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guān)文獻來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楚莊王熊呂,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時期有倆國家,一個叫做鄭國,一個叫做宋國。

鄭國在今天的河南鄭州,是個小國,但是很有特點,法律很完善,詩書禮樂更是聞名于諸國之間。

宋國呢,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領(lǐng)土面積比鄭國要大,能大出兩倍到三倍,宋國的特點是什么?是商業(yè)發(fā)達,非常有錢,在當時來看不能算是小國,在諸國里很有競爭力了。

當時還有一個國家,叫做楚國,楚國的國君,是楚莊王。

在春秋時代,楚國一直被其它國家排除在外,因為楚國不在中原嘛,就被視為是蠻夷,這待遇和位于西陲之地的秦國差不多,諸國的國君到周天子那旮沓去開會,別的國家的主公能進會議室,唯獨不讓秦國和楚國的國君進去,就讓他倆在外頭等著。

楚國很屈辱,很不滿,而楚莊王又是一個很有雄心壯志,想要稱霸天下的人,所以他即位之后發(fā)憤圖強,猛搞發(fā)展,國力開始蹭蹭的往上漲,楚國很快就成了大國。

當時來說,比較強大的國家,就倆,一個是老牌強國晉國,一個就是后起之秀楚國。

晉國在鄭國的上邊,楚國在鄭國的下邊,兩個大國,正好把鄭國給夾在中間了。

而且,晉國和楚國還是敵對國,時常相互用兵,倆大國總是打仗,好死不死,它們一打仗,還總是在鄭國的地盤上開戰(zhàn),這么一整,鄭國就很容易在兩個大國的傾軋中滅亡,沒辦法,鄭國只好采取雙重事大政策,和晉國也保持往來,和楚國也保持通信,兩邊都斡旋著,兩邊都不得罪。

說白了,鄭國就扮演著晉楚兩國跟班小弟的這么一個角色。

時間到公元前607年,楚莊王想要進取中原,圖謀宋國,于是就要求鄭國這個小弟替自己先出頭,先對宋國用兵。

楚莊王發(fā)話了,鄭國不敢違背,只好集合兵力,準備攻打宋國。

宋國這邊呢,也不是好欺負的,聽說鄭國的大軍要來了,也集合軍隊,并且任命大臣華元為主帥,全權(quán)負責這場保衛(wèi)戰(zhàn)。

華元,在宋國那是如日中天的人物,而且很有能力,軍政他管,民政他管,財政他也管,外交他也負責,簡直是個全才,他更在諸侯紛亂,天下動蕩的時代里,為宋國撐起了一片天。

所以,派出華元上場,宋人那是非常的放心。

(宋國名臣,名將,華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宋國名臣,名將,華元)

華元帶兵,很講究,很有一套。

一般的將領(lǐng),打仗之前無非就是申明一下紀律,喊一喊口號,反正就是理想主義那一套,但是華元不同,華元很實際,人家不整那個輕飄的,而是整的非常實惠,他宰殺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做成一碗一碗鮮美的羊肉湯,然后分給了所有的將士們。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你要打仗了,你必須讓士兵們都吃飽了,你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上戰(zhàn)場對不對。

全體將士們都吃挺好,但只有一個人,一口肉,一口湯也沒得到。

這個人是誰呢?名字叫做羊斟。

我們說宋國有錢,幾千頭羊,幾萬頭羊,那都是買得起的,但是畢竟這是國家行為,不是說支起幾口大鍋把羊肉一煮,然后大家一哄而上,這個兩碗,那個三碗的,就能隨便吃隨便喝的,那沒有秩序,太亂套了。

華元的做法是,提前登記所有將士們的姓名,按人頭分配,按需分配,這樣也能保證每一個士卒都吃上羊肉。

宋國的都城,是在今天的商丘,那么商丘本地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一道家鄉(xiāng)菜,那就是商丘羊肉垛。

選上兩斤羊后腿肉,切成大塊,往煮沸的老湯里這么一扔,撇凈浮沫,佐料一擱,小火慢燉,然后撈出羊肉,去骨撕條,把一條條的肉鋪在干凈的棉布上,每鋪一層,就撒點佐料,最后鋪上好多層,用棉布一包,小麻繩再一捆,找塊大石頭一壓,冰箱里放兩天取出來,已經(jīng)凍瓷實的羊肉一片片再這么切開,蘸著料汁您就吃吧,那叫一個冷食彈牙,清香利口。

以前可能沒有這種制作工藝,但是古代有古代的優(yōu)勢,古代的羊,更天然,更自然,更加原生態(tài),那肉味肯定要比現(xiàn)在的羊香。

所以,宋國給將士們做出來的羊肉,味道一定也不錯。

那說所有參戰(zhàn)的將士們都在合理分配下吃到了羊肉,怎么唯獨就羊斟沒吃到呢?

具體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我們只能大致猜測一下。

(全軍分羹,獨我不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軍分羹,獨我不食)

負責分羊肉湯的人,是華元,剛才我們也說了,華元是個多面手,宋國上上下下他都要負責,什么他都管,分羊肉湯又是一個細致活,就算他只負責大方向的統(tǒng)籌工作,可是工作一層層的分發(fā)下去,他也不可能一直盯著,有疏忽是在所難免的。

而且羊斟其實并不屬于宋軍的戰(zhàn)斗序列,他的職務(wù)是車御,說通俗點就是馬夫,在軍隊里負責駕駛戰(zhàn)車的。

只是羊斟雖然是馬夫,但是身份還是有點特殊,他不是普通人的馬夫,正是主帥華元的馬夫,這是什么概念,這是領(lǐng)導的司機啊,那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那你說都是領(lǐng)導的司機了,怎么這口羊肉還沒吃上呢?

有可能,是華元工作太忙了,百密一疏,唯獨就把羊斟給忘記了。

有可能,是華元覺得羊斟是自己人,沒必要搞這一套了,你給我開這么多年車了,你還在乎這么一碗羊肉湯么,改天我給你一頭羊那都不是事兒。

也有可能,華元就是公私分明,就只給屬于戰(zhàn)斗序列的將士們吃羊肉,而不給羊斟這種后勤序列的人吃。

反正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當別人吸吮那鮮美的湯汁,大口嚼著肥嫩的羊肉時,羊斟只能在一旁看著,止不住的咽口水...

幾天之后,宋軍酒足飯飽,戰(zhàn)斗正式打響。

鄭軍和宋軍分列兩邊,劍拔弩張,就等雙方主帥一聲令下,就要相互沖陣,展開廝殺。

然而,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魔幻場面出現(xiàn)了。

雙方還都在準備階段,還在叫陣,這個說你瞅啥,那個說瞅你咋的,這個說你不服啊,那個說就是不服,這個說不服你過來啊,那個說你有本事你過來啊的時候,宋軍主帥華元的戰(zhàn)車,卻突然脫離宋軍隊伍,直線向前,不一會竟然就這么單槍匹馬的沖到了鄭軍的隊伍里。

這個情況一出現(xiàn),宋軍傻眼了,心說主帥這是什么意思?這是投敵了,還是自投羅網(wǎng)了?

鄭軍這邊一看華元都沖到自己跟前兒了,他們也傻了,半天都沒敢動,因為他們感覺這肯定是陰謀詭計,是陷阱,所以他們選擇按兵不動,看看情況先。

華元呢,他一開始也是懵的,本來他正在觀望鄭軍的陣型,正在思考要采用什么戰(zhàn)術(shù)呢,突然之間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車動了,開始往前跑,他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兒呢,就看到替他趕車的羊斟像發(fā)瘋了一樣的用馬鞭抽打馬匹,華元更奇怪了,我也沒讓你趕車啊,你怎么還能不聽命令自己駕駛上戰(zhàn)車了呢?

不過,很快華元就明白了一切,因為羊斟一邊駕駛戰(zhàn)車往鄭軍陣營里沖,一邊還大聲對自己喊道: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前兩天你請全軍將士們吃羊肉的時候,沒有我的份,那是你說了算,今天和你宋軍打仗,我把你往鄭軍陣營里送,我讓你自投羅網(wǎng),哎,我是司機,我說了算。

羊斟說完,戰(zhàn)車已經(jīng)沖到鄭軍面前,這位老兄勒住馬頭,穩(wěn)穩(wěn)停住,鄭軍看著華元,華元也看著鄭軍,大家都不敢動,場面一度非常的尷尬。

( 今日在我 羊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今日在我 羊斟)

可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鄭軍一看這也沒有什么陰謀詭計要施展啊,就只是一主一仆,一人一馬一戰(zhàn)車冒冒失失的就沖過來了。

于是,鄭軍一哄而上,華元當即被擒下。

擊敵之強,先取其首,破陣之眾,先斷其喉。

華元被拿下了,宋軍陣腳大亂,鄭軍乘勝進攻,眼看就要擊潰宋軍,那么這個時候,宋軍陣營里站出一個叫做狂狡的士兵,這個狂狡,戰(zhàn)斗力驚人,關(guān)鍵時刻沖入戰(zhàn)場,左劈右砍,手持一柄長戟,擊退不少宋軍,這一下子又把宋軍的士氣給打上來了,狂狡繼續(xù)沖鋒,對面鄭軍陣營里也沖出一員猛將,準備要對壘狂狡,把狂狡給攔住,可惜這位仁兄沖過來的時候沒注意腳下,一不留神,竟然跌到了一口井里。

正常來說你掉進井里關(guān)我何事,你又不是我隊友,我接著打我的,但是狂狡認為不對,覺得自己不應(yīng)該趁人之危啊,更不能見死不救,人家掉到井里了,那我必須拉他一把,把他給救上來,于是狂狡停止沖鋒,立刻對掉到井里的鄭國將領(lǐng)開始施救,七手八腳一頓忙活,人倒是救上來了,可鄭國將領(lǐng)前腳從井里出來,后腳就抄起武器,直接把沒有防備的狂狡給俘虜了。

華元被擒,眼下狂狡也被擒,宋軍接連失去兩位主心骨,再無一戰(zhàn)之力,很快被鄭軍打敗。

這一仗,就是大棘之戰(zhàn),發(fā)生在今天的河南柘城縣安平鎮(zhèn)大毛村的西南方向,九幾年的時候還在當?shù)爻鐾亮瞬簧俚哪乖幔嚆~器,以及兵器,有興趣的讀者,有機會可以去實地探訪一下。

而根據(jù)史料的記載,宋軍這一仗可謂是損失慘重,將士死傷就不說了,光是戰(zhàn)車就被繳獲了四百多輛。

宋國當時整體國力比鄭國高出不止一個臺階,兩方原本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楚莊王讓鄭國打宋國,也沒想著鄭國能贏,只是單純讓鄭國消耗一下宋國罷了,沒成想弱小的鄭國不僅勝了,而且還是大勝——正如世事難料,變生肘腋,誰又能想到,決定了戰(zhàn)爭成敗的,竟然是一碗羊肉湯呢?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三十八》、《左傳·宣公二年》

盧婧.春秋時期晉楚爭霸的幾次重要戰(zhàn)爭.文史月刊,2024

楊清瑞.羊斟慚羹:宴飲背后的失禮與爭霸.傳記文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