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少面臨的矛盾是一種「低效打法下建立的高自尊」和「高要求下的低可塑性」之間的倒錯。

他就像那種粗放時代風光過的老同志來了前沿高精尖行業(yè)的一線崗位一樣,周圍同行大多都知道他適應不了。但人家畢竟是自己闖出來的,干過硬活兒也見過世面。并且人也不壞,好吃好玩啥都帶上身邊的,上工干活也不會說拈輕怕重,哪怕整個部門就剩他了也能堪堪運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不過活兒只保完成,保不了什么質(zhì)量而已。但大伙礙于情面又不好指摘什么,就只能尊重他「做自己」,然后跟著默默承受客訴、退單和返工了.

用4700萬去黑和用330萬去護,本質(zhì)上都是在回避這個最核心的矛盾。

不管他拿錢多或少,他能貢獻的都是這種無厘頭、不可控的比賽內(nèi)容。

并且你還一定得讓他這么貢獻,因為他知道他可以打出比賽影響力。但你也知道他的這種影響力你只能遷就、適應,無法指揮、調(diào)度。你要他投三分,他可以上半場接球3中3,下半場4中0全是干拔。

你準備怎么定位他使用他呢?你要他防,他能給對位整場上強度上到犯滿畢業(yè),也能關(guān)鍵時刻給隊友上強度,還不如提前畢業(yè)。你又準備怎么用他呢?這就是他「高要求下的低可塑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問題在最后的雷霆很簡單,那就是全盤接受。他超神超鬼你全都認了,打到哪算哪。你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你只能期待他的好,忽略他的遭。這就是「低效打法下建立的自信」。

某種程度上,13年季后賽卡椒報銷后的快船就是這種境況的限時回歸,大伙都挺樂意贊頌他的「孤膽英雄」形象,并且不怎么在意這位孤膽英雄一場沒贏。本質(zhì)上就是因為他成為了球隊第一好的球員,雖然是被動的。但核心矛盾因為隊內(nèi)次序變更,暫時性地消失了,大家又自然地看起了一人一城的洛杉磯雷霆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這套邏輯在季后賽強隊行不通時,你要如何保證你的第一第二第三好球員能正常施加比賽影響的同時,既不冷落擱置他,又不讓他糟糕的一面毀掉他們建立起的比賽局面呢?

沒有人有這樣的使用說明書,包括他自己!