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龔雪 通訊員 左強

時光過隙,轉(zhuǎn)眼間,趙祥安來到羅山縣人民法院楠桿法庭已有四年時間。在基層法庭的四年時間,一路走來他收獲頗豐,也深深體會到這份工作的特殊意義。書記員的工作雖然微小繁多,但他始終認為這份工作不只是司法齒輪上一顆簡單的“螺絲釘”,更要學會做法官的“好幫手”,當群眾的“貼心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記員的“穩(wěn)”和“細”,是法庭工作的基石?

剛?cè)肼殨r,趙祥安對書記員的認知就是“打字員”,每天打字、記錄,但真正上手才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在他第一次獨立記錄庭審時,兩位當事人情緒非常激動,方言夾雜著爭吵,讓他手忙腳亂,差點漏記了當事人關鍵話語。事后他的庭長提醒他:“筆錄是判決的依據(jù),你記漏記錯一個字,就可能讓當事人多跑好幾趟?!边@句話讓他一直記到現(xiàn)在。

如今,他一直盡力以耐心、細心、熱心的態(tài)度,謹慎記錄好各類記錄,同時養(yǎng)成了開庭前提前閱卷的習慣,把案件爭議點、當事人之間的基本信息提前梳理清楚,終于逐漸將庭審記錄、卷宗整理、文書送達等繁雜瑣碎的事務磨成了專業(yè)的能力。

在基層法庭,書記員不僅是記錄者,更是“調(diào)解員”和“翻譯官”?

基層法庭處理的很多是家長里短的糾紛,比如借款、贍養(yǎng)、土地邊界劃分等瑣事。有一次,兩個一直很要好的朋友為了多年前的欠款鬧到法庭,兩人在庭上拍桌子瞪眼,趙祥安一邊記錄,一邊用本地話插了句:“叔,你們之間有賬算不折,別為了這點錢傷了感情”,兩位當事人突然愣住,氣氛也隨之緩和了不少。后來法官順勢調(diào)解,案子順利解決了。

這件事也使得他漸漸明白,基層書記員不能只當“打字機器”。要聽懂鄉(xiāng)親們的“氣話”背后真正的訴求,要把法律術(shù)語“翻譯”成他們能理解的大白話,甚至要在法官調(diào)解時幫忙說句暖心話。這些細節(jié),往往比冰冷的記錄更能化解矛盾。

在瑣碎中找方法,把重復工作做出“巧勁兒”?

給當事人發(fā)應訴材料、訂卷宗這些工作看似重復,但用心琢磨也能提高效率,想要更好助力審判工作提質(zhì)增效,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錘煉過硬本領。比如,趙祥安把常用文書模板標記整合在一起并進行分類,這樣給原、被告各自進行送達時就不用挑挑揀揀去尋找;再比如,他用不同顏色的便簽標注卷宗緊急程度,讓法官一眼就能分辨優(yōu)先級。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他逐漸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經(jīng)驗之路和工作技巧,不僅能夠更好地輔助法官辦案,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基層法庭的書記員崗位上,他真正讀懂了什么是“司法為民”。因為他知道,每一次開庭,每一份筆錄,每一本卷宗,都為他熱愛的法院事業(yè)貢獻著一份微薄的力量。未來的工作中,他會繼續(xù)堅守這個平凡但不平庸的崗位,用更精準的記錄守護公平正義,用更溫暖的態(tài)度傳遞法律的溫度。

“當看到腿腳不便的老人因為我的耐心解釋少跑一趟路,當聽到當事人拿著調(diào)解書連聲道謝時,我就覺得這份工作的價值實實在在。”他說道。

編審:孫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