。
我之所以聯(lián)想到洛克,是因為他的反省之后的觀念,其實就是詩人在未來和過去之間真正想要確立的:意義。意義是像摩西朝向神跡那樣,朝向光明。
這個典故我們可以一無所知,但一定知道,“轉(zhuǎn)過臉”朝向光明的那一刻,意義發(fā)生了,啟示出現(xiàn)了。
而什么東西須要用盡一切去得到?意義具體是什么呢?其實我在這首詩中讀出了“深情”兩字。這首詩與其說在勸諭,不如說是詩人的內(nèi)心獨白。而內(nèi)心獨白不僅確證了我們的存在,更實現(xiàn)了我們的人格意義。
詩人確證出的意義,就是被他錯過了的、他看見陽光照亮田地時產(chǎn)生的。就像摩西朝向神跡。詩人在往后的人生中,在心內(nèi)對這獨特的一刻反復(fù)品咂,反省。
所以,我寧愿說,啟示所呈現(xiàn)的意義,就是記憶。如果我們無法從記憶這兩個字中獲得崇高性與神秘性,那么我可以換一種說法:它即是信仰。
陽光穿透迷霧,照亮田地,這一剎,是為信仰誕生的啟示;信仰是詩人愿意交出一切去得到的;信仰是看似短暫卻等候著你的永恒。而同時,信仰也是我們所有人,在任意被銘記的時刻,為之動情的因和果。信仰,在另一些時刻,我們稱之為愛。
我們大可以換成戀愛腦去讀這首詩:我看見他/她站在那里明亮動人我卻忙于趕路,轉(zhuǎn)身啟程······像摩西朝向那個神跡朝向那一見鐘情的時刻,看似轉(zhuǎn)瞬即逝,卻是一生記憶的永恒。
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感,不必一定相同”的,其實應(yīng)該是對那一刻的啟示的共情,是心中對信仰的不同詮釋。我認(rèn)為這就是詩歌的文學(xué)意義。
薦詩 / 列文
愛讀詩的寫作人
賽 詩 會 · 綠
暮春時節(jié),綠意蔥蘢
本次賽詩會我們以“綠”為題
以不超過四行為限
邀請詩人雷格為嘉賓評委
4月18日截止,我們將選出10位優(yōu)勝者
送出雷格老師新作
《如何讀懂·讀不懂的現(xiàn)代詩》一本
加鄭艷瓊姐姐,帶你入讀睡群搜詩 / 聊天 / 擴列
第4420夜
守夜人 / 小范哥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quán)法保護
投稿請發(fā)表在詩歌維基poemwiki
廣告&商務(wù) 微信:zhengyq(注明商務(wù)合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